返回

名人故事选集(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草间弥生:用圆点改变世界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鞋子、项链和腕表等单品。昔日纽约轰轰烈烈的“前卫女王”至今依然引领时尚。

    “虽然我哪里都不去,但我的那些作品却被送到了世界各地,它们代表我在和外界交流,表达着我想表达的。”

    美国艺术家约瑟夫·柯内尔的出现给草间弥生的人生增添了浪漫色彩。柯内尔是近代美国著名艺术家、雕塑家和实验电影先锋人物。“第一次见到他时,他穿着一件奇怪的外套,我被吓坏了,以为自己见到的是一个幽灵。”与柯内尔初次见面的情景,草间弥生历历在目。

    “他每天写信给我,打无数个电话给我,在电话中呼唤我,以至于有人问我,电话是不是坏掉了。我说,不是的,是因为他一直在和我通话。”草间弥生回忆说,柯内尔还在一天内,给她写了十四封信。自上世纪60年代认识后,两人一直相伴,直至1972年约瑟夫-柯内尔去世。

    爱人的去世给草间弥生沉重的打击,她的精神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柯内尔去世的第二年,草间弥生从纽约回到东京,离开艺术家与评论家,逃出媒体视野,独自一人在新宿的精神疗养院生活。每天早晨,在助手的搀扶下,她到附近的工作室“上班”,晚上再回到疗养院。她极少外出,也很少会客,不逛百货商店,不会使用电脑和手机,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在疗养院附近的工作室里,草间弥生完成了包括巨型南瓜在内的数千件作品。同时,她还发表了十几本小说和诗集。草间弥生还在疗养院隔壁买下一栋楼。她说,那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一笔花销,但至关重要,“我在那里画画,并进行雕塑作品的设计。那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全部。”如今,草间弥生依然忍受着精神疾病的困扰,只有在艺术创作里才能体会到生命的乐趣。

    她还在持之以恒地画她的圆点——那无穷无尽的圆形图案,繁衍的是一个阐释不尽的20世纪60年代:爱与欲、和平与战争、自我世界与外部冲突,以及这一切的最终结点:死亡。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