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血路妖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八节 奉命坚守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

    缴获分配清单下来了,8辆坦克全都给了彭小文,缴获的战车残骸和火炮残骸全部运送到武汉去维修,修好之后也全部给彭小文的南京荣誉师,这个分配可是让所有人都眼红的,在淞沪会战之后,南京荣誉师取代了第87师的地位,成为国军唯一的一支配备坦克的部队。

    而且缴获的77门步兵炮、53门榴弹炮以及几百门60迫击炮和80迫击炮中,给了彭小文2门155榴弹炮、10门105榴弹炮和18门步兵炮,占到了总炮火缴获的五分之一,迫击炮分给南京荣誉师60多门,也占到缴获的十分之一。

    这次的补充之后,师直属炮兵营的155榴弹炮达到了4门,105榴弹炮8门,山野步兵炮12门,各旅直属炮兵营均装备105榴弹炮4门,山野步兵炮8门,廖耀湘的第108旅除了直属炮兵营之外,还把反坦克连扩建成反坦克营,装备4门88毫米高炮和8门战防炮。

    现在的南京荣誉师已经是师有直属炮兵团,旅有直属炮兵营,就连每个步兵团都配备了一个2门80迫击炮和6门60迫击炮的直属炮兵连。

    轻重机枪和掷弹筒方面,除了辎重和工兵部队之外,南京荣誉师每个排配一挺重机枪和两具掷弹筒,每个班配一挺轻机枪,此外每个营级别编制再增配一个营直属火力排,一挺重机枪两挺轻机枪和两具掷弹筒。

    其余的火炮中,每个师补充了10门迫击炮和一批轻重机枪,步兵炮和榴弹炮本着集中使用的原则,全部补充给了第4、第7、第10三个战区直属炮兵团,汤恩伯的第13军这次连一门步兵炮和榴弹炮也没捞到。

    经过补充之后,南京荣誉师现在总计有坦克8辆、155榴弹炮4门、105榴弹炮20门、山野步兵炮36门、88毫米高炮4门、战防炮8门、迫击炮104门、重机枪400挺,掷弹筒800具、轻机枪1200多挺。不夸张的说,现在南京荣誉师已经比任何国军一个军的火力装备都强。

    拿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来说,在杂牌部队里一流,与国军中央军嫡系那几个嫡系师稍微有些差距,2个军3师7旅17个团,兵力方面最鼎盛时期也就2万4千人,轻机枪一个连3到4挺,重机枪一个营3到4挺,迫击炮一个团3到4门,山炮野炮整个集团军也就是10来门,什么榴弹炮战防炮,那是啥啊,没见过。

    这么一对比,彭小文的南京荣誉师名义上是一个师,实际上比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火力方面多好几倍!

    在台儿庄之前,南京荣誉师的实力跟日军的常规师团相比,只能说是“可以一战”!台儿庄一战,虽然损失了宋万虎,但是来了个戴安澜,池峰城的四千多人现在也属于我指挥,加上邱清泉、廖耀湘、彭虎、郭啸天等人,而且现在又有了这些炮火,运用我的战术以及我对战史的了解,一个南京荣誉师PK日军任何一个王牌师团,可以说,已经不在话下!

    彭小文知道,日军从第114师团、第16师团和独立混成第5旅团对台儿庄受挫的第10师团和第5师团进行了补充,仍然是矶谷廉介和板垣征四郎指挥,甚至先头部队都还是濑谷旅团和坂本旅团,而且把第5师团的长濑旅团也调了过来!

    日军的意图很明显,这就是复仇之战!让矶谷廉介、板垣征四郎、濑谷和坂本,都从跌倒的地方再爬起来!

    唯一遗憾的是炮弹和台儿庄作战中消耗的大量弹药都还在路上,彭小文已经在琢磨,等到炮弹以及该到位的弹药一到,老子就带着这些部队直扑枣庄,打个主动出击!

    (二)

    宋万虎已经厚葬,关麟征军长把戴安澜以及一个营补充给彭小文,戴笠强调这都是蒋介石对彭小文的关照,再闹大就不好了。

    以往汤恩伯打完仗要缴获要补给那就跟硬抢差不多,这次汤恩伯声都没出,别说争抢缴获了,他的20军团另外三个军,都已经被划归五战区直接指挥了他都没敢闹。

    而且这次的缴获和补给清单一公布,大家都在眼红,除了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以及关麟征等人,他们在台儿庄和彭小文是并肩作战,自然认为彭小文得到这么多补充是理所当然。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这么想,南京保卫战跟彭小文有过节的孙元良,他的叔叔第22集团军司令孙震此时也在台儿庄战场,第22集团军王铭章师战前总共也就得到了几百条步枪的补给,没有炮火没有重武器,滕县一战全军覆没,除了厚葬王铭章之外,川军系统也没有得到更多的弹药补偿,这很明显是蒋介石借日本人之手铲除川军,他们不免心有不满,不满又不能对老蒋发作,所以就越来越觉得蒋介石偏袒的这个彭小文扎眼了。

    所以说任何事情有得必有失,从上海到南京,从蚌埠到徐州,彭小文与东北军系统、西北军系统以及桂系的关系现在是非常之好,与关麟征等黄埔将领的关系也相当融洽,但是在此期间却得罪了刘湘孙震的川系、唐生智的湘系,自然还有南京保卫战中的孙元良宋希濂等黄埔出身的天子门生。

    汤恩伯当然也是更加对彭小文不满,各方面庆祝汤恩伯“升任”集团军司令的时候,汤恩伯自己是有苦难言,他汤恩伯没有反省自己这次是犯了众怒,反而把无名火都撒到了彭小文的身上。

    彭小文只有叹息,距离南口会战还不到一年时间,当时还想着南京荣誉师到了台儿庄就堵住了汤恩伯迟迟不救援的窟窿,甚至自己还试图激发这个在南口中被称为“抗日铁汉”的汤司令,却没想到,历史拐了个小弯,汤司令却依然沿着他自己的轨迹前行,可能这就是某些历史人物的“宿命”吧!

    (三)

    汤恩伯对彭小文的怨恨越来越深,但是彭小文知道,也就是从这段时期之后,汤恩伯由于开罪黄埔系的将领太多而逐渐被蒋介石冷落,直到最后被厌恶和抛弃,从南口之战的“抗日铁汉”到了最后人人喊打的“水旱黄汤”,再到最后由于他举报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恩师陈仪是共党拉拢自己起义,最终陈仪在台湾被枪毙,汤恩伯更加为黄埔系所不齿。

    曾有人这样总结说,汤恩伯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胜少败多的一生,是大踏步撤退小步幅进攻的一生,是给13军带来恶名的一生,是追随蒋介石最终被抛弃的一生。

    人总是这样,曾经有过辉煌或者罪恶,但是到了死的时候却是另一番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