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比武艺胸怀更广 做英雄道义最真第(1/2)页
当年二主曾定盟,牧马耕种分长城;长城分得塞内外,如何分得人不同?
上回说到匈奴当户大鹰一心要和汉朝使臣的卫士比武较技,张骞的卫士菊不疑拉不开匈奴人的强弓,却把强弓的弓弦给弄断了。匈奴王将是大惊失色。一则是此种强弓乃是东方肃慎国所出,甚是难得,而心中可惜;再者此弓弦乃是牛筋所制,牛筋要有高明工匠精心鞣制,韧性十足,一个九?一样的射手,能拉千百次,而不会断开,这种弓弦即使在匈奴中也十分难得。如今菊不疑看起来像是个大病初愈的病夫,双臂之力不过百十来斤,却在不经意间把弓弦给弄断了,怎不让人吃惊,让人起疑?
九?上前一把抓住菊不疑的胳膊,把他像提一只小鸡一样的提了起来,嘴里嚷道:好小子!你用的什么妖法,把我的宝弓弄坏?
菊不疑摊开手,笑道:你看我的手里什么都没有。是你的弓用的时候长了,你刚刚射箭,又用力过猛,自己弄坏了。倒找我的麻烦?
焉耆王令九?放下菊不疑。九?无可奈何地放下菊不疑,转身拾起地上的坏弓,挠着头皮,不明所以然。
嫣然公主走近菊不疑,笑道:你变的戏法真好玩。教教我,好不好?别人只当她是小女孩的好奇话,没怎么在意,菊不疑却是大吃一惊。他看着公主,见她笑嘻嘻的,不知道她是真的看出来了什么,还是碰巧。遂对她笑笑。他不知道这小姑娘虽然是个北地胭脂,却是汉人乳母养大,那乳母又是个老儒的女儿,跟着父亲读了不少的诗书;后来又嫁于一个儒生,与儒生琴瑟和鸣,又读了一些书,却在匈奴入侵之时,刚刚生下一个孩子,一家三口被抓住,儒生耐不住饥寒,一命呜呼,孩子被眼睁睁的扔入山谷,女子伤心欲绝,却被掠入匈奴;焉耆王阏氏见这女人落落大方,不像一般女人或胆小如鼠,或粗鄙不堪,一番交谈,她竟然是见识不凡,就留在身边,恰好阏氏也在这时产下一女,这汉女又学过几天医术,伺候的阏氏身体很快康复,阏氏见她能干,就把女儿交予她带看。这汉女把这匈奴小公主当做自己亲生,把自己记得的所有诗书,在公主刚会咿呀学语的时候,就教她记背,稍大些,就教她写字认字。焉耆王和阏氏虽然对女儿学习汉文不以为然,也是一笑置之。谁知这小公主却是聪明绝伦,什么文章都是一学即会,这汉女乃是一个穷乡寒儒的女儿,丈夫也没有多少书,所以会的也不过是那么几本常见的书,可就教不了小公主了。有一年焉耆王拜见老单于老上稽粥的阏氏,这阏氏是汉室的公主,一见之下,十分喜欢这女孩,就把嫣然公主带在身边,这汉公主跟那汉女又不同,可以说当时能够看得到的书,她都能见到,身边还有很多的书籍,阏氏眼界高,学识自是不凡。嫣然跟着阏氏又学了汉地的大量典籍,同时阏氏身边还有很多的汉人,虽然都是宦者,却是各个都是人精,给她说了许多的汉家故事,包括很多的宫中秘事。这焉耆王的小公主虽然没有到过汉地,对汉家的事情可是一点也不陌生。菊不疑的戏法可以瞒过别人,她一见之下,略一有些汗颜,没想到匈奴中也有如此的功夫高手。张骞等人是暗暗着急,又束手无策。
正在这时两个人之间倒了一个,却原来如果一拳一脚的打斗,梅不平早已不是大鹰的对手。众人在场外看的是心惊肉跳,梅不平却更是惊心动魄,大鹰的每一拳虽然没有打中,拳风所及,却已经脸上皮肤发紧,头皮发麻,时间越长,压力越大,越来越感觉到浑身酸痛。梅不平心中暗叫不好,要想办法败中取胜。要说梅不平在宫中做了这么多年的护卫,虽然真正的硬仗没碰见过,但却见识过很多高手的比拼,一些人的临危不乱,先败后胜的本事,他都偷偷的记在心中。于是,急中生智,大鹰一脚踢向他的面门,梅不平顺势倒下,大鹰以为自己的攻势建功,心中大喜,放松了提防,却见梅不平人在地上,双脚连环飞起,大鹰心知上当,已经被梅不平蹬在腰臀之上,把大鹰蹬翻在地。说起来话长,事实上梅不平倒地、起脚、中人、大鹰倒地,都是一瞬间就发生了。匈奴卫士、王将等等只等大鹰打倒梅不平,在为大鹰提劲,却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
张骞等人也没想到这样的结果,却见梅不平早已上前要扶起大鹰,大鹰纵身跳起,一掌打在梅不平的脖子上。梅不平早已看出大鹰不怀好意,对他的一掌打来头微微一侧,卸去大部分力道,好像生生受了一掌,口中喷出一口血箭!大鹰也没想到这一掌能够得手,刚才上当的困窘和愤怒消散了。一众汉人见大鹰如此的卑鄙心中愤怒,嫣然公主已经叫出来:卑鄙!张骞和大伙奔过去,竹不直和兰不开扶起梅不平,梅不平在竹不直耳边轻声说道:没事。竹不直马上明白梅不平的意同时说道:我等受窦婴君侯和灌夫所托,保护天使大人的安全。如果我们半路回去,岂不让天下人笑我等半途而废?我们跟着天使,活力火里去,水里水里去!
四大护卫苦笑道:我等别说在草原上,就是在长安城外面都没有活路!我们往哪逃?再说皇帝让我等跟着天使,就是留了我们一条小命。这时回去,天子还不刮了我等!想想就一身鸡皮疙瘩。我们就只有跟着天使大人。你撵不走我等。
麻子、驼子、王仲等人纷纷表示,不能回去、不敢回去、不愿回去。
张骞十分感动,恭恭敬敬的跪下,给众人磕头。众人吓坏了,扑通扑通都跪下了,帐中哭声一片。张骞把大伙一一扶起,然后说道:我仔细想过:我们都在一起不好!让人一网打尽。趁现在单于的人还远,你们众人,各自想办法前往月氏,宣扬我大汉的国威,宣示我汉天子的仁德,和各方交好结盟。你们每个人都是我大汉的代表,在外国要展示我中国的泱泱大国风度,让人敬仰我中国,才能怀远人,来万国,完成我天子的使命!
一个戴儒冠的人,叫做鸢故生的越众而出说:天使大人,行大事不拘小节!我等在此拖住匈奴,大人变装前往月氏,完成使命。众人纷纷叫好:对对!大人赶快走!
张骞笑道:天子使节,节仗所在!如果没有节仗,我和各位有何分别?如果见不到节仗,单于岂会善罢甘休!我手持节仗,哪怕只有我一人,单于就不会再为难大家,大家才会建功,也才安全。所以,谁都可以走,我必须留下。这是为着我大汉的事业,不是哪一个人的!大伙以大事为重,走吧!
却在这时,只听得胡笳之声大作,匈奴人营帐处传来人喊马嘶之声,众人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