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庶女继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0章 各有筹谋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皇上……陈嘉一听这话立刻心里叫苦。这种话是能随便说的吗?皇后和皇贵妃,得罪哪个也吃罪不起啊!

    这里没有外人,就你和朕两个人!怎么,连你也不愿意对朕说实话了吗?正统皇帝眉头紧紧皱成川字。眼里闪动着压抑的怒火,这些人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玩这么多花样,显然没把他这个帝王放在眼里。

    从前,是朕太宽纵他们了!

    奴才不敢欺君!!陈嘉立刻跪下来表忠心。

    皇上脸色也就缓和了下来。朕只是想听听你的看法,朕这么多儿子,这么多妃子,现在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正统皇帝自己也觉得一阵悲哀。他虽然能力不强,可是为人算得和善,他自己也知道自己不是明君,可毕竟他也不是昏君。

    陈嘉跪在地上不敢起来,字斟句酌地说道:太子殿下仁德宽厚,赵王殿下勇武非凡,潞王殿下年纪虽小,却最是聪明孝顺!

    他这话说得极有技巧,太子仁德,便有拉拢大臣之嫌;赵王勇武,给他掌兵也十分危险;唯独潞王,孝顺是无论如何不会出问题的。

    果然正统听了前面两个儿子眉头皱得更紧,等听陈嘉说起叶敏昭,皇帝的脸上也不由得升起了一丝柔情:这孩子此前看着有些顽劣,现在,倒是懂事多了!

    看陈嘉还在地上跪着,便道:你起来吧,不管说得对还是不对,朕都不会怪罪你,也不会外传,你尽管放心大胆地说。

    陈嘉谢恩起身,看了皇上一眼,道:那奴才就姑妄一说。正统点头,陈嘉续道:太子妃出事是在坤宁宫,亲自把带药的汤喂给太子妃的又是皇后娘娘身边的贴身大宫女,且她跟随皇后已经有十多年之久了,策反这样一个大宫女难度该有多大?所以不管怎么说,坤宁宫的嫌疑还是最大的。

    陈嘉顿了顿,而且……如果坤宁宫事先察觉了金盏和赵妈妈的关系,也不是不可能设下计中计,故意用太子妃肚子里的孩子陷害承乾宫,这样一说,坤宁宫也并非完全没有动机!

    正统面色微动,许久沉吟不语。

    如今查出金盏和承乾宫的赵妈妈乃是亲生母女的关系,那么承乾宫的也有出手的可能性,而且,赵王殿下到现在还没有儿子,承乾宫也有出手的动机。那赵妈妈又是看管药房的,虽说药材入库出库都有档案可查,可是她在这样的位置上,随便做点手脚,比方说多报一些损耗,下在太子妃碗中的藏红花和麝香的用量也就出来了!所以,承乾宫也不能排除疑点!

    皇上听得连连点头。那赵妈妈何以能在这般酷刑之下死咬牙关不肯说出口?

    陈嘉道:这世上不怕酷刑毒打的人总是有的。

    正统叹了一口气:说来说去,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陈嘉低头道:奴才愚钝,不能为万岁爷分忧!

    正统背着手在宽大的殿堂内走了两圈,然后霍然停步道:朕知道你说的都在理,这些朕也统统都想到了。可是朕还是觉得,这事儿不是皇后做的。就算她有这份心,她也没有这份能耐!不是皇后,那就是更加怀疑萧妃了。

    陈嘉听皇帝这么说,就没敢再接话。心里却在想,那一位的手段实在太厉害了,根本不需要明确的证据,只要在皇上心里埋下了怀疑的种子,就已经成功了。那人故意把事情搞得这么复杂,另没个人看起来都有嫌疑,皇上越是疑神疑鬼,就越会戒备太子和赵王,那人的机会也便来了。

    皇上本来已经基本下定决心要放弃太子了,这样一来,事情就又有大的变化。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改变了局势,并且擅于抓住每一个出现在眼前的机会,又从不急躁匆忙,并不着急想要一棒子将敌人打死,这份隐忍,这份谋略,步步为营,单看她在重要位置上布下的几颗棋子,就知道此人的厉害!陈嘉深深地感到自己跟对了人!

    正在此时,就听见大殿外头传来孟成焦急的声音:皇上!皇上!

    正统脸色一沉:什么事在此吵闹?

    陈嘉看了一眼皇上的脸色,就跑过去把门打开,孟成满头是汗地跑了进来,跪在地上道:启禀皇上,承乾宫的赵妈妈……死了!

    什么?!正统的脸色显见着变的狰狞起来。暴怒道:如此重要的证人,到底是怎么死的?

    要知道慎刑司的人都是行刑的行家,犯人到了他们手里,想死,哪有那么容易?

    对赵妈妈,他也有监管之责的,她这一死,这挂落他也吃定了,所以才第一时间跑过来报告皇上,好尽量把自己摘干净。这时心里早把慎刑司的人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上了!孟成吞吞吐吐道:是慎刑司的人监管不利,给了那赵妈妈机会,她才咬舌自尽了!

    可这话谁信呢!

    好!好!正统怒极反笑,内务府和慎刑司真是办的好差!看见孟成也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你也给朕滚!

    孟成连滚带爬地去了,陈嘉赶紧上来给皇帝揉胸口:万岁爷,您消消气儿,为了一个上不了铭牌的妈妈气坏了身子,可不值当的!

    正统吐出一口浊气:他们……他们还能不能叫朕安生一阵子?

    陈嘉眼见机会来临,趁机下了一剂猛药:皇上,奴才听说内务府总管张凌天张大人是赵王殿下的奶哥!

    正统皇帝身躯忽然一震:朕差点忘了,差点就忘了!承乾宫,还真是好手笔啊!

    他慢慢走到御案旁边,从一摞折子的最上方拿起一本厚厚的奏折。这本奏折在他的御案上放了好一段日子了,他早已批好了两个字:照准。可是却迟迟没有明发。

    这份奏折是吏部尚书萧宗昌所上,大楚规矩,京中官员三年一考,名曰京查。京查由吏部执行,奏请皇帝批准。

    今年恰是三年京查之期。萧宗昌这份奏折所奏的就是决定官员升降的最后成绩单,正统糊涂归糊涂,却也没有糊涂到顶点,也知道萧宗昌这份折子里,升迁的大都是亲近赵王的,而被排挤降职的大多是亲近太子的官员,本来皇帝已经决定放弃太子,另立赵王,可因为太子妃落胎这一连串的事件,叫皇帝也感到心寒,他最终决定将这件事情再放一放。

    皇上犹豫了一下,道:这份奏折,你找个匣子,替朕锁起来!

    陈嘉心头一块大石落了地,大功告成了!赵王不是太子,赵王名声好威望高,人又聪明仁义,又有萧党这个势力庞大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