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血路妖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首批军援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

    彭小文在致公堂一干保镖的簇拥下走出机场,看到一位老人,白发白须,精神矍铄,象个老神仙,这一定就是那个传奇的司徒美堂了!

    宋子文紧走几乎,对彭小文说道:“小文,身体恢复的如何?”

    彭小文敬了个礼,道:“多谢宋先生关心,好多了!”

    宋子文道:“不用见外,来来,我跟你引荐一下,这位就是司徒老先生!”

    彭小文立正敬礼,道:“司徒老前辈好!”

    司徒美堂拱了拱手,道:“彭将军果然是少年英雄啊!好!好!”

    彭小文道:“司徒老前辈在异域外邦维护我中华民族的气节和尊严,倾力支持孙先生革命事业,现在又全身心支持民族抗战事业,司徒老前辈才是我中华民族的真正英雄,在老前辈的面前,英雄二字晚辈愧不敢当!”

    司徒美堂道:“能当!能当!老夫说你能当的起!你就一定能当得起!多少年了,老夫还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心潮澎湃!”

    三个人,司徒美堂70岁,宋子文44岁,彭小文24岁。三个人象革命同志一样把手握在一起,就为了彭小文的这番话,在最黑暗最黑暗的时候,这个年轻人依旧胸怀壮志,俯览天下!

    宋子文看了看彭小文就一个人,问道:“小文,那个女记者呢?”

    彭小文道:“到了旧金山就分开了,她有事情要忙。”

    艾华要回杂志社,同时还要帮助彭小文去联络一些要人,彭小文轻描淡写了一下,没有详细讲。

    司徒美堂问道:“女记者?怎么从来没有听子文你讲起啊?哪个报社的,《中央日报》还是《大公报》?”

    宋子文道:“司徒老前辈,是美国人,《时代》周刊的,当时徐州会战时候写过小文的专访,这次她主动提出要帮助小文联络一些美国的新闻媒体,想通过新闻界的力量促动美国政府。”

    司徒美堂停住了脚步,问道:“是那个笔名叫做Apple的女记者?”

    彭小文道:“正是,司徒老前辈,您也听说过她?”

    宋子文说道:“《时代》周刊关于你在徐州会战中的表现,那报道写得是相当精彩,整个美国的华人估计人手一份,你彭小文现在可是名人啊!”

    司徒美堂看了宋子文一眼,显然宋子文也不清楚Apple的底细,这看起来,彭小文也不知道。

    司徒美堂说道:“彭将军,老夫也不跟你见外,就喊你一声贤侄,来,贤侄上车,回去说话!子文,来,一起!”

    司徒美堂70岁,1868年生于广东开平,1880年12岁来到美国谋生,他有这一般华人都没有的经历,屈辱!痛苦!17岁加入致公堂,拜堂盟誓,要让中国人“忠心义气、团结互助”!53年,他靠着胆色靠着智慧在美国打出了一片华人的江湖,他也只是打出了“锄强扶弱、除暴安良”!而现在,这个小伙子,他说要让中国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他说,千秋霸业!24岁,当年自己正在叱咤江湖,纵横美国!

    宋子文44岁,他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继入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博士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3岁他接受盛宣怀的邀请回国就职,他想要经济自强,想要实业救国,1923年他29岁,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1927年蒋介石与宋家政治联姻,宋子文联合美国财团和江浙财团促成蒋介石复出,他的心里也有梦想,伟大的中国,强盛的汉唐!

    汉唐!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辉煌!伟大复兴,每一个中国人从未停止的渴望!

    (二)

    一上车,宋子文就说道:“小文,新加坡那边已经有消息了,你在新加坡让南侨总会筹备的第一批装备已经运抵国内,现在已经往陈光和邱清泉那里送了!不过小文,我搞不清楚,你要那个东西到底是做什么用处的?”

    司徒美堂也疑惑地问道:“贤侄,我正想问你这个事情,你从南侨总会那里采购那么多自行车干什么?这自行车也能打仗用?”

    中国的抗战中实际上也没有太多的自行车装备给正规军的记录,除了记载过宋哲元的一支自行车部队,自行车、冲锋枪、大刀、手榴弹,但是后面就没有记载过了。

    敌后战场上,只是看到过日伪军的“便衣队”以及八路军“武工队”有小队伍骑着自行车作战。似乎自行车和“正面战场”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实际上,自行车在战场上能够发挥多大作用,可能很多人都忽视了,我也没见到穿越题材的小说有这样的装备,咱们就把这个自行车率先装备上吧!

    美国军史学家鲍尔加尔森说过:“自行车便于维护,能够悄无声息地深入敌境,外表朴实的自行车在历经多次战火后,以优异的表现证明了自身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武器。”

    彭小文笑了一下,说道:“司徒老前辈,宋先生,你们有所不知,在这个时代自行车可是提高部队速度的好东西啊!”

    接着彭小文娓娓道来,他说道:“1898年美西战争,美国陆军第25步兵团,凭借“铁马”神速,抢先夺取古巴南部重镇圣地亚哥的门户爱尔坎尼要塞。这个部队做过自行车专业训练,34天连续行军达到了3000公里。”

    宋子文道:“这么厉害啊!”

    彭小文接着说:“在欧战(一战)时期,法国和比利时自行车部队总计达到了15万人,英国远征军自行车部队达到了10万人,德国陆军达到12万5千人,稍晚进入欧洲战场的美国也有2万9千辆自行车参战,意大利把马克沁重机枪装到了纵列双座自行车上当做“机枪战车”使用,美国甚至有“自行车化学战”部队。”

    (三)

    插曲一下,讲几个经典的自行车部队的战例:

    1936年,德国每个步兵团有一个自行车大队,编制195人,配属9挺轻机枪,2挺重机枪和3门50毫米迫击炮,实施侦察、巡逻,或者作为战术分队实施机动作战。叫做“多用途骑兵部队”。

    1940年,德国入侵挪威,由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形不适合大规模坦克作战,于是在挪威狭窄结冰的山间公路,德军装甲车与自行车混编前进。德国自行车部队被军史学家称:“击败挪威军队的主力”。

    1939年10月5日,希特勒在华沙检阅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