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阁的一二把手满汉官员差不多全齐了。
海防,塞防,海防,塞防,慈安一个个问话,虽然每问一个人的回答,都有点那什么啰嗦。也就是喜欢说些模棱两可的话,以备将来推卸责任之需。但毕竟大的态度立场,还是表达出来了。所以慈安一边问话,一边在心里化繁为简默默统计着海防塞防两派在朝中力量的对比,发现似乎还是海防派力量稍占上风,这让她安心不少。
慈禧知道要顺朝中主流力量而行,慈安当然也不傻,同样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她对这道理领悟得还是相对肤浅了点。也就是她主要只看眼前的力量对比,而没怎么去推想判断事情决定后的进行中和事情完结后的力量之对比。至于国家道义制高点?这点就更被慈安所忽视了。
因为世界和平才是这位慈安太后心中第一位的东西。
但是当慈安问到最后,问到朝中这位份量极重应该只仅次于恭亲王奕忻的满族重臣文祥的时候,终于听到一个立场极鲜明一点都不含糊的回答。
这就是立即,马上,着手筹备进军新疆,收复国土,驱逐外敌。同时也绝不能放松海防,由于经费有限,所以海防方面先不考虑大而全,而是把财力集中用到小而精上,先有限购进一两艘主力铁甲舰,一边加强训练,一边逐步成军。
这是典型的海陆并重观点,与左宗棠所提之议,完全一致!
文祥大人这番慷慨激昂且又是言之成理的回答,可以说是起到了最后一锤定音的作用。
因为这位文大人,不仅位高权重,官誉极隆,操守极佳,见识也极高远,思想也极开明,是洋务运动当之无愧的主将。像总理衙门,名义上虽然是奕忻总管,但衙门内具体事务的实际操作执行者,正是文祥。而且文祥还文武兼备,集将相于一身。再加上这位的家世,更是极正!是清政府绝对信得过的满族大臣,是正儿八经之根正苗红的满洲八旗子弟,就连他的出生地,都不是在什么京城或其它地方,而是在大清最正宗的老首都,盛京。
文祥大人的发言,也让慈禧终于再一次深刻意识到,自己这次,只能主战,而不绝能因畏惧与老外开战而坐视新疆丢失。
因为这毕竟是场收复国土捍卫国家主权的自卫反击战,而不是什么主动去侵略别人,不是穷兵黩武!所以这场战争无论胜负,对被迫迎接这场战争中一方的决策者来说,都不会有损他在自己国家内的威望地位,都会得到他本国大多数人士的支持。
而一旦胜了?那这位拍板迎接并积极倡导支持这场战争的决策者,其在自己国家内的威望也好威信也罢,则全都无疑会得到空前之提高!
这也就是说,主战是一个机会,一个对权力登顶来说有利无弊的机会!
这样的机会,慈禧当然不会放过。而且,她也不愿与别人,共享。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