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血路妖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节 时代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太小了!

    亨利摩根索到底和摩根财团是什么关系,永远是个谜,二战中最大的获益者当然是摩根集团,上面的一系列手段本来应该是1941年才发动的,现在提前了3年时间。

    (四)

    告别亨利摩根索之后,艾华亲自开车带彭小文去一个地方,现在艾华的情绪已经好了不少,但是眉宇间仍然有掩饰不住的沉重。

    “艾华,你带我去见的这个是谁?其实……”其实彭小文心里很想问艾华,到底达杨一直劝你不要答应的那个条件是什么,是谁给你开的条件,又是谁帮你联系的亨利摩根索。他很想问,艾华,你到底是谁?

    艾华微微笑了一下,说道:“彭,为什么有些时候你像个先知,有些时候又特别像个孩子?”

    艾华打了个岔,彭小文又在犹豫,自己不是犹太人,但是却懂得希伯来语,自己的老师是谁?怎么解释?可是真的装作不知道,太自私!

    “彭,你脸红了?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你脸红啊!”艾华的心情同样很复杂,只有她自己才知道为什么。但是看到自己心爱的人的时候,纵然未来有再多的阴霾和灰暗,现在洋溢在心间的一点点温暖,也会是在未来无尽黑暗中支撑自己的力量。

    彭小文摸了摸自己的脸,是有点烫,他说道:“艾华,其实我……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其实……”

    艾华的脸也红了,说道:“彭,不用说,我明白。”

    艾华以为彭小文要向她表白!彭小文看到艾华的表情,暗暗叫苦,你明白什么啊!

    唉,再等几天,等到我在美国国会获得成功,到那个时候我就告诉艾华,告诉达杨,告诉摩根索,不管他们怎么想,总之我不能让艾华为我做出这么大的牺牲!

    “我要带你去见的这个人,不是个犹太人,但是他说他是个中国人。”艾华赶快再次岔开话题。

    “中国人?为什么叫他说他是?”彭小文问道。

    艾华道:“《时代》周刊的老板,亨利卢斯。”

    彭小文笑道:“哦,是他,不应该不应该,怎么把他给忘记了!艾华你真细心!”

    彭小文暗暗内疚,对于中国抗战事业提供了物质帮助的人,我们要记得他们;但是那些一生用生命在为中国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的人,我们更要记住他们!

    亨利卢斯,美国《时代》周刊创办人,1898年4月3日生于中国山东蓬莱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幼年在烟台教会学校读书。1920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作为一个传媒人士,到了50年代他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美国国务卿。不过他的影响力体现在他狂热地支持蒋介石和反对共产党。

    撇除政治偏见,卢斯父子负责对中国的感情非常深厚,尤其是卢斯的父亲,美国传教士老卢斯。

    老卢斯在华传教十五年,1912年返回美国以后,老卢斯一直担任中国教会大学基金会负责人,不停地四处募集捐款,燕京大学、齐鲁大学的办学经费大多是他筹集并邮寄过来的。

    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老卢斯就一直为争取美国援助中国抗战奔走呼号,甚至亲自撰写社评,批评美国政府,强调美国应当立即停止对日本的资金援助,转而把援助“赠给”中国人。

    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宣布对日宣战当天,73岁的老卢斯已经重病在身,他接到亨利卢斯的电话长舒了一口气,在长途电话的另一端缓缓说:“现在,所有的美国人都应该明白我们对中国的意义,以及中国对于我们的意义了。”

    这天深夜,这位老人带着欣慰与世长辞。

    老卢斯总结自己的一生,一半献给了中国,一半献给了上帝。

    抗战,早已经超越党派和国界,抗战,是中华民族以及所有关心和帮助过中华民族的友好人士共同完成的丰功伟绩!

    (五)

    彭小文一下车就犯傻了,不是卢斯父子,而是整个《时代》周刊全体成员一起列队欢迎他!

    “彭小文将军!来自伟大的中国,来自伟大的抗战前线!《时代》周刊全体人员欢迎您的到来!”亨利卢斯具有煽动性的号召之后,掌声雷动!

    彭小文向大家以军礼致敬,老卢斯颤巍巍的和彭小文热烈拥抱,彭小文拥抱着这位已经身患重病瘦骨嶙峋的老人,百感交集。

    记者们噼里啪啦地拍着照片,艾华采写的中国抗日前线的报道太感人了,彭小文的英雄事迹已经感动了许许多多的美国人。

    美国不仅有财团有政党,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当1876年美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自由女神像安置到了美国,就有更多追求理想和自由的年轻人,有更多不甘心在欧洲遭受排挤和压迫的人们来到这片土地。苏格兰后裔可以在美国拍摄《勇敢的心》,让华莱士对着镜头高喊“自由!”那是苏格兰后裔的声音,也是所有被压迫的民族共同的声音。

    虽然美国也有阴谋,也有霸权,但是当时那个丛林法则盛行的世界里,那个到处弥漫和硝烟、血腥和腐尸味道的世界里,也许真的只有美国才有一丝和平和自由的新鲜空气。这也是为什么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选择成为美国公民的原因。

    见面会就在《时代》杂志社的大会议室里,里里外外挤满了人。这是一次特殊的专访,大家都很随意。

    即将到美国国会举行演说的消息暂时不方便公布,可是大家的热情不减,这个彭小文实在是太神秘,新加坡、檀香山、旧金山三个地方的演讲,让那些生活在底层正在奋斗的人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华民族的形象。

    令人吃惊的是,这次《时代》周刊居然要让彭小文谈“民主”问题。

    因为针对现在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美国整个新闻界分成了两派,对于国会不同意限制对日本的出口,新闻界一派认为是国会和政府“无视道德和人道主义”,另一派认为一切都是按照“民主的程序在有序推进”。

    这个问题的确不好回答,彭小文仔细考虑了一下,说道:“我只是一个军人,大家问我这个问题,我是根本没有办法给出标准答案的,实际上,民主,也就是一个政府如何在没有标准答案时候如何选择的技巧问题。兵无常法水无常形,作战如此,民主同样如此。”

    亨利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