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W:346|H:591|A:L|U:file1.Lvsexs./chapters/20114/8/1720253634378605866982500791601.jpg]]]YF-19/VF-19王者之劍
機體諸元
機體編號YF-19
製造廠新星重工
空重8,750kg(YF-19)8,620kg(S型)
8,550kg(F型)8,400kg(C型)
標準起飛重量38,386kg
最大起飛重量47,180kg
乘員2名(1名即可操作機體)
武裝毛瑟REB-30G對空雷射機槍×1
毛瑟REB-23半固定雷射機槍×2
休斯PBS-03F針點防禦系統×1
休斯GU-15格林機砲×1
波佛斯全相位高機動微型飛彈×24
機體武裝掛點x6
(可掛載中距離導彈×6或其它)
戰鬥機模式
全長18.47m
全寬14.87m
全高3.94m
動力新星P&WRRFF2200熱核渦輪引擎×2
姿勢控制裝置P&WHMM-6J
推力56,500kg×2(YF-19)
67,500kg×2(VF型式)
最高速度5.1馬赫以上(高度10,000m)
21.0馬赫以上(高度30,000m)
YF-19/VF-19王者之劍是超時空要塞系列作品中,於21世紀40年代初期於超新星計畫中擊敗YF-21,用以取代VF-11雷霆式戰鬥機的統合軍新一代主力戰鬥機,在OVA作品MacrossPlus中首次登場,並多次出現於1990年代本系列作品的諸多射擊遊戲中。於MacrossPlus中,因主角戴森勇駕駛該機與YF-21的互角與所表現的特技動作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此外,本機是超時空要塞系列作品中第一次未直接參考現實飛機獨立設計的可變形戰鬥機"[1],也是第一次未援引真飛機命名的可變形戰鬥機。其命名援引自英國傳說亞瑟王中的王者之劍。
概要
2034年,為替換已逐漸展露疲態的VF-11。統合軍政府進行研發下一代新型可變戰鬥機AVF(AdvancedVariableFighter:次世代全領域可變戰鬥機)的研發方案超新星計畫(スーパーノヴァ)。新一代的戰鬥機除了要求機動性能超越之前機種外,亦要求其具備以下之新技術。
使用Fold推進器增裝即可單機超光速(Fold)跳躍
主動雷達隱形
不需加速背包即可於宇宙空間高速飛行
加設針點防禦系統(尤其是因應格鬥戰的拳頭部分)
一如既往,由新星重工及通用銀河兩家統合軍最大飛機製造商進行角逐,而YF-19與YF-21兩架飛機,則是兩家公司分別對這項要求的回應。YF-19在2034年提出方案後,原型機在2040年完成並在行星伊甸的新愛德華空軍基地進行測試。
同年夏濃的蘋果事件(ja:シャロン?アップル)爆發,經過諸多測試以及狀況之後統合軍於2041年宣布由YF-19得標,成為統合軍新一代的主力戰鬥機。
該機大膽的採用了前掠翼的設計,提供了不錯的穿音速操縱性能。然而,在高攻角飛行時機翼折彎的缺點。高超音速飛行時,其主翼可向後摺疊隱蔽至機身後方,大幅減少阻力並提升氣動效率,並大幅減少航艦操作時所需之停放空間[2]。除此之外,由於前翼的採用,亦對其操縱性能多有幫助[3],並設計VFC(渦流控制器-VortexFlowControler)[4]能在大氣層中更加靈活。
然而,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以至於在戴森勇中尉接手前的初期試飛階段中,已發生過造成試飛員中兩人死亡四人重傷的多起意外事故。這一點,除了操縱性能過於靈敏外,前掠翼在高攻角的彎曲傾向,以及飛控程式撰寫的不完善,也都可能與成這些事故的造成脫不了關係。
相較於YF-21,由於大量使用了成熟的配備並限制了先進/不確定技術的使用,故其保養與維護較其對手容易,研發與購置成本得以壓低,可獲得性也得以提高。[5]整體而言,YF-21類似於高性能的主力戰鬥機,而YF-19則比較像適合於前線部署的輕戰鬥機;YF-21的加速性能較強,YF-19的最高速度較快;儘管綜合性能不如YF-21,若考慮YF-19之推重比較YF-21為小,就此而言還是相當不錯的。若是由有經驗的飛行員駕駛,其仍有機會與YF-21放手一博,而在MacrossPlus中我們也可看到,雖然在性能上有明顯的差距,但在勇戴森中尉的優越的駕駛技術下,YF-19的各項測試數據仍舊明顯領先YF-21。
可能也就是看中了這一點,使得迷信統計數字的統合軍方捨棄了性能較為優異的YF-21而選擇了較為廉價的YF-19做為下一代主力戰鬥機。然而,成熟與可靠的負面意義即是落伍與性能低下。儘管相較於VF-11甚至是VF-17,其各方面的性能皆有顯著提升。但相對於其諸多潛在敵人,這樣的提升卻仍然顯得不足。
實戰
2040年的夏濃的蘋果事件,是為YF-19的第一次實戰。事件之中,YF-19展現了不錯的機動性能,卻也在其潛在對手之前展露顯了明顯的劣勢。在與無人戰鬥機X-9交戰時,兩架YF被逼迫至幾近無力還手的餘地!最後,乃是由於YF-21的主任試飛員卡爾德。波曼採取自殺式的撞機,方才將無人戰鬥機擊落。
本次事件之後,無人戰機系統的不可控制性被展露了出來,使得統合軍官方對其國防政策做出了檢討,並再次突顯了有人戰鬥機的運用彈性與必要性。然而,另一方面;在這次事件中,卻也證明了另外一件事:由於省略了複雜、沉重的變形結構,故重量得以減輕,阻力得以減小,機身結構亦更為強韌!由是,在戰鬥之中,不
-->>(第1/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