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穿物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40 遭抢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做生意做习惯了,看周围就处处想到商机。

    梅兰妮来大同是为主持屈仪奉的迎亲,亲还没迎到,生意先做了起来。

    几枝花回去商量后,觉的梅兰妮的提议太有建设性了。又联合了几家校书院准备开春推出选花活动。

    康大掌柜听说了这事,对梅兰妮说,“夫人这点子果然是好,也为我们想想,能怎样开展生意。”

    梅兰妮想,既然拷贝了,就不妨多拷贝些,就对康大掌柜说,“我们也可以借助她们的活动推销我们的产品。我们可以以赞助商的身份去参加这次的活动,在选花的同时,我们再加上抽奖活动。要选花,就要投票,投票用的是竹筹,一人并不限制多少票。但是每个筹码都要钱买。买了十张筹码后,就可以获得一张抽奖票。把我们的各类小商品拿去当奖品。”

    康家畦听后稍微一琢磨,眼睛就亮了,对啊,人心都想要占小便宜,那些彩头就是引这驴的胡萝卜。成本都计在了筹码里了。

    康家畦越想越行的通,就去找那几枝花商量了。几枝花见到康家畦愿意和她们一起举办这个活动,当然愿意。大家都是生意人,这次活动当然就是为了生意经。围绕着这样一个轴心,设计了活动方案。

    梅兰妮在此地没什么大事,也参加他们的筹备活动,鉴于她有了许多后世的经验,所以,对这个活动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深受大家的好评。特别是那几枝花,见她没有正统妇人的架子,和她们这样的人能说到一块,更是对她喜欢起来。

    其实,梅兰妮这种人来自于一个发达的工商业时代,她的很多看法已经和古代的良家妇女格格不入了。

    这个年代的女人更多讲的是规矩,这在男人面前的庄重。所以穿戴都有一定的要求。行为都有一定的准则。都是往“庄重”两字上靠。

    而在梅兰妮那个时代的男男女女,穿戴举止更多的是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这点和校书院的女子们异曲同工。她们的存在根本就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

    光是这个话题,大家就象是知音了。

    穿衣打扮没有什么定规,怎样的标新立异,怎样就好。

    女人的动作要带些s型才好看,才柔和,才妩媚。不能真的象主流社会里提倡的坐如钟,立如松。让人看着像似庙里的塑像。其实,明朝之前的寺庙里的塑像是很生动的,敦煌的彩塑就是明证,只是到了封建末期,才呆板了起来。

    头要低到45度最温柔。

    蒙娜丽莎的那种似笑非笑最能让人想入非非。

    等等,等等。

    梅兰妮还有更精彩的理论。

    这个年头的男子逛红灯区,不是为了解决性的需要,讲到性,大家公子尚未成年,房里都已经放进了通房丫头。又大都是早婚。他们不缺少性。他们出来而是为了寻找诱惑。

    所以说,男人实际上是很贱的。

    几枝花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这在她们是实践的经验,都被梅兰妮提升到了理论的成面。如果不是见到她年纪轻轻,有五个进士儿侄的话,几乎都要怀疑她的出身了。

    原本这几枝花还担心梅兰妮看不起她们,现在简直就是个知己。

    梅兰妮讲的只是理论,可是,这几枝花说的就是她们十几年的经验了。

    如何的亦庄亦谐。如何欲迎还拒。如何先纵后擒。

    一套一套的,比部兵法还精彩,梅兰妮听的津津有味,想到中国人民的智慧表现真是多方面的,就是红灯区事业也是居世界领先地位的。

    这几个人是可以说“相交甚欢”。

    齐逸这些天也很忙,不顾天气寒冷,他已经离开了大同,去云岗看石窟。

    又从云岗去了右玉,要去见识明朝的长城和雄关。

    等到腊月二十之后,和屈仪奉一起回到大同。

    而大同的新房也准备就绪。梅兰妮无事可做。

    这天客栈里来了一队驼队。

    前世除了在动物园里,隔着栏杆,看过骆驼,这是梅兰妮第一次近距离看这庞然大物。这群骆驼使得客栈里的空间一下子小了起来。

    这是支蒙古人的驼队。

    蒙古人不会做生意,一般都是有山西商人做中介。可是这支驼队自己来到了大同。

    来的蒙古人中有会说汉语的,原来他们是来自察哈尔部的赛汗诺尔。蒙古人是以旗为单位,那里是左浩济特旗。一直以来,他们的各种货物都是运到张家口和范家交易。只是今年夏天时,听人说了,大同也有个贸易栈收货交易,那里的货比张家口的还要好。那人还拿出了大同交易来的砖茶,份量果然是比张家口的要重些。茶味还浓些。蒙古人最重要的是盐,人不能缺盐,放养的动物也不能少盐。那人比了个悄悄的手式,拿出换来的盐,比张家口那里的要纯,不含沙。

    还有一个好处,那人热心的告诉他们,大同那块收羊毛。这对草原上的人来说是福音,他们的羊毛是最丰富的产品,而过去张家口那里不收,他们只能自己消耗。

    从赛汗诺尔到张家口比到大同要近的多,但是这次他们就来到了大同。

    这也是大同贸易栈第一次和蒙古人直接交易,所以康大掌柜亲自出马,带着伙计们过称,计算。又把自家物品的价目表拿来给他们看。

    康大掌柜做生意很讲诚信,他没有因为蒙古人新来,而随意加价。相反,买的多还可以打个九五折。

    蒙古人很高兴看着自家的骆驼背上又是满满的。

    除了盐茶糖外,蒙古人还要了大量的火柴,和羊毛的织品。及一些锅碗瓢勺的日用品。喜得那帮蒙古人直叫“马席赛”(很好)。说是日后还要来“阿日拉价”(贸易)。

    因为要赶回去过年,他们在大同不能久留,几天后,满载而归了。

    梅兰妮坐在冬天正午的日头下晒着太阳,懒懒欲睡。

    康大掌柜结算后,发现和蒙古人做了一笔很合算的买卖。兴奋的找人要叨叨,见梅兰妮独自坐在小院里,打了招呼上前来。

    康大掌柜告诉梅兰妮,“他们这次回去的路上要经过些地方,那些地方一直以来都是和张家口做贸易的。蒙古人实诚,做到了一笔合算的生意,不像汉人瞒着捂着,他们是要到处去炫耀的,这样就等于为我们做了广告。这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