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吴楚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五章 郢都之役(3)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再说孙武和夫概领兵1万去攻打纪南城,大军过了虎牙山,绕过当阳长阪,一路并无楚军阻碍,大军直入纪南城下。

    孙武令大军离城十里下寨,先查访地形,再寻思攻打纪南城之策。

    这纪南城离郢都不过二十里之遥,是郢都的护城,座落于低洼处,地势极低。纪南城的北面是漳江,江水滔滔;西面有赤湖,湖水直通纪南城下;而城之南是漳山,锁住赤湖之水。

    孙武领着数名随从换上便服,骑马出了营寨,往纪南城的南面漳山而来。

    孙武见这漳山一带人丁稀少,村民在战乱之中早就逃往他处。几人走出数里之遥也不见一户人家,正四顾张望之际,却见一位老翁负锄缓缓而来,上身穿着一件土布短袄,足踏草履,面色饥黄。一见有生人,就更加惊惶不安。

    孙武下了马来,对老翁拱手道:“敢问老丈,我们是从吕国往郢都去的客商,今日路过这纪南城,却不知何故城门紧闭,难以过关。所以想请教老丈能否有小路绕过城去?”

    老翁望了众人一眼,见这些人并无恶意,便放下锄来,叹道:“老夫听说吴王带兵来攻打郢都,所以这纪南城守卫严密,就在白天也不再打开城门。如果各位要绕过这纪南城,却只有翻过此山,有一小路可以通往郢都;但却不知此路是否有军爷据守,老夫也无从知晓。”

    “绕道此山至郢都还有多少路程?”孙武问道。

    “不到二十里之地。”

    孙武向老翁问明纪南城周围的地理环境之后,令随从赏以财物为谢。又亲自登上漳山山顶,极目远眺了一阵,把纪南城的地形看在肚里,便想出了一个攻城之策。

    孙武回了大帐。传令各位将校到中军议事,制定夺取纪南的战略计划。

    孙武升帐毕,令唐侯率本国兵马驻扎在漳山,伐竹砍木。多多打造木筏便舟,以备大军攻城;令先锋大将夫概,率领1千兵马去挖开漳江,把漳江之水引入赤湖;又令副将田冲在纪南城外的低洼处填上积土,修筑长提,欲把赤湖之水引入纪南城下。

    众将方才明白,孙武要水淹纪南。

    孙武令三军移营到漳山高处,沿山四处扎营。为了转移楚兵守将的注意力,孙武时常自率大军到纪南城下叫阵。那楚军只顾据守。并不出城应战。

    夫概自领着1千兵马来到漳江。测量、规划好水渠路径,便开始掘土。按照孙武的要求,壕沟宽为1丈。从下游往上开挖,只留最上方一处等待命令最后决堤放水。

    却说那纪南守将宋木。日夜据守城池,很是用心。见孙武领兵来攻,却并不十分用力,又见城外的吴军自顾忙活,挖的挖沟,筑的筑堤,搞得热火朝天。宋木也摸不着头脑,便唤来谋臣欣阳来问计。

    宋木就问:“吴军也不十分用力攻城,只在城下挖沟筑堤,却不知为何?”

    欣阳是宋木的家臣,也是他的谋臣,一直在宋木左右出谋划策,帮助宋木屡立战功。

    欣阳道:“我听说孙武极善用兵,自著兵书,深得吴王赏识。依我看来,吴军现在进行的战略目的不外乎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因为我军一心固守,吴军没有可趁之机,便佯装挖沟筑堤,诱我大军出城,然后和我军决战。”

    宋木想了一阵,摇头道:“诱敌的手段极多,何必用这等挖沟筑堤的法子引我军出城呢?这里边总有什么缘由。”

    欣阳有些忧虑:“这就是第二个可能:纪南城地处洼地,吴兵有可能放漳江之水淹我城池,这才是最让我担心的。”

    宋木听后大惊道:“吴军欲用水攻,先生有何策可对?”

    欣阳道:“孙武诡计多端,须得小心为妙。虽说漳江水位比纪南城要高,要水淹纪南必须在低处筑堤。待吴军筑堤刚成,主帅便率军出城去攻击吴军,他筑堤我便掘堤,就算水来,只会顺流而去。”

    宋木觉得欣阳之计可用,但吴军势大,出城攻击吴军也是十分冒险的。

    那筑城的吴兵渐渐到了纪南城下,欲与济南城墙合拢。那城上的楚军见了,马上往下射箭,城楼上箭如雨下,根本不能安身。

    那一条长堤却在最后的合拢中停了下来,军士报与孙武,说城上楚军射箭袭扰,长堤不能与城墙合拢。

    孙武便到现场审视了一番,看来楚人有备,知道了水淹纪南之计,所以进行袭扰。

    孙武便令随军工匠制作铜盖,其状如马车之盖,然后趁夜筑堤。

    是夜,吴军用大马拉来铜盖,支在头顶,又开始填土筑堤,城上巡夜的士兵发现之后,那些弓箭手又放了一阵箭雨,但吴军因为有了铜盖护身,依然填土不息。

    第二日一早,楚军发现长提已经合拢,急忙报与宋木知晓。宋木担心吴军决堤放水,便亲率3千兵马突出城来,直接冲向筑起的河堤。

    此时从四处发起一阵喊来,早有准备的吴军潮水般涌来,截住楚军厮杀,宋木苦战了一阵,心知自家兵少力薄,只好收兵入城。

    宋木见吴军守护长提十分用心,根本没有机会破坏它,而且出城掘堤的风险太大,看来只得另想他策。

    面对主人询问的目光,欣阳也无计可施:“如吴军放水淹城,我们别无选择,一是用树木等多造木筏备用,二是把纪南城内的百姓转移到郢都躲避。此城已经难以保全,请主帅另想它途。”二人苦思无计,只得先命城中百姓先奔往郢都。

    此时已是冬月,西风大起。孙武见时机已到,命夫概即日决堤放水。

    却见那滔滔漳江之水滚滚流入赤湖,赤湖转眼水位高涨,平地水升了数尺。那筑起的长堤霸住了湖水,湖水无处可泄,水位时时上涨,不久湖水便灌入纪南城内。街道、巷陌渐渐积水数尺,房舍开始倒塌,城内的家畜被水冲走,仓库粮草被大水吞噬,城中一片汪洋。

    吴军退回到漳山高处,观看城内情状,见楚军四处奔逃,城内早就乱着一团。待水位再升高了数尺,城内的百姓基本逃得精光,只是在高处的城垛,房舍的屋顶之上还有些不舍离去的本城百姓而已。

    城中的楚军见大水淹城,早已军心大乱,无不自作木筏小舟,弃城往郢都方向而去。宋木率着一些心腹士卒,用先时准备好的木筏在城内巡视,欲要负隅顽抗。

    唐侯早在漳山造好竹筏便舟,孙武令大军各自登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