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庶女继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6论朝政宫闱秘事多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转道:皇上近日提拔了内侍王英担任司礼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

    老太太皱眉:王英是什么人?司礼秉笔兼提督东厂可算是内廷二号人物了!老太太对六部九卿还算熟悉,但是内廷衙门就所知有限了。

    老太爷便给她解释:王太监此前是承乾宫萧皇贵妃的管事太监,这一次走的就是萧皇贵妃的路子。还有,前几日皇上谕令礼部,要在今年万寿节上为萧皇贵妃上尊号。

    萧皇贵妃?她不是已经有尊号了吗?

    老太爷点点头:皇上的意思,两个字的尊号不足以彰显皇贵妃贤良淑德,要臣子们拟定四个字的尊号!

    老太太大吃了一惊:历朝历代也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呀!如此宠冠六宫……老太太双眉紧皱,一时陷入了沉思。

    老太爷也不催她,只悠闲地品着茶。良久,老太太忽然道:这几年来,向太后的病一直反反复复,这一次难道……

    老太爷点点头。我得到消息,太后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老太太低喃道:……太后一死……宫里头,岂不变成了萧贵妃的天下……她终于把所有的线索穿成了一串,明白了老太爷的思路。老爷的意思是……太子……

    萧皇贵妃出自大楚开国八大姓之一的萧家,一门显赫,世代为官。父亲就是当今吏部尚书萧昌宗。在大楚,吏部乃六部之首,尚书又称为天官,可见威权之重。

    萧皇贵妃不但美若天仙,心机同样深不可测,一入宫便深得帝宠。不就便生下了皇四子,母以子贵,很快便晋升为皇贵妃,成为东西十二宫名副其实的副后。此后皇二子、皇三子先后离奇死亡,只有养在慈宁宫的太子平安长大。

    皇四子就变成了实际上的皇次子。

    这些年,有太后压制着,萧皇贵妃抢班夺权的步子总算没有迈得太大。如果太后一旦去了,整个后宫可就真是她的天下了,皇后吗,与萧皇贵妃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段位的。所以对不起,靠边站。

    老太爷道:皇上还在潜邸之时,位分并不显赫,皇太后便为她选了翰林学士之女为妃。皇后出身清流,娘家无权无势,她又过于端方,所以一直不得圣宠。萧皇贵妃数次发难,要不是有太后在上面压着,恐怕中宫早就易主了……

    老太太吸了一口凉气:当年太宗夺位,宗室相残的一幕难道又要重演了吗?可太子毕竟是皇后嫡出,既占嫡又占长,何况太子已立了超过十年了,君臣名分早已定下。

    老太爷摇摇头,太子早立?君臣名分已定?怕是没有那么简单!太子立了还可以废,只要一天没有当上皇帝,这君臣名分就一天不会真正定下来。

    老太太震惊道:难道……萧家……真敢造反不成?

    老爷子目中精光一闪:若是萧家真敢造反倒也无妨。怕就怕皇上自己先动摇了……

    老太爷叹息道:……这几年,皇上扩建宫苑,广纳妃嫔,对于朝政的关心越来越少,萧家媚上邀宠,多次进献异域美女,清秀娈童,诸多奇技淫巧之物,又延揽道士,为皇上烧汞炼丹。皇上渐渐对萧家多有倚重。太子身份敏感,不敢结交外臣,太后倒是个明白的,却又病恹恹的,力不从心……太后若是真的就这么去了,皇上怕要立刻倒向萧贵妃了……再加上赵王本来就比太子更得皇上宠爱……皇四子八岁便被封为赵王。

    老太太叹息一声:常听人说太子仁孝,是个好的……

    老太爷哂笑:仁孝?我看应该说是仁懦!我冷眼旁观,太子入主东宫十年,如今对朝政依然毫无影响力,身边只有詹事府的一班人马,其余投向他的大臣一个一个全被他推了出去,我看他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身为储君十年,这么显赫重要的位置,竟然没有培养出来自己的班底,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了。

    老太太却站出来替太子说话了:我想太子是害怕揽权太多,遭皇上猜忌,所以如此韬光养晦吧!

    老太爷点头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定是皇后教给她的。真是迂腐。

    老太太这次是真的不解了。

    老太爷解释道:若皇上雄才大略,他这么做倒也不能说错。因为那样性格的帝王往往权力欲极重,容不得旁人分他的权。可当今皇上,性格软弱,太子又有太后撑腰,又有强势兄弟虎视眈眈,早当勇于任事,在朝臣中早早建立威望,组建自己的班底。皇上那安于现状的性子,只要不是有人杀到乾清宫逼宫,就算有所猜忌,他也轻易不会动手杀人的……只看看晋王的所作所为便知道了!

    老太太回想一番正统皇帝登基七年以来的政绩,国家大政完全决于内阁之手,后宫听凭太后和萧贵妃做主,他竟什么也不管,什么也管不了。皇上做到这个地步,也真是让人无语。

    他昔年意外夺得大宝,初始倒也还算勤勉,可没几年,便日渐滑向荒淫无道的深渊。他倒也算得宽厚,就是优柔寡断、听不得枕边风,再加上好色如命……

    如果皇太子当机立断,将权力顺理成章拢在自己手上,就是逼宫让皇上退位当个太上皇,估计皇上也不会说个不字,又何必像今日这般,太后一死,他便危机重重了。

    老太爷品评道:皇五子潞王年纪尚小不提。赵王残暴鲁莽,也不是明君的材料。太宗这支,也只有延庆王的次子淳哥儿是个人物。倒是晋王邑辰身为太祖幼子极具才干,可惜太重恩怨,失于苛察。秦王枫齐看似荒唐游嬉,实则精明无比,又过于随性,可惜可惜!

    老太太就笑道:人无完人,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帝王!老爷拿这些宗室子弟与尧舜禹汤相比,如今哪里还能挑出好那样的皇帝?

    老太爷也不由失笑。

    这一番深入浅出的解释,老太太终于明白了老太爷的想法,对于自己的丈夫,她向来钦佩,他的政治远见的确也是出类拔萃。于是道:未来几年,恐怕朝中波诡云谲,危机四伏,老爷也要多加小心了。

    老太爷点点头,丝毫不见紧张,多少大风大浪都过来了,既然处在首辅这个位置上,自然就有承担诸多风险的觉悟。

    老太太唏嘘了片刻,又道:这么看来,老爷是不看好太子了?所以不想馨姐儿嫁入东宫,免得将来连累杨家?我算明白太后的苦心了。若是与我们杨家联姻,有老爷帮衬,太子以后的位子就可就安稳多了。杨家若是与太子联手,凭老太爷的威望,将他扶上皇位,还是有几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