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凿通逸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五回 国师丁零行教化 大神降身显奇迹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些天几个汉人见得多了,心头一直有个疑问:这些散漫的丁零人,让他们的大王头疼,中土也颇多这样的所谓的化外之民。他们隐身于深山穷谷,不问王法,不服官府之管,他们本身没有一点违法之举,反而处处循规蹈矩的,使得官府也无可奈何。只是这样的人,总是引得无数的人仿效,引得大批的人追随,他们放弃了高官厚禄,丢舍了良田美宅,舍却了娇妻美眷,相携而逃,与猿鹿为友,与鸟雀为邻,饮山泉,食草果,淡忘了王化,俨然是天下又一个王国的臣民。也因此,秦皇帝统一天下之后,施行编民制度,防止这些人脱离了邦国郡县的管辖。只是一些郡县官府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加上大秦的苛法,人们更愿意逃进深山,不愿意做帝王的顺民,深山之中多的是化外之民。这丁零显然不是中土的情况,只是仍然和中土一样,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丁零王想要励精图治,跃马南山,争雄天下,带着这样的浑浑噩噩的臣民,显然是没有多少竞争力的。

    司空文正、司徒否英,读的是孔孟之书,胸怀天下,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两人觉得现在正是他们大展拳脚的机会。两人向丁零王请命,要迅速地在丁零建下中土一样的王制,让丁零的臣民服于王化,让丁零国富民强!丁零王大喜,说道:两位国师准备怎么做?从哪里开始?

    孔几近三人冷冷的看着两人热烈的神情,看他们如何治理丁零。

    两人要丁零王把各部族的王子召集到一起,先要把丁零的人口、土地、牧场搞清楚。这边等待各个部族的小王子,丁零王就问孔几近三人:三位国师有何见教寡人的?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孔几近说道:丁零这里河湖众多,而且没有什么准确的方位。我们三人没有什么大本领,看到很多人因为河湖而受困,心中不安。我们想要把丁零的河湖给找出来源头、流向,图籍下来,以后出行什么的,可以有所凭借。丁零王觉得这几个人简直是疯了,怎么可能把那么多的河湖给找齐了!不过一来看他们很笃定的样子,二来这些河湖确是丁零的心腹大患。说道:也好。你们要多少人,只管说。你们自己也要当心。

    三人找来了一些牧人、渔人,想要驾船前往。到了一条河边,看到河不是很宽,里面却是激流湍急,渔人面有难色。说道:几位国师,这可是已经到了九月了。

    孟平通一愣:九月?九月怎么啦?

    那人摇头,您老大人不知道,我们丁零,可是马上就要下雪了!一下雪,马上河湖封冻。渔船?咱们抬着走吧!

    三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果然,晚上就飘起了雪花,虽然雪下得不大,不过那些渔人、牧人悄悄地跑了大半。剩下的几个人捂手跺脚,不停地抱怨。

    孔几近想了半天,想起了一件事。说道:有了!二人急问:怎么?

    孔几近哈哈大笑:我们几个人是怎么到的这里?两人愕然,怎么来的?一步一步走来的!

    错!我们因为马车来的。没有那一架马车,我们是不会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来的!要解决目前的困境,我们只有造出马车来。当然了。造出来之后,是马车还是牛车,就没有关系了。想想看,外面是大雪,我们坐在车里,喝着酒。不用管北风呼啸,赶着车子,顺着河流,惬意的不得了!

    曾大眼、孟平通听了,也是激情澎湃,曾大眼笑了一会,想到:唉,我说,是你们两个,还是我会造车啊?

    三人顿时大眼瞪小眼了。孟平通想了想:笨!他们丁零那么多人。难道就没有造车的?找一个不就得啦。三人欢天喜地的来找丁零王,丁零王听了,看着他们半天没有说话,几人被他看得发毛,孔几近问道:大王,您在看什么呢?我们脸上可没有花儿。

    丁零王叹息。我也想坐在车子上,巡游我的丁零王国!可惜呀,匈奴大单于曾经送给了我一架马车,谁知道从单于庭出来,就没有走到我丁零,就零散了!我们这里只是适宜骏马的奔腾,那么多的河湖、港汊,就没有车子通行的可能。你们不要心存妄想了,我们大部分的丁零人,大部分的部族。不要说见过,听也没有听过!谁会造?你们如果想造,可以自己试着造下看看。

    三人扫兴的回到自己的帐幕,孟平通、曾大眼心灰意懒,孔几近嘴里咕咕哝哝的。有些不服气:有什么啊!不就是两个轮子,一根大轴吗!我还不信了。有什么我孔几近做不了的!我们自己干!那二人吃惊地看着他,好像看着一个疯子。不过他们知道他的脾气,这家伙说到做到,就是说到做不到,也会搞得别人不得安生。

    孔几近找来了一大块牛皮,翻过来,把牛皮的里面朝上,铺到地上,让曾大眼烧了几根木炭,拿着木炭在牛皮上面画。孟曾两人,还有丁零王派给他们的人都围了上来,看他做什么。孔几近虽然不乐意读经书,他们家其实还有很多的杂书,当初秦始皇焚书的时候,鲁地很多藏书的人家,不舍得把书交上去,藏了起来。再后来,楚汉争霸,很多人死了,他们藏的书渐渐地没有人知道了。这孔几近经常地四处游荡、寻摸,好多的藏书,被他找到了,这些无主的东西,没有人重视的,他自己也没有当回事。就自己翻着看,没兴趣的扔到了一边,有兴趣的,如饥似渴的看了,珍若拱璧,就是孟曾两个好兄弟也难得见到。其中就有一本书,乃是轩辕黄帝所著,叫做《黄帝造经》,那黄帝乃是上古的神人,天生的聪慧绝伦,他的手下多得是奇才异能之士,他们君臣相得,互相参详,这一下后世的人有福了!后世所用的舟车、宫室器具、征战的战车、兵甲,总之吧,只要是人们用得上的,黄帝他们都想到了,而且造了出来!黄帝想到有一天他和他的大臣、弟子归天之后,所以就把他的奇思妙想写进了这一部《黄帝造经》里,流传后世。这部经书在流传的过程中,由于好多的东西都已经齐备了,所以就没有人再想要发明出新的东西,加上一些人鼓吹绝圣去智,一些人重视经国之道,把制作当做奇技淫巧,蔽塞了中原人的智慧,没有人再去注意《造经》了,这部上古奇书就此湮没了。

    孔几近找到了这样一本书,才知道上古的古圣先贤也是重视制作的,并不是把制作器具当做奇技淫巧的,心里感动,就用心研读,偷偷摸摸的私下里做了一些玩意,家里人开始的时候觉得可笑,好玩,等他慢慢大了,还是这样,家人就急了。他的父亲把他的所有制作的工具、制品全部焚烧了!急的他大哭了几天,别的人还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