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级智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08章 节目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来到赵才哲等人所在的条案前,恭敬地鞠了一躬,道一句各位鉴定专家好,把那盒子放在条案上打开来,拿出里边的画轴,说道:请专家给看看,这是不是真东西。

    立轴展开,绢本设色,宽五十多公分,纵近九十公分,花梨木画轴配缠枝莲纹青花轴头。画面的内容是一个老人坐在石头上,手里拿着烟袋子装烟丝,脸上是满足的笑意;一边的小童正抓着老人的辫子,用辫尾在自己脸上来回刷着。画面右上有山南老人含饴像,乙丑年六月,山阴任颐等字样。

    四人今天虽然专司不同,但对于字画也都不是生手,看过之后相互对视点点头,以做肯定。

    石老是今天的字画类鉴定嘉宾,对于这方面的藏品,都是以他为主的,笑着对带来这幅画的藏友问道:你这副画是有些年头了,你说的开价六万,那应该是九十年代初的事情吧?

    是啊,您怎么知道?这位藏友对石老能够说出准确的时间很不解。

    呵呵,这个咱们待会儿再说,先请现场的观众来鉴赏一下吧。

    现场观众都是自愿报名的古玩爱好者,来参加节目的目的就是想多接触一些玩意儿,多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这些对自己的收藏都很有帮助。

    观众一一看过之后,主持人随机采访了其中的几位,问他们对这幅画的看法,这些都是要作为节目内容剪辑播放的。观众毕竟不是专家,而专家也不大可能混在观众里边来参加节目,观众的回答自然也就是有真有假。

    对观众的采访结束之后,梁斌再次面对镜头,我们的节目不只是鉴定,还要在鉴定的同时做出点评,普及一些古玩的知识,达到大家共同进步的目的,下面就请今天的鉴定嘉宾石老先生对这位藏友的藏品做点评。

    石老看着这位藏友,笑眯眯地道:你刚才问我怎么知道那是九十年代初的事情,那是因为你这副画是任颐的真迹,而任颐的真迹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差不多都是给那么一个价钱。当然,对方的开价略低了一些,十万左右还是能接受的。

    任颐是清朝末年的画家,是清末‘海上画派’中的重要人物,在人物、花鸟等传统绘画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尤其是他的人物画,以写真肖像画别具一格,也让他成为了‘四任’之一,没有他,这‘四任’在书画历史上的名头就不会有今天这么响亮。画家中以人物画擅长的很少,能够有成就的就更少了,这也是任颐能够受后世追捧的原因。

    你这副画啊,色墨交溶,风格明快,画面内容温馨活泼,极富创造性,是任颐画作中的精品,很有收藏价值,好好留着吧。

    那您的意思是,这幅画最好别卖吧,那您能不能给我说说,这幅画到底值多少钱呢?这位心里还有不甘啊。

    石老也笑了,道:我呢,只能负责帮你鉴定一下真伪,价钱我没法给你估算,如果这幅画是我的,我一定不会卖。

    我理解您的意思,这画是我爷爷那时候分家分给我父亲的,我但凡有三分奈何,肯定不会卖的,我就是想知道一下这东西的价格,以后我入行也好有个参考。

    条案后的四人都笑了,这还没能入行呢,就想着捣鼓这个级别的玩意儿,这样的心态是要吃大亏的。

    田乃昘也不等石老说什么了,对这个藏友道:收藏呢,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知识,了解到了璀璨的历史文化,一件藏品对于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价值,喜欢的花两倍三倍的价钱也有可能,不喜欢的打对折也不一定有人要。你非要有个估价的话,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来说,就在九十年代初的价格上加个零吧,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了。

    这位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忙鞠了个躬,嘴里不停说着谢谢,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出去了。

    第二位藏友出场,这位是抱着一个一尺多高的大盒子来的,看他的样子,里边的东西份量还不轻呢。

    与主持人的交谈中已经知道,这位带来的是一尊观音菩萨像,来到案前一样是问各位鉴定嘉宾好,接着就把盒子放在条案上,取出里边的菩萨像。

    看着这位就要把东西放在案上,田乃昘忙出声把他拦住,道:慢,这东西不能这么放,这条案可是难得的精品,刮一下就可惜了,放在这边的垫子上吧。

    这位拿出来的是一尊近四十厘米高的十一面观世音菩萨立像,这东西份量很不轻,而且底座上难免有一些不平整,是会损坏桌面的。

    这么重的东西,陈老和石老都不适合拿起来观看,四人只好是起身围着这尊菩萨像进行鉴定。

    这是一尊除恶导善,引众生入佛道的六观音之一的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像,明代鎏金密宗款式,有三十七八厘米高低,底座高约五厘米。前五面,左右各三面,分别作慈悲欢喜相、大悲救苦相、赞叹相、爆笑相等,最顶上的佛面作为修大成的众生所作的说法相。***着长裙,上身袒露,头戴五叶冠,宝冠正中有一尊双手在膝上作定印的阿弥陀佛像。

    整尊造像共八臂,主像双手与于胸前结印,左侧手持莲花、宝瓶、日精摩尼,右侧手持罥索、柳枝、月精摩尼。

    表面的鎏金基本完好,裙上镶嵌的宝石也无一脱落,品相不可谓不好,可这尊菩萨像,怎么看都有些不对劲儿。

    看过之后,几个人各自回到座位上,并不说话。现场的观众还要鉴赏呢,等观众们都看过了之后,才会做鉴定。

    好不容易等观众都看完了,主持人也采访过了,这位藏友好像比较心急,忙问道:各位专家,我这件东西怎么样啊,值多少钱?

    也可能是因为心里着急,这位并没有看到前面四人脸上的表情,只是想知道他带来的东西会有一个怎样的鉴定结果,这东西到底能值多少钱。

    陈老看着他淡淡地问道:你这玩意儿是怎么来的啊?

    哦,这是我父亲留下来的,当年我父亲是陕甘那边的知青,返乡回来时候当地的朋友送的。他这种说法是解释这类物品来历最常用的之一,另外一种则是交换来的。

    赵才哲听他这话,差点笑出来,就这玩意儿,还是他父亲留下来的,这家伙也太滑稽了。看他的样子应该有四十岁了,他父亲最少也应该在六十岁以上,不出意外他父亲因该是知青下乡的老三届,至少也应该是新五届头一批的,这尊十一面菩萨像那时候还没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