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荫偷偷看着瑞华,小声道:“这日子过不下去了,自从反贼造反,我是三天两头的挨骂,现在好了,宗人府都不用进,直接进天牢了。”
载垣也抱怨道:“谁说不是呢,就说前天吧,明明是徐广缙那厮剿贼不利,让长毛流入湖北,关我什么事啊?皇上对着我足足训了半个时辰,真想告老还乡啊。”
瑞华叹道:“你们抱怨有什么用,现在别说告老还乡了,就是被罢官都是幸运的,你没听见皇上刚才说要把我们关进天牢吗,宗人府还好说,大家都是亲戚,关一会就能放出来,天牢那是什么地方,从没听过谁能活着从那里出来的。”
穆荫想了一会,还是想不出什么妙计,郁闷道:“前次我出的主意多好,搞不懂皇上为什么就不采纳,还将我罚俸一年。”
瑞华道:“你那叫什么妙计,请洋人来剿贼,先不说能不能剿灭反贼,你叫天下官员、百姓怎么看待皇上,你不是将皇上往火坑里推吗?”
穆荫听瑞华如此说,顿时不干了,争执道:“当时你也赞成我这个计策的,要不是我抢先一步,说不定就让你捷足先登,向皇上献计讨好了,如今你又如此……真是两面三刀的家伙。”
载垣见他们两个要吵起来,骂道:“你们两个要吵就到天牢里头时再吵,现在是什么地方,等皇上回来看见你们这样,说不定直接把我们拉出午门斩首。”
瑞华一听砍头,顿时不敢再说,过一会,感叹道:“要有一位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的人出现,,把反贼和棘手的事都推给他,我们的担子就轻了。”
‘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载垣和穆荫相望一眼,同时笑着看向瑞华。
瑞华被他们看的发毛,以为他们两是叫他顶在前面,急忙推辞道:“喂,大家都相交了几十年,你们可不能把我往火坑里推啊,再说我也不是那种舍己为人的好人,要舍我也是为家里人舍啊,为你们两个……这不值啊。”
载垣谄媚道:“郑亲王,你误会了,我们不是要你舍己为我们两个,我们是要你弟弟他舍己为我们三个。”
穆荫也高兴道:“我也听说了,你弟弟肃顺他几次劝谏都把皇上惹火了,奇怪的是他还每次都能平安无事的回来,如果他能天天跟在皇上面前,对你的家族也有好处啊。”
瑞华也高兴道:“我怎么没想到呢,上次那个洋人借兵的事,也是他分析给我听得,恩,好,就这么办。”
穆荫点头道:“等皇上回来,我们三人一起保荐肃顺。”
刚才三人盼望着咸丰晚点回来,现在可是对他望眼欲穿了。
咸丰将肚子里的废物排泄出来,心情也好了很多,见他们三人还跪在地上,没好气道:“行了,你们起来吧,想到什么妙计没有。”
咸丰心里打算,无论他们说出什么荒谬的计策,都会让他们蒙混过关。
穆荫抢先道:“臣惭愧,不能为陛下分忧,刚才臣左思右想,想的脑袋都打了几圈,终于让臣想出个绝世妙策,皇上以后再也不必为反贼的事伤神了。”
咸丰本来想打趣:你的头也没变大吗。后来听说自己以后不必为反贼伤神,顿时饶有兴趣的问:“什么绝世妙策,你说来听听。”
载垣怕功劳都被穆荫得了去,抢先道:“这个绝世妙策是臣想出来的……”
咸丰见瑞华急的满脸通红,笑着打断载垣道:“郑亲王,这个绝世妙策是不是也有你的份。”
瑞华从来没有感觉过皇上是如此英明过,赶紧磕头感激道:“皇上圣明。”
咸丰的脸逐渐阴沉下来了,心里实在腻歪他们三个无耻又无能,但自己刚登基就已经大肆的罢免朝中大臣,目前实在不宜在对他们下手,想了一会,决定吓他们一下,给他们长点记性,用力拍着御桌道:“如果你们的绝世妙策不符朕意,朕立即将你们全部……全家斩首示众。”
载垣听说要砍头,惊慌道:“皇上英明,这个绝世妙策其实是郑亲王他们想出来的,不关微臣的事啊,皇上。”
穆荫也认为进天牢比砍头要好,也哭喊道:“皇上,这绝世妙策也不关臣的事,是郑亲王自己想出来的,不信你问问怡亲王。”
载垣见皇上看向他,连忙小鸡啄米似得点头。
咸丰见瑞华又急的满脸通红,额头不时还流下汗滴,还真怕瑞华被吓出个好歹了,道:“好了,怡亲王你说吧,是什么好主意,让你们三个蠢……大臣一起赞同的。”
载垣见皇上点到他,还不忘将屎盆子往郑亲王头上扣:“是郑亲王他想保举他的弟弟肃顺,对臣说:国家危难,正是举贤不避亲的时候。”
穆荫也点头道:“臣也认为此计可行,请皇上圣裁。”
咸丰也想到了肃顺,打算将他召进宫来询问对策,没想到他们糊涂蛋也能想到,一时不明白自己是因为跟他们话说的多了,使自己脑袋变笨了,还是他们和自己在一起,脑袋变聪明了。
咸丰摇了摇头,笑道:“那好吧,传人去肃顺进宫,看看他有好主意,朕重重有赏,至于你们三个,不必跪了,念你们还算有三分忠心的份上,就宽恕你们一次。”
瑞华听咸丰不治罪,还有赏,顿时脸不红了,汗也没有了,志得意满的看着满脸苦瓜相的载垣和穆荫两个。
不到半个时辰,肃顺就匆忙赶来,刚进上书房,就对咸丰喊道:“皇上大喜啊,反贼已死到临头了。”
咸丰又惊又喜,以为前线官兵打了大胜仗,连忙走下来,问道:“是徐广缙还向荣?”
肃顺一脸疑惑,小声道:“臣不明白皇上的意思,臣是说大汉贼定都南京是个好消息。”
瑞华、穆荫、载垣三人目瞪口呆,各自埋怨肃顺,万一激怒皇上,大祸临头的岂不是他们三个。
咸丰果然大怒,道:“荒谬,反贼攻下南京正是气焰嚣张的时候,怎么会大祸临头?”
肃顺解释道:“南京虽为漕运要地,苏杭屏障,但反贼只占领一地又有何用,漕运在道光六年、二十八年两次走海上运输,都顺利到达天津。向荣还在镇江固守,镇江据南京百里,一夜就可兵临城下,如调向荣到南京城下建立大营,时刻威胁南京,则反贼必不敢冒着被切断后路的危险攻打苏杭富庶地区。”
咸丰听到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