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着,除了督造重建合璧宫的事,他还仔细的筛选了一遍自己的属官。
之前他是沛王,人虽是住在大明宫里,可长安也有他的沛王府,府中的属官也有不少藏龙卧虎之辈。
第一个要提的就是沛王府长史、崇文馆大学士李义琰,这是相当了不起的大学者,李贤记得前一世这位李师傅入阁拜相后,还是对他这个太子颇多襄助,并跟当时的左相郝处俊一起反对他爹传位给他阿娘的决定,被贬出了长安……
这样一位耿直得近乎迂腐的长者,李贤也许并不欣赏,但也不忍他重蹈前一世的覆侧。
还有一个就是司议郎韦承庆。
这个人是李贤前一世最讨厌的东宫官员,可是现在想来,他才是最为东宫着想的人。
连李义琰、郝处俊等人有时都不敢对他直言进谏,可韦承庆就敢,还不怕死地斥责他私生活不检点。
如果那时,他但凡听从韦承庆的一句半句谏言,并且改正错误,何至于造成后来的悲剧?
有时候想想,他当年死得一点都不冤!
因为,即使是在他最伤阿娘的心的时候,他家阿娘也从没想过要杀他,而他却自己去寻了死!
果然是死有余辜!
李贤自嘲地勾了一下嘴角,刚刚回忆往事,倒也没漏听了他家阿爹阿娘给他选的东宫属官。
如上一世差不多,这次被放到东宫的除了李义琰、郝处俊和韦承庆外,还有政事堂中的几个中坚:李义府、长孙诠和薛元超等人。
阿爹阿娘几乎把政事堂一半的相公都拨到他这里了!
还都是他们最信得过的人。
除了几个东宫挂职相公之外,其他如侍读学士、太子洗马、典膳等大小官员,吴诩和李小九也都一一商议安排着。
当初大郎那个班底当然是不错的,可是领头的许敬宗年纪不小了,其他侍读学士也多到了退休的年纪,吴诩索性都弃了不用,准备给二郎弄个全新的工作班子。
李小九的想法虽然跟吴诩不同,但也赞成用青壮组成的新班子,只放几个有经验的相公进去坐镇。
李贤坐在下面一直静静的听着,直到听到他爹表示要选长孙诠的表兄高政为东宫典膳时,他忍不住开口了。
此人不妥。就算这一世长孙家没有因为他阿娘而颓败,高家也没有因为长孙家的衰败而受牵连,李贤还是不能容忍高政这个激化他跟阿娘母子矛盾的人在东宫。
吴诩见李贤不喜欢高氏的人,便道:既然二郎不喜,那就换一个吧……高氏是长孙皇后的舅家,其族人多以谨慎闻名,吴诩和李小九选高政就是看他为人处世比较谨小慎微……
但是,二郎要是不喜欢,那就算了吧╮╭
说起来,其实魏氏一族也有不少人才……
李贤想不到他阿娘这么好说话,连为什么不要高政都不问他,就答应换人了。
倒是他爹李小九陛下似乎是察觉了什么,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不过也没吭声。
吴诩坐了大半天,又跟李小九和李贤二人商议了半天政事,实在有些掌不住了,就留了父子两个在前殿继续讨论,自己则去后殿去休息了。
吴诩才一走,李治就收起了笑容,肃然地看着李贤,冷冷问道:二郎,你是不是有事瞒着我们?
作者有话要说:小九,乃到底知道了什么?!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