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不仅没有造成大的混乱,反而使得士兵们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我们至少知道了,我们拼死阻击日寇,是为了我们身后几十万中国老百姓,崇明大屠杀的悲剧,绝对不允许在南京上演,作为士兵,要激发他的士气和稳定他的战斗意志,让他明白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比拿着枪堵住他的后路要好很多倍!
什么是江山?江山不是你有多少城市你有多少部队,江山不是你有多少金银你有多少土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一个政党,一支军队,江山就是人心,人心就是江山!
(二)
后面在组织有条不紊的撤退,是稳定前线的情绪,前线进行抵死阻击,是为后方争取时间,只要前方后方都稳定不乱,士兵可以放开手脚对日军作战,那么日军要踏入南京,不付出沉重的代价是不行的!
在张师爷制定的详细作战方案中,对双方做了深入的分析,日军的作战优点,除了仰仗他们的优越之火力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武士道精神在日军官兵身上体现出来的“勇”和“稳”两个字,我军要想取得保卫战的成功,就必须针对其优点进行克制!
日军有优越火力,我们有巧妙和坚固的防御工事,这一点可以成为凭籍,优越火力的优势与防御工事,双方扯平。
日军奋勇,我们国军也不是孬种,从凇沪开始打到现在,整师整团的牺牲,多少场全军覆没的战斗,多少场白刃攻防,这一点来说,我们不比日军差!
但是在稳的方面,我们的部队就做不到了,虽然现在上海大溃逃、国防线大溃逃以及南京大溃逃都还没有出现,但是大家仍然并没有彻底稳定住战斗意志,因此我军现在的当务之急要在这稳字上动脑筋。只要能将战斗意志稳住,其他一切就都稳住了。
稳定军心,关键是日军劝降被拒绝之后,双方的首战一定要打好!
(三)
可是打这一场首战的,不是国军最精锐的87师和88师,也不是国军的74军,不是新编第十五军团,最早在南京外围防线和日军交火的,是粤军第66军派在句容占领前沿阵地的两个团,我们防御日军进攻,选择权在他们手中!
日军劝降被拒绝之后的首战,一定是力求速胜的,而日军对国军的防御部队也多有研究,别看六十六军和六十七军只差一个字,那战斗力可是差远了,首战一定要把士气鼓舞起来,因此日军第一战,选择的就是捏这个软柿子。指挥部里大家都非常关心这场战斗。
彭小文对着沙盘和地图,对这一战的部署进行了详细讲解。
“我们国军在凇沪不可谓不勇敢,但是偏偏就是一线式防御的战法太落后,所以此次66军的首战,我们的部署,是使用纵深式防御体系,这个战法,我们六十七军在松江阻击战和苏州河阻击战中都使用过,首战我安排了第十五军团112师独立团作为句容阻击战的预备队,配合66军,在首战中对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对于“一线式防御”和“纵深式防御”,在宝山之后蒋介石就命令各部队推广,但是一个新战术,哪里是那么容易被部队接受的,一直到现在,各军长师长也都没有从内心里接受。
“一线式防御”,是欧洲战场上的东西,法国人到现在都还在用,你那“纵深式战术”,让士兵有的在前,有的在后,那么在前面的难道不担心背后的士兵万一逃跑怎么办嘛,这种安排,不如让大家一线排开,同生共死的好!
对于这种疑问,彭小文解释道:“没错,一条长战壕,大家排成一条线,同生共死,而且还是欧战的大法,但是大家想,十几年前的欧战,重机枪刚开始使用不久,坦克刚刚问世,飞机的性能比现在差的老远,当时大家一线排开,是为了发挥步枪的火力优势,但是一触即溃,一点被突破,全线崩塌,就是一线式战术的最大坏处!”
是这个道理,不过有没有那么神不用争论,打了就知道了!
日军做梦都想不到,他们所选的软柿子到底会让他们吃多大的苦头,阵地上的六十六军虽然只有两个团的兵力,但是这两个团的背后,却多了一支预备队,而这个预备队,不是别人,正是彭小文的独立团,首战必须要亲自去打,只有这一仗打好了,让日军的第一次攻击受挫,那么我们就开始心态放稳,日军就会急燥起来的。
独立团作为总预备队,以连为单位,将九个步兵连平均分布在阵地后面隐蔽起来,彭小文的命令是,如果日军在即将突破阵地之时,按照计划安排到该阵地增援的部队尚未赶到,那么预备队预设在该地区的步兵连,不要等待命令,立即发动逆袭,将日军歼灭于阵地之前,把失守的阵地收复,等到守备阵地的增援部队到达,仍将阵地交还,继续撤回原地整理,而同时配备的重机枪连和迫击炮排,同样在主阵地后方的预备阵地隐蔽,以火力掩护预备队进行逆袭攻击。
当一支部队明确地知道自己有增援部队,并且还有潜伏在身后的逆袭部队,那么他们打起来就不会慌乱,这就是“稳”!
道理是这个道理,不过就是这么调整调整,菜鸟也能挡住鬼子?就能发生质变?忽悠人吧!
当然,这就是一个军事主官的军事思想出发点不同所造成的效果不同,彭小文的思想前提,是战士们是愿意坚持打仗的,因为这不是内战,而是抵抗外侮!但是其他的军官的思路,是建立在战士们是要逃跑的,自己在后面怕前面的战士跑,自己在前面怕后面的战士跑,所以他的做法是严防逃跑,可是越这样越让士兵觉得长官就是让自己过来当炮灰送死的,效果反而愈发的糟糕!
第六十六军、第八十三军这两支粤军部队都是从凇沪战场上撤退下来残缺部队补充的,老兵很少,补充进来的新兵大都是彭小文从苏州等地10月份才动员起来的那些预备兵,还尚没有受过太长时间的训练。
如果说第一战,六十六军这样的菜鸟部队都能够守的住,那其它的精锐部队就更加不会怀疑这套战术了!这样以来,大家对坚守就更加有了信心!只要不崩溃,就有机会!
(四)
66军的这两个团果然战斗力很差,日军第一次进攻,集中攻击一个连级据点,炮火准备十五分钟,然后一个冲锋,连级据点上的士兵就开始往后面跑。
两个侧翼遵照计划开始用火力进行封锁,在这个据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