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半仙文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零零二章 社会辩论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而是光明正大的站了出来。

    “感谢您的来到。现场三个代表当中。就您亲自到现场,而不是用投影。能问下您的想法么?”

    “可以的。”中年女子一笑,“我叫张雨兰。当然和皇族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我也只是觉得,事无不可对人言,将道理说明白了,理顺清楚了,对大家都有好处。而现场直接辩解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谢谢。当真是巾帼英雌。

    我记得您以及您所领导的游行口号是:拒绝麻木不仁、拒绝压榨民间力量。能问下您的观点么?”

    “好的。”张雨兰依然很平静,甚至还带着微笑,“说起这件事情,也和整个华夏文明正在计划星空开发计划有关,尤其是即将要展开的星空大陆计划。

    在我们很多人看来,如今华夏经过千年的扩张,实际上已经很紧张了。不仅仅是资源,甚至包括民众与社会的心理、科技等,都已经达到一个极限。我们需要停下来休息下了。

    有人说,我们就是在重复千年前二战的生活,整个就是一个军国政治,所有的一切,都为了对外开拓。而在大量的武装军队的情况下,也就不可避免的影响到民众的生活。

    大量的能量,被用来生产武器!

    大量的金属,被用来制造飞船!

    大量的人才,被锁在军工实验室!

    顶级的科研成果,几乎全都是军工技术。

    虽然说,这里面有不少技术如今已经在开始民用化普及,但相比于明珠星域的各国,相比于寒冰文明来说,如今的华夏文明,已经有些畸形发展。

    作为一个华夏公民,我很心痛看到这样的情况。

    民间科技力量,是一个科技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过分的发展军工,短时间可以,长时间下来,造成与民间工业的脱节,会让军工科技成为空中阁楼,无疑是揠苗助长。

    现在,我们的疆域已经达到了最长240光年,从太阳系向外扩张的40光年,到明珠星域边缘;我们如今已经拥有超过1万数量的恒星,百万亿民众,如此庞大的帝国,在华夏的历史上前所未有!成就更是史无前例!而在科技上,我们更是有了‘命运’这样的伟大计算机技术。

    但是在这样的辉煌成就下,是公民们用汗水一点点换取的。飞船上的每一个零件技术,都是公民挥洒血汗换来的结晶。

    然而千年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已经让社会维艰,在繁华的社会阴影下,是佝偻的身躯。正所谓天下兴亡百姓皆苦。

    外部的环境我们不是不知道,但我们更明白,这个社会已经紧绷到了极限。

    我们想要做的,很简单,不要求什么荣华富贵之类的,就是让公民们休息下吧,就休息一下。让我们喘口气,然后才能爆发出更加激烈的工作热情!”

    “这……”面对这样好言相劝的游行引导者,一时间竟然没有人回答什么。从公民的角度看,这样的要求,实在是太正常了!

    “哎……”杨飞叹了一口气,“这位女士,感谢您的意见。我想,为了这个民族,政府会好好考虑的。

    但现在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像您这样展开理性游行的,还是好的,我们也欢迎。但就怕那些别有用心的游行啊。

    而且对于您的说法,天下兴亡百姓皆苦的说法,我也认同。但我却不得不说,苦总比没有希望好,是吧。

    要是我们战败了,您想过会有什么后果么?

    就在我们华夏崛起的这段时间里,明珠星域的天云帝国灭亡了,几千亿人口。只有不到百亿幸存。被联合勇士帝国吸收。曾经盛极一时的圣羽帝国灭亡了,亡族灭种!幸存下来的民众,成为低劣的‘宠’族!

    我们不知道华夏的未来会如何,但我们不能放松!真的不能放松啊!因为。我们的敌人。对我们敌视的国家、民族。没有放松!

    就说这次星空大开发计划。其分支,庞大的星空大陆计划,看上去直径一亿公里的星空大陆。感觉不可思议,一亿公里直径、三万公里厚度,需要地球这样的星球多达5000万颗,几乎要抽空方圆50光年内所有的岩石星球。

    但您没有看到寒冰文明的寒霜大陆么?不说一光年的直径,仅仅是厚度就有10亿公里!呵呵,厚度就10亿公里,而我们的直径才仅仅一亿公里。

    华夏文明要想屹立于世界之巅,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还不是我们能够完全松懈下来的时候。但就像您所说的,神经绷得太紧了,我们用千年的时间赶超了别人实十几万年的发展,我们也需要歇息一下了。

    所以,中央帝国高层也在策划一种新的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就是准备将现有的科技,细致化发展,并开始向民用技术倾斜。

    这样,虽然我们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但是换一个发展方向,也让社会不同的阶层调换一些紧张情绪。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宇宙中,已经是我们暂时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发展计划。”

    “我知道,我们很多人也知道,”张雨兰悄然一叹,“那么我想代表部分游行的人问下,一些物品的价值是否可以适当地下调,主要是民生物资。比如,盐。”

    “嘿……”这个问题倒是问住了在场的几位官员;有胆量站出来辩驳的官员,就不怕不讲理的。但同样,最怕这样讲道理的!人家好言相问,然后态度稍微柔和一点,反而让人不知道如何做了!尤其是问的问题很具有代表性。

    大约停顿了几秒,总算是有一个一直没有开口的官员倒是开口了,“您好张女士,我来自民政部的办公室秘书,我叫齐欢。

    对于您所说的这个问题,我们也在头痛。虽然不想承认,但我却不得不说,我们现在,缺盐。

    我知道,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要是说在古代的社会,说缺盐大家都能理解,那个时候就没有什么科技的发展。但现在的情况是,我们依然缺盐;原因不是科技不发达,而是科技太发达了,以至于超过了自然界的供给量。

    首先我们说下,盐的来历。自然界的盐,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水冲蚀,将岩石中的盐分给溶解出来,然后积累到盐湖或者是海洋;然后我们才能得到盐。而要是蕴含在岩石中的盐分,因为含量太低,无法提炼,或者是提炼成本太高而难以开采。

    但如今,我们华夏境内的生命行星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