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每天都说,大家也都烦了,可不语还是不得不说:大家伙点击、收藏、推荐跟上吧。
新书期间,这些东西对不语真的很重要。注册一个账号,完成几个简单的任务就能有推荐票,推荐票天天都会更新,大家耽误两分钟,随手就丢给不语吧,拜谢大家了!
“啥?”
朱汝功一脸的震惊,似乎有些怀疑自家耳朵刚才出了问题,扭头向小六子问道:“那壮士说他叫甚?”
小六子还从未见过自家少爷这般模样,他见少爷此时脸上无比的急切和严肃,自家心里也跟着有些发紧,赶紧说道:“少爷,他说他叫武松!”
“我的妈呀!”
朱汝功大叫一声,拔腿就往外跑去。
武松,这名字尼玛太熟悉了!后世凡是看过《水浒传》的,有谁没听过这如雷贯耳的名字?
景阳冈打虎,勇猛过人;斗杀西门庆,兄弟情深;醉打蒋门神,拨刀相助;怒平都建府,快意恩仇;挺阻招安计,不平则鸣;单臂擒方腊,愈战愈勇……
这一桩桩一件件,全都是武松在水浒传中的惊人事迹。后世里甚至还有过马上林冲,马下武松的评价,可见其勇猛和受欢迎程度。
此时朱汝功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切不可走了武松!
三步并两步追出仙草厅,可这会正是街头最繁忙的时候,街面上人头涌动,还哪去寻找武松的身影。
“哎呀……”
朱汝功一拳猛地砸在仙草厅的门墙上,他这会可是肠子心肝都悔得乌青,这等猛人竟然和自己如此擦身而过,实是一生最大之憾事!
追着朱汝功出来的小六子和焦忠不明其理,还以为他是在为没有报答到武松而心伤不已。
焦忠心里点点头,他这会倒是对朱汝功的xìng子有了确定。在他看来,如此至情至xìng,知恩图报之人,倒的确符合了此子在梅园的言辞。
“朱少爷不必懊恼,那武松如今虽没在衙门里当差,但要找他倒也容易,每天上午他都会在涌金门外杂耍,明rì朱少爷再去寻他便是。”
焦忠毕竟是地头蛇,对武松这位上任知府心腹之人的事情也了解得清楚。
朱汝功闻言,心里这才好受了一些。
此间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朱汝功跟着焦忠便向蔡鋆的府上赶去。
来到一处豪宅,焦忠恭请朱汝功进府,可朱汝功却是有些傻了眼。
眼前这处宅子实在是豪华无比,门口两尊大石狮子威风凛凛,栩栩如生。大开的中门上满是光亮的铜钉,气派之极啊!
可这蔡鋆毕竟是知州,不在州衙内的后院住宿,怎么却是在外面搞起了豪宅?
虽然任职官员在外另寻住处也无不可,可蔡鋆此举却的确是有些太过于嚣张,难道他就不怕被谏院的官员弹劾他吗?
焦忠见朱汝功一脸的疑惑,突然笑了起来,凡是第一次来蔡鋆府上拜访之人都露出过如此的神情。他当即走近两步,把这其中的门道娓娓道出……
中国古代官场有个不成文的规则,就是“官不修衙”。
所谓官不修衙,既是说官员无能力去修衙,也是说官员们不乐意去修衙。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毕竟修衙门是花自家的钱,如此一来,全国衙门的破旧可想而知。
而宋朝杭州的州衙之破旧更是其中最为出名。
熙宁四年(1070),天下闻名的苏轼前来杭州上任,担任通判一职。虽然任职在人间天堂的杭州,但苏轼绝对不喜欢上班,就是因为州衙的屋宇“例皆倾斜,rì有覆压之惧”。
苏轼当了三年杭州通判,直到另迁他州,其间州衙一直未能修缮。
十几年后,皇帝换成了哲宗,年头也变成了元祐四年(1089),苏轼升官了,这回朝廷让他担任杭州的一把手。苏轼心情忐忑地回来,竟然发现走时杭州官衙啥样,如今依然还是啥样。
终于,这一年的六月,官衙的危房出了大事,一处房屋倒塌,压伤了衙门内两名书;八月,州衙的鼓角楼也倒了,“压死鼓角匠一家四口,内有孕妇一人。”
这下苏轼可就有了修缮州衙的理由,立马上奏道:“到任之rì,见使宅楼庑,欹仄罅缝,但用小木横斜撑住,每过其下,栗然寒心,未尝敢安步徐行。”
别看苏轼文笔好,把州衙危房的情况写得令人生寒,可在宋朝想要修官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早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朝廷就已经诏令地方“无得擅修廨舍”,朝廷压根就没这项预算,故而如今苏轼这准备修衙之事就只能悬之高阁。
不过苏轼也是聪明人,他想了个好办法,请求朝廷拨给杭州两百道度牒解决经费问题。
在宋代,僧尼出家可是需要获得官方颁发的度牒认证,而这度牒却是要另外收费的,官方也常常通过出售度牒来弥补财政之不足。
苏轼一番计算,杭州官衙至少有近三十处需要大修,这么修缮下来,需要耗钱近四万余贯,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已经约合后世一千万人民币以上了。
要筹集如此大比资金,就必须要出售两百道度牒才行。苏轼在奏章中威胁说:皇上啊,要再不修,rì后可就不是四万贯的事了。
不仅威胁皇上,苏轼还给他的高级粉丝皇太后祈求:“伏望圣慈,特出宸断,尽赐允从。如蒙朝廷体坊得不合如此修完,臣伏欺罔望之罪。”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大慈大悲的高太后啊,您就发发慈悲,就允诺了我乞求吧,我那破州衙真的是不修不行啦。要是您老人家派人查到我那州衙不该修缮,我趴着给您心甘情愿地认下欺君之罪,任凭您老人家处置啊!
纵然是苏轼这般可怜的上书,可最后朝廷还是没有同意拨款。
毕竟全国从无此先例,而且苏轼这笔预算的数目也的确是太大,另外最关键的则是,全国可不止杭州的州衙才是破旧不堪的。要是今个儿在苏轼这边开了口子,别的地方也吵着要修缮衙门,朝廷又该怎么办是好?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次年杭州发生了水灾,水灾更是带来了饥荒。这下苏轼一面救灾,一面抓住这个机会再次向朝廷申请划拨两百道度牒。
按照苏轼的打算,等两百道度牒到手,卖成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