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要不是她,怎么可能会这么惨呢。
王夫人哪里还顾得上管他埋怨不埋怨,她早已经给赵才哲的一个电话吓傻了。刚刚在申仲发愣的时候,王夫人清楚地听到赵才哲对那位郑伯伯,也就是她后来才知道的那位工商总局长说:郑伯伯啊,这个京城局的人呢,应该是帮别人出头,是一个开稀土矿的,这人很不地道啊,刚刚在停车场……,我听说搞稀土矿的有很多都涉及非法经营,甚至是大量走私,这个你们管不管啊……
没错,干稀土矿的是有不少走私的,甚至是私挖滥采,完全没有合法的手续。正巧了,这位王夫人家里,就是种种不合法都占全了,她能不发呆吗。
赵才哲在停车场和孙主任告别之后,就接到了陈老的电话:小辰啊,真是虚惊一场啊,整个大圈子都给吓了一跳,好多人都跑去圆明园查看,结果圆明园什么变化都没有。
没有变化,不是说烧了吗?赵才哲有些不明白了。
呵呵,你说那个人是在和她儿子打电话,她儿子应该是上五年级吧?
赵才哲更迷糊了,上几年级和这个有关系吗?问道:师伯,你说清楚点,我怎么一句都听不懂呢?
电话里传来陈老无奈的笑声:呵呵,你说那个人毫无素质,对圆明园被烧一点反应都没有,对吧?
是这样的啊。
这应该就是问题的关键了,按照小学五年级的教学进度,最近应该正在学《火烧圆明园》。
赵才哲听了陈老的话,也觉得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无奈地答了一句:师伯,这人要是没素质,没文化,还真够可怕的啊。
按理说赵才哲并没有那么狠,一般对于自si自利的行为也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包容,哪怕你做走si等等的生意,也自然有政府收拾你,可这次不一样。即使是一个误会,可那女人在听说圆明园被烧了之后,
却完全没有任何表情变化,只是声称她家有多少钱,大不了赔钱就是
这可就真把赵才哲惹怒了,国内的稀土走si去哪里,绝大多数都是日韩,这等于是在变向的卖国啊,这些人太可恶了,损害国家里利益的时候就奋勇直前,保护民族遗产的时候就漠不关心,这种人不收拾他,天理都不容的。
虽然也知道,这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牵扯到一大批的相关官员,但赵才哲真的忍不住了,这种民族的败类,活着浪费粮食,死了浪费坟,少一个是一个。
是以,赵才哲第一次狐假虎威了,仗着自己的深厚背景,给那位王夫人和她丈夫下了个绊子。往后的事情他就不管了,也不是他能管得了的事,说穿了他就是一个老百姓,屁权利没有。
这件事情的后续影响也是不小,尤其是对赵才哲的影响颇大,圈子里不少的人都伞这个事开过他的玩笑。经过积极的筹备,各方面的大力配合,博古藏谈终于在七月下旬进入摄制阶段了。
整个节目以宣传古文化为宗旨,由节目鉴定嘉宾对参加节目的藏品进行鉴定和点评,并且出具几位嘉宾共同签名的鉴定证书。节目每逢周末在京城、河北、山西、山东、辽宁、天津等六家省台播出次日以及隔一周的周五重播。每期节目限定的鉴定数量为八件藏品,每位藏家每次可携带的藏品数量为一件(套),不得连续参加两期节目。
原以为会成为困难的藏品问题也没有对节目造成任何的影响,节目组收集各种藏品免费鉴定还能上电视的消息放出去之后,不出一周的时间,就有三百多人报名来自几个古玩市场的藏家就报名了一百多人,有的更是报了三四件藏品。
节目组面对如此数量,却又良莠不齐的藏品,也只能是先进行一轮筛选,把一些从名字上看就没有意义的东西剔除掉。例如刘某有两块袁大头需要鉴定,赵某有一张民国六年的报纸想让给看看:什么张三***裹脚布,李四爷爷年轻时候掉下来的虎牙,统统不予接待这是文玩鉴定节目,不是茶话会,更不是废品收购站。
到节目正式摄制前确定下来参加第一批摄制的藏品一共有四十件,预计分两天录制完成。这四十件藏品的分类也很规整,按照古玩收藏的四大类,分别入选十件。
除赵才哲负责瓷器类鉴定之外,第一次参与节目录制的三位鉴定嘉宾分别是陈老负责金铜佛像类,石老负责字画类,田乃男负责玉器杂项类,这是最开始就计划好的老带新阵容。
七月二十三号赵才哲订婚一个月整,今天是博古藏谈首期开拍的日子。赵才哲吃过早饭就和陈秋白去接陈老了,田乃男是年轻人自己驾车就去了,石老则是有孙子石磊陪同。
其实赵才哲对《博古藏谈》这个节目名称并不是很满意、
赵才哲到达汉府酒店知远堂的时候(前糖酒公司等驻地四合院,改建后的四合院全部以某某堂为名),已经快要九点了正好赶上现场观众入场。现场工作人员见赵才哲和陈秋白扶着陈老走来,赶忙拦下进场的观众先让老爷子进去休息准备一下。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