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灵在亲子教育宣讲会上曾就中国的幼儿教育作了一次演讲,主旨内容是说中国有很多家长为了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最小从两岁起就开始上幼儿园了,幼儿园要上四年,然后小学再上六年,中学读三年,高中读三年,读了这么多年书却用之甚少。过早接受教育和过度学习的结果是很多孩子厌学情绪严重。
而在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徳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占总数的一半。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1、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所有年龄的都混在一起
2、德国学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没有课,只有课外活动
3、英语3年级才开始学习
4、小学4年级毕业,根据老师推荐升学,学习技工,中专或者上以后能上的比例还没中国高,
5、没有本科生,要么就读到研究生,
6、重视实践课程,抽象的数学学习进度至少比中国晚2年
7、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贝尔奖?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所谓"输在起跑线上"是伪命题,提早读的都是没用的,最多给家长们乐乐,炫耀一下,显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会外语了、会背古诗了等等,没用!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三、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让我们来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难道这是种族的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的教育,看看他们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鉴借。朋友们,我们要对起跑线和中国的教育体制有重新的认识了。硬盘的后果是毁了孩子一切的未来。
识字、算术都不是幼儿教育的重点,孩子情绪、情感、习惯、行为的培养才是幼儿教育的根本内容。让孩子死记硬背,早早开始读拼音、认汉字,显然是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幼儿应该学习的内容应该是1.学会生活生存;2.学会如何学习;3.学会良好习惯;4.学会协作交往…..
母亲被认为是担任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必要鼓励的角色,母亲与父亲所起的作用是不能等同的。在大多数家庭中,母亲扮演着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的主要角色,这令许多女士感到无所适从。我所读过的书告诉我:孩子们需要的是这样、那样。这使我感到我永远都做得不够,有时我感到自己像一块洗碗布被挤干了,但我仍然想为我的孩子做一切事。
作母亲的必须考虑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母亲们有必要向孩子说明亲切有礼地待人接物与学业及体育方面出类拔萃同样的重要。
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一定培养的孩子会产生心理学家丹尼尔所说的情感智商,即协调自己与他人需要的能力,这类人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在生活中遥遥领先。贝尔实验室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表明:那些成果丰富的工程师并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而是那些能与同事进行良好沟通的工程师。
母亲通常培养孩子们的交友技巧。天地人身心灵合一会所的会员张先生在一次身心灵成长分享会上向大家介绍说,当他还是个孩子时,他曾在交友方面遇到困难。当时一位队友受伤了,张先生的母亲坚持要他打个电话,问问那个男孩感觉怎样。妈妈,张先生反对道,他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他会知道的。他的母亲回答道。这个电话标志着亲密友谊的开始。张先生的母亲让他明白了:友谊起源于你对他人所表示的关切而不是要他人对你表示关切。
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使他们贯于为了获得成功而作一些冒险。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