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封神]不要叫朕大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章 龙游朝歌凤离岐山(十九)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正是因为不可能,才叫这云中子对江一春口中的“钢材”好奇不已,为它辗转反侧、茶饭不思,恨不得日日蹲在高炉里炼钢!

    不说云中子经过了九九八百一十次失败,才终于抓住了一点炼钢的要诀,且说江一春知道了铁石在仙界中也是一份宝贝,便只在矿坑周围重新筑了几座高炉,谨慎地避免铁石暴露在漫天飞的修仙人眼底。他又将所有的铁匠召集过来,日夜学习、熟练锻铁技术,终于在一个月后锻造出了第一批铁剑。

    这批铁剑一共十二把,每把重约六斤三两,在江一春眼中算不上好剑,但是当他用其中一把砍碎了一根牛骨大棒时,还是叫旁边围观的周复、杜浪子等一众麒麟军大大地吃了一惊!

    这群小子眼见神器就在眼前哪有不眼红的道理?立即就嫌弃起江一春文人体弱,不能将宝剑的威力发挥极致,于是一拥而上,不仅将案上放着的十一把宝剑拿走了,连江一春手里的那一把也没有放过,被周复一把抢走,个个财大气粗地将腰间的铜剑抽了出来,用力将两者相互击打在一处。

    就听得一阵嗡嗡的杂音,几个力气最大的家伙已是将一直爱护有加的铜剑砍成了两半,余下的人看看他们断在地上的残剑,再看看自己手里已经裂了口子但终究没有断开的铜剑,一时间纷纷跺起脚来,显得很不甘心。

    尤其那周复,竟然还想将手下的铜剑抢过来再做一次尝试。江一春连忙将铁剑从他手里抢了回来,顺便在他的后臀上踹了一脚,直将他踹到了地上跌了个狗啃泥。

    这周复一向是个兵油子,也一向不将江一春放在眼底,认为他是一个供人玩耍的伶人,若不是自家将军照顾于他哪里有这等风光!却不想这伶人竟有如此大的力气能一脚就将他踹到地上去!

    虽说江一春是趁他没有防备的时候伸脚偷袭的,但是周复知道自己的重量并不轻,身体在军营里经受了金甲两年的训练,而今就是平常时候也自动处于紧张戒备状态——他下盘又很稳,寻常人根本不可能偷袭成功!

    周复一摔之下,不禁惊讶于江一春的脚力之强,整个人都愣了,只是坐在地上盯着江一春来瞧。旁边人才不管这许多,全都围在周复四周,起哄嘲笑他没用竟能被江城主踹翻了!

    周复被人耻笑了一通,又羞又恼,立即翻身扑向那带头起哄的杜浪子,将他压在地上狠狠地揍了起来!

    杜浪子同为麒麟军中四个小头目之一,与周复实力相当,哪是他说打就打的?一时间两人便在地上翻滚了起来!周围人见有得热闹瞧立即围堵了上去,纷纷叫起好来,却是在不知不觉中手中的铁剑都被江一春命令铁匠收了回去。

    江一春与金甲本是一体所出的神识,自然清楚他手下这些麒麟军的本事,因此在见过他们的实验之后,对这批铁剑并不满意。他怕这群天不怕地不怕的混小子会仗着铁剑先进就去掳劫戎人,给昌州引来不必要的敌人,因此才将铁剑一一收了回来,并且刚刚亲自出手将周复踹翻在地,免得他再继续猖狂下去,给自己闹出麻烦!

    虽然第一批铁剑不能叫人满意,但是江一春还是将这个消息传递给了纣皇,因为他相信手下工匠的能力,相信加以时日他们一定能将吹毛断发的宝剑锻造出来。

    纣皇正是因为得了这份报告,才会那么放心大胆地将高产种粮推广到大商的每一块土地上,压根不担心西岐这些野心家积蓄了力量会反过来对抗自己!

    却说此后短短的三个月内昌州的工匠在云中子的指导、江一春的督促下,不仅完全掌握了锻铁技术,还做出了二百多把兵器,并且突破性地制作出了贴片与皮革相结合的软甲。有了这批装备,让江一春头疼了大半年的周复等人终于拿着兵器穿着新制软甲装成商人模样,偷偷摸摸地越过了西岐,溜进了狄人的地盘!

    却是在临走之前,江一春又将那硫磺的形状、特性又一次拿出来讲解给麒麟军众人听,耳提命令叫他们记得收复狄人事小,抢夺硫磺才是最重要的目标!这收集硫磺的事情早在纣皇颁给麒麟军的密旨中就特别地指出过,因此周复等人虽然觉得江一春这伶人城主实在啰嗦,却还是认认真真地听他讲解那硫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待周复这群麻烦精走后,江一春的肩上顿时一轻。他原本为了消耗周复等人过多的精力,特意从奴隶中挑选出三百人来交在他们手上让他们日夜操练,训练成兵。而今麒麟军走了,北部防备立即空虚了下来,于是江一春转身就将这批士兵分成两部分,留下一百人维持两州的社会次序,剩下的二百人则调往北部边境以防戎人在旱季到来后跑来掠夺昌州边城的百姓,同时也防备着贪婪成性的北伯候派兵到他的领地上进行抢夺。

    待兵员全部输入昌州边城,已是到了十月底,第二批粮食开始收获的时候——当初第一批收获时,为了配合纣皇推广种粮的计划,在江一春的号召下,冀、昌两州的百姓纷纷将家中多余的玉米、番薯拿出来低价卖给了朝歌官府,但还是远远不够八百诸侯的需求,因此这第二批的粮食还是要照旧征卖给朝歌。

    其实,朝歌虽然是用极低得价格收购的种粮,但是当初兜售的价格却不低。但诸侯们迫于纣皇的暴.政,不得不遵照旨意办事,虽然有所怨言也只能高价购买粮种。偏那由比干推荐给纣皇,做了头一个钦差大人的上大夫杨任又是个牛脾气,在见到诸侯们用比朝歌更高的价格卖给百姓后,立即上书纣皇,说这样一来免税五年的圣旨根本就是空谈,诸侯们还是变相地从百姓手中得到了赋税,百姓被这样压榨着,心中已对心中粮食起了抵抗心理,又怎么会卖力地去耕种呢?

    纣皇看了杨任的上书,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命令朝歌的官员降低出售粮种的价格,同时下旨命令各诸侯要用和朝歌一样的价格出售!

    这看着好像对诸侯没有什么不公平的,但先不说这些已经购买的粮种纣皇绝不会多退少补将多收的钱还给那些诸侯,即便是后来的诸侯用了低价买的粮种,但是运送上所花费的钱财又该向谁讨要?不还是变相叫他们这些诸侯、领主白搭了一笔钱财进去吗?

    由此可想,白花钱,好名声还全被纣皇和所谓的“财神”捞走的各方诸侯、领主,他们心中的愤懑之情是何其大啊!

    再说那“财神”赵公明,而今可是越加地春风得意了!尤其是在九月之后,那些栽种新种粮食的地方都获得了丰收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