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博弈04
贞观十七年六月初一,百官大朝。
李世民身穿衮服,头戴冕冠,高坐在上,冷漠地俯视着殿上的文武诸臣。
今天是公决太子承乾谋逆一案的日子,每一个人心中都满怀忐忑。
尽管李二陛下已经连下暗示,要保住承乾的性命,可真到了大殿之上,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说出饶恕谋逆皇子性命这种话来?
君不见就是今年年初的齐王李佑造反一案,庶人李佑仅仅是拥兵自立,拒不还朝,就被皇帝陛下毫不留情咔嚓掉了……
现在,同样是李二陛下亲儿子的皇太子,不仅勾结当朝武将,举兵杀入禁宫,还冲击了太极殿这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
换做别人,干了这样大逆不道的事,就是判个凌迟处死,也是轻的……
可是这皇太子偏偏是皇帝陛下心尖子上的人呐!
你要怎么判?
你敢怎么判?
现在,就连长孙无忌都开始有些踌躇了……
李二陛下前段时间的小动作他不是不清楚,其实杀不杀承乾都不是大问题,重要的是他家妹夫的态度……
据他所知,这些日子以来,皇帝陛下饮食大减,夜不能寐,接连数日没有召幸后宫(葱:国舅大人,你肿么连李二陛下睡不睡小老婆这种事也查得这么清楚啊0,0)……
实在是太不妙了!
长孙无忌真的有些担心了……
众爱卿畅所欲言吧,朕究竟该如何处置…吾儿承乾?沉默许久,李世民终于开口了。
话音落下良久,朝堂之上仍然是鸦雀无声。
李世民忍不住眯起眼,看向那些承载着他的希望的臣子们,可惜他们都一个个低下头不敢与他对视……
叛徒!!
李世民怒了,他要亲自点名。
不等他开口,长孙无忌已经出列。
圣人,臣以为,既然太子已然服罪,处置问题直接询问有司便是……
长孙无忌的话一出口,当即有不少文武大臣附议。
刑部尚书刘德威都快恨死长孙无忌了!
尼玛!他年初才经手干掉一个齐王,压力已经很大了好不好,现在这帮魂淡又把他挂墙头了!不带这样坑人的!!
刘卿,你怎么说?李二陛下殷切的看着刘尚书。
刘德威硬着头皮出列,头都不敢抬,道:谋逆之罪,属十恶不赦大罪……按律当诛,连坐九族……咳咳咳………不过……皇子谋逆,不循此例……想到皇帝陛下也属于皇子的九族之内的至亲,刘尚书心头一跳,忙补充道:若是皇子犯了谋逆大罪,只株连妻子……主犯还是必须要死滴!
话声落下,整个朝堂死一般的寂静。
刘德威下意识抬头去看李世民,却发现后者根本没有任何表情,但这样的皇帝陛下让他更加惶恐不安。
于是,刘尚书闭着眼,昧着良心道:其刑罚还是应由圣人来决断……
完了完了……
他居然向圣人妥协了……
刘尚书仿佛看到‘奸佞小人’四个字如山般压顶而来……
明天他一定会被御史喷死的~~~~(>_
真的由朕说了算吗?李世民弯弯嘴角,忍不住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不过很快,他就把笑容收了回去,直接点了房玄龄的名:玄龄,你有和说法?
房老爷子已经卧病多日了,今天也是为了大朝才勉强进宫的,听到李二陛下点他的名,老爷子颤巍巍出列,未语先咳,一副马上要把肺都咳出来的样子……
李世民看得一阵眼抖,知道他是不敢提反对意见了,于是龙心大悦,不再逼他表态。
玄龄为国操劳,病重而不忘理政,是朕的不是……李世民安抚了房玄龄几句,让他退回原位。
这时,通事舍人来济出列,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法外不外乎人情。臣闻太子妃身怀六甲,不日即将诞下幼子,圣人爱惜太子,太子又何尝不爱惜幼子?圣人若能赦太子性命,全父子人伦之情,善莫大焉!
这一席话听得李二陛下全身舒坦,眉开眼笑:说下去……
来济不慌不忙又道:圣人御宇多年,百姓莫不称颂。圣人爱民如子,如何焉能不爱太子?太子素来孝悌,如今受奸人蒙蔽,圣人应与之悔改的机会!如此,圣人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
来济这话说的,实在太合李世民的心意了,满朝文武一个个都面色怪异,心里暗骂其狡猾,眼睛却直往长孙无忌方向瞥。
长孙无忌不由多看了来济两眼。
后生可畏啊!
最终,长孙无忌带头附议了来济的建议。
既然众卿没有异议,就拟诏吧……李二陛下顿了一下,又道:此事一了,就择日公推新太子吧……
这话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众人原本只是抱着走过场的心思参加大朝的,能装死就装死,不能装死就扛顺风旗…………
现在众人一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也不纠结废太子承乾的死活了,也不扯皮诏书用词了,极快地通过了罢黜太子承乾的诏书和处置一干人犯决定的圣旨。
贞观十七年六月初三,李世民下诏废皇太子李承乾为庶人,幽禁于内苑。
赐汉王元昌自尽,驸马都尉杜荷等人斩首示众,株连三族。
陈国公侯君集因畏罪服毒自尽,判其枭首弃市,株连三族。
其余参与谋逆的党羽悉数伏诛或流放。
六月初六,李世民亲谒太庙,数度恸哭,以谢承乾之过。
当晚,皇帝陛下独自一人立在宫中最高楼阁上,远眺昭陵直至深夜,次日不幸感染风寒,开始卧病不起。
=============================暗波汹涌的分割线============================
皇帝陛下病倒了,太子也没了,国家大事没人管了…………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唐代的臣子权利可比后世大多了,即使朝堂上没有皇帝坐镇,日常政务的处理也不会中断。
唐代官员的工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