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章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最为沉默的一个,但是每回刘远询问他的意见时,他却又总能说出令刘远比较满意的意见。

    “臣以为,阳翟可以为都。”宋谐没有卖关子,直接就说出了答案。

    “为何?”刘远对这个答案有点意外。

    阳翟是颍川郡治所,这也是一座古老的城池,因为中原文明所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夏,就是以阳翟为都的,但这并不是宋谐选择这里的原因。

    刘远将国号暂定为颍,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他心中的执念,宋谐揣摩上意,觉得刘远最喜欢的应该还是待在颍川,这里既是他的故乡,也是他发迹的地方。

    对宋谐来说,他认为都城定在哪里并不重要,这些城市各有各的好处和重要性。最重要的,是刘远喜欢。

    果不其然,刘远脸上露出“先生果然与我心意相通”的表情。

    但是过了片刻,刘远又问:“先生觉得咸阳又如何?此地毕竟是周秦两代帝都,规模非阳翟可比。”

    宋谐没有直接说好与不好,而是说:“我曾听闻天下有奇人隐士,善卜卦占天时之利,王上不如派人访之,听听他们是如何说的。”

    刘远没有想过这个办法,愣了一下,喜道:“大善!”

    寻访归寻访,当然不是随便找个江湖骗子就来,这个时候对奇人术士的要求很高,起码也要达到像鬼谷子那种天下闻名的程度才能称为奇人。

    刘远一下令,大家很快就找到一位。

    这人是个女的,叫许负,据说是天人下凡,自幼善于相面,对占卜观星之类的也算精通。许负的名气之大,连刘远也听说过,听说能将她找来,马上就亲自召见了。

    许负如今也已经是三四十岁的妇人了,面如满月,慈祥和蔼,令人一望便生好感,刘远对她十分恭敬,屏退左右,又彼此寒暄一番,便问:“以许先生之见,刘某可有帝王之命?”

    许负沉默片刻,道:“在大王之前,来询问我这个问题的人已有三位了。”

    刘远好奇道:“哪三位?”

    许负也不隐瞒:“河南王申阳,齐相田荣,西楚霸王项羽。”

    刘远:“那你是如何回答他们的?”

    许负:“我都和他们说,有。”

    刘远:“……”

    现在除了前面那个,后面那两个都已经挂了。

    他愣了好一会儿,然后哈哈大笑。

    许负见他笑了,也松了口气,“其实大王这个问题根本不必问我,术士只能算人,不能算天,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人的命数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大王觉得可以,就是可以,何必将术士之言放在心上?”

    刘远大方地挥挥手:“既然如此,许先生可以不说!”

    许负起身,真心实意地道:“大王行仁善之政,又有容纳四海之胸襟,身为一介草民,我也很希望大王能够君临天下!”

    她实在很会说话,刘远原本因为她不肯给自己看相而产生的一点不痛快也烟消云散了。

    “此番请先生来,还有一个问题,希望先生能够为我解惑。”

    “大王请讲。”

    “如今国都尚且未定,咸阳与阳翟,我不知如何抉择,久闻先生精于相面,触类旁通,想必对堪舆之术也不在话下,还请先生替我择其一。”

    前面那个问题已经委婉避开了,后面这个问题就不能再不回答了,不然就算刘远心胸再广,估计也不会轻易放她走的。

    许负很明白这个道理,她沉默很久,道:“那就看大王,是想要天命,还是想要王命了。”

    刘远眼睛一亮:“此话怎讲?”

    许负:“咸阳得天命,在此定江山,可开不世之基业。阳翟得王命,定都于此,大王则可安享天年。”

    这话十分玄乎,刘远听得半懂不懂,只觉得越是深想,就越是一团迷雾。

    只是不管他怎么问,甚至语带不悦地加以威胁,许负却不肯再多说了。

    刘远没有办法,只得换个方式追问:“还请先生告诉我,咸阳与阳翟,哪个能令国祚更为绵长?”

    许负:“大王,术士只能算人,不能算天,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

    刘远:“先生只管说就是了,我不会怪罪你的。”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许负还敢说什么,她叹了口气:“咸阳。”

    刘远:“至于国号一事,请先生也顺道指点一二罢。”

    许负:“大王使者前来找我之前,我就已为大王卜上一卦了。”

    刘远:“喔?”

    许负:“乾卦,六爻,九五。”

    刘远:“请先生细说。”

    许负:“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此乃上吉。”

    刘远点点头,总算满意了。

    ——————

    刘桢并不知道,在定都的问题上,促使刘远下定最后决心的,并不是谁的进言或奏疏,而是来自术士的一席话。

    当她知道咸阳最后被确为帝都,国号也正式改为乾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月后的事情了,因为咸阳即将成为都城,所以张氏他们也得由宛县那边迁居过来,刘远还带着大军,时间则需要更久一点,宋谐他们则先行从定陶启程前来咸阳,为即将到来的登基大典作准备。

    他们抵达咸阳城的这一天,正是万里晴空,刘桢与房羽等人亲迎出城。

    张氏的脸上又多了不少岁月的痕迹,刘婉和刘妆则像刘桢一样,身形拔高不少,秀丽而苗条,已经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

    刘槿同样从小屁孩长成了大孩子,许久不见刘桢,他脸上带着一些腼腆和羞涩,在他身上的改变反倒是最少的。

    刘桢在向张氏行礼的时候,目光在张氏后面的人群掠了一遍,从宋弘到她不怎么熟悉的刘桐,还有被婢女牵着手或者抱在怀里的,她更加不熟悉的几个后来才出生的弟妹,并没有发现自己想念已久的身影。

    张氏似乎知道她在想什么,便笑着道:“阿楠还在你阿父那里呢,约莫得过些日子才能随你阿父一道过来!”

    刘桢有点失望,仍是打起精神笑道:“听说如今大兄又升了官,正想好好捉弄他一番呢!”

    张氏点点头:“可不是,都当上校尉了,再往上升就是副将了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