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元帅之前神机擘画之妙,小可佩服万分!但有此势,于泾阳决战破敌,只在朝夕!”
甘林此话一出,两位元帅更是连连点头。李靖心想:这甘小子果然了得,不仅分析局势有独道之处,还说得如此形象,可见整个战场布势早已烂熟于心。尤其难得的是正当血气方刚的年龄,却懂得推功让人,这可是帅才必备之德。此子现在年纪尚轻,再经一番磨练,定是我大唐栋梁!
略一停顿,甘林随即阐述了对付突厥南侵的完整战略思想。
“小可以为破敌之略,要点有三:其一、敌强我弱,突劂兵锋正盛,此诚不可与之正面争锋,只可梯次阻击。泾阳之战,仅是整个阻击方略中的第一步棋,只待挫其兵锋而后再寻战机”
李靖微微点了点头,英雄所见略同,驱虎缚狼需从长计量,万不可较一时之短长。泾阳一旦得手,即收缩回防,准备打出下一拳!
“其二、陈仓虎骑既已向横水关方向调出,那就不妨把戏做真、做实。再由朔方派出虎骑,向南攻击前进,与横水关北上虎骑成虎颚交口吞敌之势,迫使颉利分兵南北,以减少泾阳、长安一线正面压力”
门神爷咧着大嘴一笑:嗯,中路一线是该减压分流了。但有个三、五天的空隙让兵士们喘口气,再把水源问题解决了,这泾阳可就是把刺向颉利胸口的牛耳尖刀!
“其三、突厥虽强,但内部充满矛盾,颉利、突利貌合神离,其属国如铁勒、吐谷浑之类,早已不满暴敛勒索,离心叛意已彰!两位元帅可上奏皇上,遣使分化瓦解,离强合弱,扰其后院。此第三策看似与泾阳之战干系不大,但其要害之处正在于消耗突劂国力。是日后犁廷捣穴,灭国擒王的伏笔和铺垫!”
李靖不禁愣住了!这通高论,已然超出了泾阳一役的范围。站位之高,如坐云端,落脚之实,抓铁有痕。这小子竟有着以整体观一隅的大眼界,区区泾阳之役在他眼中不过是大棋盘上的一枚落子,他的目光却在千里之外的突厥老巢。
好个“犁廷捣穴、灭国擒王”,一战而空其国!这不正是皇上一直想着的“灭突”大计吗?
饶是典守兵籍,对于全面防务十分熟悉的李靖,之前对此也只有些支离破碎的思考,并不系统。现在甘林一通高论竟如丝线串珠般将脑中那些碎片连接了起来,入木三分,清晰透彻。军神不禁一把握住甘林的手,使劲攥着,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所谓“听书听扣子,看戏看轴子。”人类的战争和政权更迭,乃至国家、民族兴亡往往也是如此。但凡要紧压轴之处,必是对手放马掩杀过来之时。要么,一个政权就此倒在外敌马蹄之下,要么,纵马而来的强者却正是在不可一世之时埋下了灭国的伏笔。
突厥犯唐正是这样典型的例子。百年突祸,一朝消弥!战争,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让人们感知到历史耐人寻味的奇妙逻辑。或许历史总是选择更强大和有生命力的文明形式!
从这个角度讲,中华文明在疾风恶浪中仍可逆势而上,雨润滋荣、开枝散叶,是幸运,更是必然!
看着李靖赞叹的眼神,甘林心下不禁生出掠美的羞愧:自己刚才所言,哪里是小甘的原创?不过是之前通读新、旧唐书,《资治通鉴》那点老底子,再加上这几天偷偷从手机宠大的资料库里恶补的结果。
每一个经典战例,都是思维博弈的结果,每一次战役谋划,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战略思维的杰作。
适才“泾阳三策”中那些闪光的军事思想其实正是来自眼前的李靖、尉迟敬德,还有无数的唐军,你们才是这些思想真正的主人。我不是谋划者,甚至连参与者的身份都是后补的。准确地说,我只是站在你们这些巨人肩上,对你们的战略成果进行着复述和盘点而已。
千百年后,这场深刻影响和改变世界的大变局早已逐渐散去重重迷雾,一些历史的本来面目和发展脉络在胜利者对战略成果骄傲的盘点和回味中清晰浮现并以历史资料的形式呈现……
浮生百年,眼前这些真正的英雄和他们的驭战之道已一并离我们远去,但人物可以入土,历史却不会磨灭。天地间,那股英雄气荡气回肠,无时不在中华大地纵横驰骋!
老兵不死,他们只是慢慢隐去!
想到这,甘林抽出手来,一把握住李靖的双臂,眼含热泪:哥,您才是原创,我不过是翻版和复盘!
看见李军神彻底晕圈了,甘林轻轻拍了拍他的手:不用明白,难得糊涂,淡定就好!
一扭头:哎,咱们的门神爷呢?!
昨天下午媳妇给我说有签约通知,十分高兴,也很意外,一个下午都沉浸在激动中!自知写得不好,却得如此垂爱,是激励也是鞭策,感激莫名!也感压力很大,今后要更加努力喽!
其实最大的收获是从现在起能得到专业编辑的指点。提着高人老师的灯,不怕走夜路,也可以不在黑暗中无方向地摸索了。我是幸运的!
感谢编辑老师的关爱,感谢兄弟姐妹们的推荐、收藏!你们才是真正的上帝,对每一份支持,小果均倍加珍惜。再次无节操求支持并拜谢各位,近日尽快办好签约,请大家放心支持,本书绝对不会太监的。
小果这厢拜过!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