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了车,就看到这里的江面比较窄,大概只有200米左右,水流比较急。{} 对岸一个陡峭的山坡,上面没有植被,整个一个黑黑的山坡,在阳光下闪光。
空气是不能阻挡午阳的视力穿透的,运转真气看过去,山里都是跟山坡一样的物质,目力尽到最大,也看不到边。
“老陈,我们可以过对岸看看吗?”
“不知道。小时候大人是不准我们去玩的。书记,半面山上,应该也是黑沙吧,你是不是想了解到底有多少?”
“对。如果我们在你们村开采,人家就肯定知道黑沙的源头在半面山,就肯定会先下手为强了,到时候我们不知道要多付出多少代价。”
“那我们就想办法过去看看。如果有黑沙的地方比较大,我们就先买下来,架输电线的时候,同时架两条,半面山这里就先动工,陈家洲和上湾反正已经签合同了,晚几天问题不大。”
“好,就这么办。”
两人计议已定,开车到不远的村子里,问村民谁对半面山熟悉,村民说:“住在最高的楼房的人熟悉。”
开车到了一栋4层楼的院子里,下车看见一个人坐在大樟树下面写毛笔字。陈绍南说:“大叔,您的字写得很好啊。”
“您是领导吧,快别叫大叔,将我叫老了。我才不到60岁,比你们痴长了几岁,你们叫大哥吧。”
午阳过去看了字,“大哥。您这柳体正楷已经神韵十足了啊。”
“领导。看来你也是书法爱好者了?不瞒您说。我77年、78年连着考了两次大学,都差一点分,就在家里务农,闲暇时习字,谁夸赞我的字,比夸我儿子还让我高兴。您是不是也写几个字?”
“我不敢献丑了,您将这《满江红》写好了,送给我好不好?我拿回去裱好。挂墙上当字帖。”
“领导,你太抬爱了。你们有什么事,干完了事,我用宣纸给你写一幅。这白纸就是练字用的。”
陈绍南说:“好,大哥,我对书法是外行,您也给我写一幅。是这么个事,我们想了解一下半面山的情况,听说您对半面山一带很熟悉。”
“对半面山不熟悉,我一次都没去过。倒是对它旁边的翟家山熟悉。农闲时,我夏天去抓蛇、野鸡。秋天去采毛栗,冬天去抓黄鼠狼,每年要从山上弄几万块钱呢。”
午阳说:“大哥,翟家山大吗?”
“大,海拔有170米高,方圆几十里没有人烟。山上也没有大树,都是一些灌木丛。”
“那还叫翟家山?”
“翟家最后一个人,就在我家里住着,一个80岁的老婆婆。18年前,他儿子媳妇和孙子,都被野山箘毒死了,是我给安葬了,将老婆婆接了过来住。”
午阳说:“大哥,你这是做善事,积德呢。”
“老婆婆也拼命做事,从来不闲着,没有吃闲饭呢。”
陈绍南说:“书记,知道什么是毛栗吗?”
“知道,跟板栗差不多,就是小一些,小时候学校经常有人来卖,一毛钱一筒,同学们都抢着买呢。”
“就是这种野果。再过一段时间,我就要去采摘了。每天去两趟,用摩托车拉两编织袋回来,到了冬天没事时,就边烤火边剥出来,到街上,可以卖生的,也可以卖糖炒栗子,可受欢迎了。”
午阳说:“大哥,别人不去采摘吗?”
“没人敢去。传说山上有蘑菇精,会缠人,缠了人,就没救的。”
陈绍南说:“大哥,也就是传说吧。”
“这种事情是说不清楚的。你说,翟家的人,在山上住了几代,能不知道蘑菇有毒?可他们偏偏就采了吃,原先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现在就剩下一个老婆婆了,而且所有人都是吃蘑菇死的,你能说没有蘑菇精吗?”
午阳说:“这种事情,谁也说不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小心谨慎总是好的。大哥,您能带我们去看看吗?”
“你们想干什么,能告诉我吗?”
午阳说:“我们是看到半面山有黑沙,就想拿来炼铁。如果翟家山也有,那黑沙的储藏量就相当可观了,我们就将这里买下来,别人也就不会跟我们抢了。”
“你们跟乡政府买就是了,翟家山没有划为责任山的。黑沙肯定是有的,翟家的人殁了后,我请的人想将其就近掩埋,挖了没多深,就是黑沙了,只好舍近求远,埋到了翟家坟地里。你们也不用去看,我画一个略图,你们肯定能够看懂的。回头找乡政府买就可以了。”
午阳说:“大哥,如果我们在翟家山开采黑沙,就会影响你的收入了,您不会有意见吧?”
“没事,我儿子早就不让我搞这些事情了,他在市里搞房地产开发,要我去给他帮忙呢。我来画地图吧。”
很快,一张略图就在白纸上画好了。“领导,这个范围以外,就是红土山了,树木都长得很茂盛,要有黑沙,也是在很深的地下了。”
“谢谢您了,大哥。请您再赐给一幅墨宝吧。”
“好,我去取宣纸。”
时间不长,一幅正楷的岳飞的《满江红》就写好了,午阳等墨迹干了,就边看边念: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陈绍南说:“大哥,您姓余,那余和平是您儿子吗?”
“对呀,你认识他?”
“我们是朋友。”
“你贵姓?”
“免贵姓陈,陈绍南,陈家洲人。”
“哎呀。那就是陈市长了。您这么大领导来了。我茶都没有泡。怠慢了,怠慢了。”
“余先生,这位是市委黎书记。”
“黎书记您好。您来易河不久,就将易河搞得风生水起,是难得的干将啊,易河人民有福了。这么大热的天,你们书记、市长都亲自下来调查研究,真是好书记、好市长呢。你们坐。我泡茶去。”
午阳笑笑说:“大哥,您这么说,我们不敢当的。谢谢您的墨宝,我们走了。”
在余先生一再说对不起的时候,两人就开车离开了。回到陈家洲,跟陈家洲和上湾两个村签订了协议,午阳和陈绍南又安排了一些具体事项,选出100名青壮年去学习机械的操作,事情就差不多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