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有些你们应该知道的,关于和氏璧,最早是春秋时,楚人卞和见凤凰栖落于青石之上,古人有‘凤凰不落无宝地’之说,他将此璞献给楚厉王,被砍去左腿,后献给楚武王,同样以欺君之罪砍去右腿,直到楚文王时,卞和抱璞哭于荆山下,文王命人剖之,果得宝玉,经良工雕琢成璧,人称‘和氏璧’。”
李西泽说:“就是完璧归赵说的和氏璧吧?”
“对,完璧归赵的事情发生之前,还有一段故事呢。和氏璧雕琢出来四百年后,楚相国昭阳,灭赵败魏,威王将和氏璧赏赐昭阳。一日,昭阳率百余宾客游览赤山,席中应众人之请,出璧传视。其时山下深潭有丈余大鱼及无数小鱼跃出水面,众人争睹奇迹,及至散席,和氏璧不翼而飞。当时未发迹的纵横家张仪,正在昭阳门下,众疑‘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但和氏璧终无下落。‘盗窃犯’是谁,至今尚未破案。”
午阳也有了兴趣,“谭教授,那怎么后来又找到了呢?”
谭教授笑道:“不知道怎么找到的,成了千古之谜。五十余年后,赵国太监缪贤偶以五百金购得和氏璧,赵惠文王闻讯,将璧占为己有。
秦昭襄王获悉和氏璧在赵,假以十五城换璧。赵王无奈,遂派蔺相如怀璧使秦。蔺不辱使命,设计‘完璧归赵’。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完璧归赵’的故事。六十一年后,秦灭赵,和氏璧落入秦国。秦嬴政统一中国,称始皇帝。皇帝宝玺自然要选用天下绝无仅有的宝贝。于是始皇命宰相李斯磨和氏璧作皇帝玺,并想代代相传,因此称为‘传国玺’。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行至洞庭湘山,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忙抛传国玺于湖中,祀神镇浪。八年后,使者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曰:‘为吾遗滈池君’,传国玺,复归来。其事真假难辨,成为千古疑团。
刘邦率兵入咸阳,秦王‘子婴上始皇玺’。刘邦称帝‘服之,代代相受’,号曰‘汉传国玺’。”
李叔叔问:“谭教授,那相传了一千多年的金镶玉玺是怎么回事?”
谭教授说:“李部长,这个是‘孩子没娘说来话长’了,您有耐心听吗?”
李叔叔笑道:“我本来喝了酒有睡意了,被您说得睡意全消,如果您能说得我打瞌睡,就是您的本事了。”
“好,那我就慢慢说。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小皇帝刘婴仅两岁,玺由王莽姑母汉孝元太后代管。莽命弟王舜进长乐宫索玺。后见舜怒斥:‘而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世……乘便利时,夺取国玺,不复顾恩义,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随即将玺‘投之地’。传国玺被摔缺一角,经黄金镶补,但终难天衣无缝,天下至宝,从此留下瑕痕。光武中兴,‘莽败,李松持玺诣宛上更始’,后归刘秀。东汉末期,十常侍作乱,汉少帝夜出北宫避难,仓促间未带传国玺,返宫后传国玺查无下落。不久,‘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从城南甄官井捞出宫女的尸体,在项下锦囊中金锁关闭的朱红小匣内取出玉玺。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旁缺一角,以黄金镶外,下有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此文传为李斯所书。孙坚获传国玺,心生异念,但不久阵亡岘山。袁术乘孙坚妻吴氏扶榇归里,‘乃拘坚夫人而夺之’。袁术死后,其妻扶棺奔庐江,广陵太守依袁术先例抢传国玺献曹操。三国鼎峙,玺属魏。三国归晋,玺传晋。”
李叔叔说:“谭教授,您到底是做学问的,记忆力这么好,连原文都记得。”
谭教授笑道:“哪里呀,这些东西就摆在我的案头呢。”
“那后来怎么样了?”(未完待续。。)
...b
b
〖 懒人小说网:www.lrxsw.com 〗为您提供精彩的小说在线阅读,百度搜索 "懒人小说网"访问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