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明末生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零八章 价格战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他们的计划中,不管是哄抬粮价,还是囤积粮食,赚取更好的利益,都只能在秋粮收获前的一个月进行。

    现在,距离秋收已经只剩二十天不到。如果自己不能在二十天内,将堆积在仓库内的粮食卖出去。一担秋粮收获,就是给他们再大的能耐,也没有办法继续卖粮。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花高价买回来的粮食,一点一点发霉,亏损的血本无归。

    于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直接摆在他们面前……

    继续抱着高价粮不卖,很可能亏得血本无归……如果以现在的价格将粮食卖了,同样会亏得非常严重。但是,至少还能收回一些银子,不至于倾家荡产。

    于是,越来越多的粮商,开始以低价格卖粮。

    不仅如此,为了尽可能早的将粮食卖出去,减少亏损,他们的卖粮价格,也变得越来越低。仅仅一天时间,就从三两九钱银子一担,突破为三两五钱银子,而且还有进一步下跌的趋势。

    此时此刻,任谁也想不到,当初还联合在一起,互为同盟,一起哄抬粮价的粮商们。此时此刻,为了利益,为了减轻自己损失,已经在无形之中,变成竞争对手,不断压低昔日同盟的卖粮价格,将自己手里的囤粮给卖出去。

    这个时候,山陕总督府,已经在无形之中,掌握了山陕两省粮价的控制权。

    作为外贸司司长,周老没有放过这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

    时间刚刚过了一天,各地粮商才卖出去不到五万担粮食的时候。山陕总督府,直接标出了三两银子一担粮食的更低价格。

    面对总督府手中源源不断的粮食,面对总督府越来越低的粮价。粮商们不敢想象,粮价到了明天以后,还会不会进一步下跌……如果继续下跌,自己还要亏损多少银子。

    所以,为了让手里的粮食尽可能保值。

    总督府三两银子一担粮食的价格刚刚打出来,那些粮商就先后打出二两九钱银子,二两八钱银子,甚至于二两五钱银子的价格……

    让这些粮商没有想到的是,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买涨不买跌。

    面对越来越低的粮食价格,山陕两省的百姓,反而变得犹豫了,不再买进粮食……

    粮食价格经过连续下跌后,所有百姓都在期盼着第四次,乃至于第五次下跌。

    所以,普通百姓都在等,等更低的粮价,然后再出手。

    面对这种情况,最着急的,仍然是那些手握大量越来越不值钱粮食的粮商。

    就在他们带着惶恐不安,开始烧香拜佛,祈求粮价不要继续进行下跌的时候。外贸司周老,直接给他们发去一份文书……

    如果他们愿意,总督府可以以二两五钱银子一担的价格,从他们手中大量收购粮食。R1152

    S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