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92.舒州保卫战2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配给制”的施行,暂时稳住了局面,舒州城在狂风巨浪中巍然屹立。

    李海山之所以迟迟未能破城,很大程度上有他保存实力的考量。实际情况时,他发动的第一次攻势就差点攻破了舒州城。那时节李熙还是舒州城的主帅,两个指挥艺术都上不了台面的人主持的攻防战惨烈异常。战斗最激烈时,山南军偏将黑虎率六十重甲步兵从东门攻入城中,特制的长柄砍刀在阳光下幻化成朵朵银花。

    让守军魂飞魄散的是弩手shè出的弩箭对这些重甲步兵似乎全部失效。城门内用于防备骑兵的战壕,布设下的鹿角,撒下的铁蒺藜,一霎时全部失效。负责东门的是孟家兄弟,孟博明提双锤出战,锤如拳头大,舞起来呜呜生风,怎奈锤柄太短,与长柄战刀对抗时吃足了苦头,落尽了下风。

    所幸的是冲锋的重甲步兵没有弩箭,否则那天孟家兄弟必有一人xìng命不保。那时候马子昂还没死,这老儿一看重甲兵势不可挡,立即下令士卒扎柴束,浇上油后点火,然后用木叉叉其柴束朝甲兵队伍中投去。

    重甲兵被烈火和浓烟驱散,行进速度明显降低,马子昂亲率一军手持山寨步槊,三面齐冲,重甲步兵奇迹般地被压制住了。但从重甲步兵冲开的缺口处山南卒仍旧像涵洞里的激流轰涌而出,前锋一直打倒十字街口。当rì多数人都以为城必失,城门若被攻破巷战是没意义的,这是大多数将领的想法。李熙却不这么看,他倔强地认为巷战打的好一样能转败为胜。

    李熙夺了一杆步槊率亲卫沿大街冲锋,双方人绞在一块难分彼此,弓箭有些使不上劲,可近距离攻击的弩箭却是大显神威,幸运的是李熙的亲卫人手一支机弩,这种弩是朱步亮所制,外形看着不雅,却可靠实用。制造这种弩的初衷是为了应付圣京城内可能发生的巷战,譬如某人围住东南王府想黑吃,或东南王围住别人黑吃黑。

    机弩是完全按照巷战要求制造的,极端适用于贴身肉搏战。弩的好处是持有者不需要经常常年累月的训练,一个月内学会shè箭多半是个二把刀,但学习cāo作机弩有可能已经是高手。近程猝shè,李熙大占上风,主帅亲赴巷战给守军以极大的鼓舞。

    而李老三的错误判断也给了李熙翻盘的机会,李老三望着自己的士兵如cháo水般涌入城门,挠了挠头,对石破山说:“比预想的要顺利,我早所过他打仗是个外行。”

    自诩内行的李海山命令入城士兵展开两翼夺取城墙上的守敌,因为他看到城门虽破,城墙上的守军还在不停地朝人群shè箭和抛掷砖石,他英勇的部下在等待入城的时候常有遇飞来横祸。石破山想劝主帅此刻不宜分散兵力,继续向前扩展纵深才合乎兵法常理。但这话他说不出口,因为迄今为止他甚至还没有上过战场,一个手上没沾过敌人鲜血的虞侯,有何资格对主帅指手划脚?

    李海山的失误给了李熙翻盘的机会,他的步槊贯穿敌人的尸体后脱不出手,因此改换一口板刀,这刀也不知出自那个铁匠之手,质量十分低劣,砍了二十几个人后,刀刃卷起来,不能再使用,扔掉,换一把横刀,直刺实在不过瘾,扔掉,捡一根铁铲,铲口淬了好钢,铲杀人头十分便利,但木质的把柄很快支持不住,咔嚓一声后,铁铲嵌在一人的脖子里,血四散喷溅,人却还没死透,他的同伴四个人挺枪分不同角度朝李熙胸口刺来。李熙无处可躲,纵身向前和被他铁铲所伤的敌人抱在一起就地打了个两个滚,夺过致命一击后,他发现他怀里的人不见了脑袋,多彩的浓血从胸腔里汩涌而出,如即将喷涌的岩浆。

    他拔出李纯所赐的宝刀,宝刀出鞘呛啷有龙吟之声,这口刀果然是宝刀,刀锋所至,金石脆断,人的骨肉岂能抵挡?

    那时节李熙的刀法还很粗疏,但刀势的猛烈却让人瞠目结舌,据后来阮承梁形容,他看到李熙舞起一股银光滚入敌阵,然后就是碧血横飞,残肢断臂四散飞溅,他地盘扎的极低,速度极快,刀锋凌厉无匹。敌军完全无从抵抗,许多时候他们都是站着等死,人僵硬在那,如同木偶泥塑,在寒弧中土崩瓦解。

    李熙讪讪地笑着,说道:“我真的这么有种吗?”

    阮承梁答:“从未有过的有种,简直就是战神下凡,锐不可当。”

    李熙默然无语,他检视他的宝刀,劈砍了那么多人,竟分毫未损,刀锋反而更加莹润了。一个横空出世的战神,一口匹世无双的宝刀,一个在城门已失而靠巷战反败为胜的传奇,帮助舒州城一口气坚守了三个月。

    这三个月里,守军阵亡超过三千五百人,除了中高级将领,已经找不到一个老兵了。与配给制相适应的是军管制的推广,所谓“军管制”简单地说就是把舒州城彻彻底底地变成一个大兵营,城里没有官、吏、军、民之分,只有男兵和女兵,所有人都必须结营居住。按xìng别和年龄分配守城任务。现在舒州城里所有人只做一件事——守城。人、财、物必须围绕这条主线配置。

    对于一座由流民组成,基层组织几近瘫痪的城市来说,想要达到李熙的军管要求并不容易,在李熙最苦难是时候,李海山及时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第一次攻城失败后,李海山下令将三面围城变成了四面围城,试图凭借绝对兵力优势一口吞下舒州城。

    为了策应卢士枚,裴度于大圣二年十一月初,下令庐州军六千人和寿州军一千五百人南下驰援李海山。寿州地处南北之交,是淮南的东北门户,是唐国防扼河朔藩镇军南下的一道屏障,战斗力极强。李海山正是得寿州军相助,才改变策略,准备啃下舒州这根硬骨头,给大圣国的军心士气一个毁灭xìng的打击。他的计划得到裴度的首肯。

    四面合围掐灭了舒州百姓最后一线生的希望。此前虽然城中盛传围城唐军不放百姓出城,也有许多人亲眼目睹唐军在城外shè杀出城逃难的百姓,但人心就是这么奇怪,没有降临到自己头上的痛苦永远不是真痛苦。心存一丝侥幸,认为唐军不会赶尽杀绝的人还是大有人在,这些人顺大流的也参与到守城的民军队伍中,但却时刻准备着城破之际朝江边溃逃。

    因为他们发现江边并没有唐军驻守,江边那一望无际的芦花荡给了他们莫大的希望,只要出城奔逃两里路,往芦花荡里一扎,任你有千军万马也找不到一个人。

    卑微如蚂蚁的小民百姓值得人家大动干戈去搜寻吗?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