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站起身来,朝着老家伙深施一礼,“老大人且请坐,学生在这院子里各处转转。”
“随便转。看着哪儿不顺眼的就叫人整理整理,家里若有好花,也搬几株过来,装点装点咱们这衙门,好歹还是国字号呢!”
“是。”姚燕语答应一声,一摆手,杜三娘子翠微翠萍等人麻溜儿的拿起坐垫抱枕跟着姚主薄走了。
姚燕语在这座国医馆里转了一圈,最后选在一棵月桂树底下,挥了挥手。
杜三娘子便叫了那两个司医来帮忙从屋里搬出一张窄榻放在树下,另外又搬了个小几放在一旁。
然后两个丫鬟又一通忙碌,铺设坐垫,靠枕,姚主薄舒舒服服的躺上去之后,翠微又体贴的拿过一床薄毯给她盖上。
于是,姚主薄闭上眼睛,开睡。
其实哪里能睡得着?姚燕语闭上眼睛就开始盘算,想这医馆到底该怎么弄下去。
不得不说当今皇上真的很会利用人,居然想出这么个主意来。这说出去,皇上礼贤下士,不拘一格用人才。实际上呢,他也就搭起个空台子,却把自己给弄上台来给他唱大戏。
只是姚燕语一点也不生气,在这个朝代里,芸芸众生谁不是皇上手里的棋子?能被利用,说明还有利用的价值。否则任凭你在角落里被人踩死,又有谁能管?
怕的就是人家台子都给你搭起来了,你却唱不出一支像样的曲儿来,最终被人轰下去。
前几天在家里,姚燕语想的全都是卫章,从认识他到被他疯狂的吻,每一次在一起,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每个眼神每个动作,她都像是着魔一样,反反复复的想不完。
到了这里,心里一下子清明了许多。不是忘了他,而是把他妥善的收藏起来,装到了心里最安全的角落。
也该做点自己的事情了!男人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女人也不能真的在家混吃等死。姚燕语默默地叹了口气。
接下来的三天,姚姑娘每天一早就来医馆,在那棵月桂树下,一躺就是半天,中午自己带来的厨娘在后院开小灶,每天都是她爱吃的精致小菜和养生粥,吃饱喝足在院子里转一圈儿,回来在书案上写写画画,弄到日头偏西的时候就收工回家。
三日后,姚姑娘写了一份洋洋洒洒几千字的奏折。自然,她的措辞太过白话,所以费点字。没办法,在这里生活了十年依然学不会那些读书人的之乎者也。
这份奏折她没有直接送到皇上面前,而是给了张苍北张老院令。
这老家伙看到奏折终于舍得把手里的野史杂记丢开,倒是颇为认真的看了三遍,然后点头,抓过笔来在后面唰唰几笔添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还给姚燕语:“送上去吧。”
姚燕语很是诧异,心想老头儿你是犯懒也不能这样啊,这可是给皇上看的!
不过上面签上了老家伙的名字,就算是有什么不妥皇上怪下来,也有他给顶着。怕什么?大不了脱了这身官袍回家吃自己去。
于是当晚,姚姑娘的第一本奏折便送进了宫里,呈放到了御书房的龙案上。
姚燕语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她提出的第一件事是朝廷花钱买民间古方,把民间收藏的古方都收上来,检验校正,之后系统的编写成一本书,就叫《古方大全》,
第二件事情是她想编撰一份教材,是专门给医女学习用的,讲一些养生护理专业知识。
这一点倒是不用朝廷出钱,现在门阀贵族都有钱,有钱难买健康,哪家都有百十个家生奴婢,只要皇上发了话,每家送十个八个过来学习总是有的,每人收一定的学费食宿费,这就是一笔不小的进账,最起码可以维持医馆的日常开支。
第三呢,她还提出把自己收藏的《本草拾遗》这本古书整理出手抄本来献给医馆,以后医馆里来的级别高的医官可以无偿翻阅学习,算是她个人对医馆的贡献。
这一点很让人刮目相看。
这个时代的人都讲究秘方,秘制,秘藏。私家拥有的东西生怕被别人知道。像《本草拾遗》这种失传了上百年的东西拿出来给人无偿翻阅学习,这在别人开来无疑是疯了。
但姚燕语却不这样想。
她始终认为像《本草拾遗》这样的科学遗产是属于整个人类的,就算是姚家世代珍藏了它,但依然不能独吞它。何况它是一本医书,著书的人本就是怀着济世救人的心态把这本书写成,它就不应该被束之高阁无人识。
不管是在哪个朝代,什么样的社会制度,这本书都应该拿出来献给朝廷。只有国家的力量才能把这本书的价值完全体现出来,去救治更多的人。
对于这件事情,最轰动的地方当属太医院。
太医院的各位太医但凡在医界有点成就的都听说过这本书,但却无缘得见。如今听说姚主薄把这本家藏的书献出来了,只要是在国医馆任职的人到了一定的级别都可以随便翻阅。
于是这些人一个个都跃跃欲试,纷纷给自己的上级长官提出申请,想调任国医馆就职。这就像是练武的人看见传说中记载盖世神功的武林秘籍一样,这些人不但想去看看,还想据为己有。
只可惜,姚主簿说了,不管谁看,都是手抄本。至于珍藏本,对不起,谢绝参观。
姚主薄的奏折被皇上批准,接下来就是开张大吉了。
收买古方的事情不怎么好办,就算有姚主薄带头捐献了《本草拾遗》,那些各人收藏的医书古方也都不愿意拿出来,有的人觉得是个宝贝,还得提提价。
有的人则藏了私心,想着自己好生研究研究,说不定也能跟姚家女儿一样,哪天学有所成,治病救人,博得个好前程。
不过收医女的事儿倒是很火爆。章程一出来,各王公侯伯家均送了十三四岁的姑娘过来。
送人来最多的是燕王府,一口气儿送了十五个人来,这些人不是王妃身边的人就是郡主贵女身边的人,一个个儿都是有头有脸的家生奴,将来都是近身服侍主子的人。
自然也有不是奴仆的,有些品级较低的官宦人家有庶出的女儿想要培养的也花银子送了进来。
不足半月,国医馆第一批进来学医的姑娘就有六十九个人。这些姑娘们每人学费五两银子,为期半年,食宿每人每月纹银三两半。食宿费一月一交,不许走读,不许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