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大书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九章 江陵一日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领着尚瑞达父子好好在江陵玩了一天。

    江陵是一座老城,身处十万大山之中,却扼守黄金水道上游门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战略大后方。曾几度成为国家的陪都,为国家留存最后的元气。

    前世双江出版社曾出过一本书,叫《最后的国门——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就是讲的石牌保卫战。石牌就是江陵所辖的一个小地方。

    当时rì寇肆虐,全国大部国土沦陷,江陵作为战时国都,领导着全国人民继续抗战,也为华夏民族吊着最后一口气。江陵若失,则全国退无可退,就真的亡国了。

    这时候实力也不用保存了,都拼了老命。和rì寇的决战就在石牌展开。石牌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地方,地势险要。通往江陵的唯一水道,被石牌两岸陡峭的山势,犹如一把钳子紧紧扼守住。

    rì寇也明白,华夏zhèng fǔ就剩最后一口气了,也是拼命进攻。不要命的连续11次展开“猪突战术”,全都被华夏军用最简陋的武器装备,给生生抵抗了下来。

    rì寇持续进攻一个多月,石牌安然无恙,江陵安然无恙。国内其他战场形势也发生了变化,加上美军对rì寇本土的袭击,rì寇不得已,留下两万多具尸体撤退了。

    正是因为江陵历来作为国家的战时陪都,整个中国的战略大后方,所以这个城市的人文气息就淡了很多,整个城市都透着一股刚硬的气质。

    不是有句话说么:无川不成军,川就是指的双江全省。

    历来一有战事发生,川军就先站出来。牺牲最多的是川军,而牺牲最大的也是川人。但战争过后,被最先遗忘的,也都是川军。

    所谓历史是个花姑娘,但川军、川人从来都没人去jīng心装扮过,很是让人惊奇、不解。

    同处江南,江陵却没有苏浙一代的婉约、jīng致和玲珑。建筑很有点苏联老大哥的那种傻大粗黑的味道。只不过作为陪都的那几年,因为那时的领袖是苏浙人,其官邸和rì常下榻的所在,建成了江南园林般的jīng巧和幽曲小院。

    而江陵人也同江南其他地方的人不同,透着股憨直。码头汉、山里人嘛,说话都是用吼的,张口就是“老子”,闭口就是“狗rì的”,连兄弟伙开涮,都是“龟儿子”。

    外地人来江陵都看不惯这种,说是野蛮、粗鲁。但江陵人只当这些是夸奖了,虚头巴脑的干啥?人活一世,草活一秋,搞那么多花花肠子,最后也不是黄土一抔?

    尚文远见识过21世纪的江陵市,但原汁原味的江陵风貌却是没见过。兴致勃勃的跟着罗书林,把江陵大大小小的景点看了个七七八八。

    “领袖官邸”、“战时行辕”、“黄葛晚渡”、“夜瞰大礼堂”……都留下了尚瑞达父子和罗书林三人的身影和足迹。

    “豆花饭”、“老火锅”、“米花糖”、“老麻花”、“辣子鸡丁”……琳琅满目的各种江陵小吃,也被三人品尝了个遍。

    可把尚文远高兴得哟,放开膀子吃,不用担心潲水油、苏丹红、毒大米、转那啥……真正的原汁原味的吃食,只是可怜了小肚子,装不下那许多东西。

    三人通过一天的游玩,彼此感情拉近不少,不说关系莫逆,至少这个朋友关系是真正确立了。

    罗书林把整个一天的rì程安排得井井有条。先是到船务局买了张头等舱的船票,然后又找朋友兑换了些外汇券,到友谊商店买了很多市面上难得一见的小商品,打了一个大包。

    临近天黑,在码头附近吃了饭,罗书林才把尚瑞达父子二人送上轮船,然后回转家去。

    “爸,罗叔叔人真好!”

    “嗯,是个能干人,往后还要打交道,你以后给老子jīng灵点,见到人要懂礼貌。”

    “知道啦!”尚文远冲老子翻了个小白眼,看着轮船扬笛离岸,与半岛灯火渐行渐远。

    默然暗道:江陵,吾将归来,带着歌与霓裳。

    ;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