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看着齐兴隆。
齐兴隆叹了一声。颇为苦恼的看着小玉。“你大嫂她,最近不大爱搭理我。”
“怎么回事?”小玉提了伙计包好的盒子,与齐兴隆并排走着,她大嫂也不像那种随意耍小性子的女人啊。
“我也不知道。”齐兴隆回了一句。脸苦起来,他是真不知道,他究竟什么地方得罪了他娘子啊。
木头啊,木头,她大哥可不止不解风情那么简单,怕女人家的小心思一点也不懂吧。
“叫你送就送,别说那么多话,呆会我再选点东西,你回江宁时一起带回去就是。说你送的,可别说是我的主意。”小玉不管三七二十一,连连走了几家店,挑了几件东西叫人包好,递到齐兴隆手上。
“可是…..。”齐兴隆双手抱着东西。一脸为难,“这不是我的主意。”
“没那么多可是,就照我说的做。”小玉摇头叹了口气,幸好他大哥取的是个没心机又温和的娘子,不然他可该怎么办呃,还不得被人欺负的死死的。
“好吧。”齐兴隆在小玉的强势高压下,勉强同意了。
转了大半圈,也累了,小玉随意找了个茶肆坐了下来准备歇歇脚。
“这位大叔,给我们上壶茶。”齐兴隆把东西往桌上一放,喘了两口气,这逛街还真是件体力活,感觉比在家雕木头还累呢。
“哎,来了,两位客官稍等片刻。”一位头别木簪的大娘走了去,拿着帕子抹了抹桌子,“可还要配点其他的小食,我家的老头子做豆腐的手艺还不错,锅里有热腾腾的豆腐脑,还能炸豆腐盒子,煎豆腐块,看两位客官想吃什么,只要我们家老头子会的,都会给您做上来,价格保证公道。”
“我们肚子正好有些饿了,大婶你就先上两碗豆腐花,一份豆腐盒子吧。”小玉笑着说道,这位大婶还是挺会做生意的,可能以前是做豆腐生意的,现在改做茶肆了。
“好勒,这位公子小姐请等片刻。”
“老张家的,我又来了,真不好意思,今天又挨你这了。”有两个人一人背着一个背篓,背篓上用树叶子遮着,不知道装的什么,年长的那位老伯笑呵呵着把背篓放了下来。
“乡里乡亲的,说这些做什么,还是在原位摆好了。”那被唤老张家的张大婶笑眯眯的说道。
“多谢张大婶。”一脸扬起笑脸,把背篓放了下来,拿起个筐子,把背篓里的东西往筐里装着,方便让人看。
“小山啊,乖孩子,又和你爷爷一起来摆摊啊。”那张大婶端了两碗豆腐花到小玉那桌,“两位客官,你们尝尝合不合味口。”
“嗯。”小玉点了点头,热腾腾的豆腐花升起一丝热气,散发着豆腐的清香,上面洒着翠绿的葱花碎花生米大头菜丁,小玉拿起勺子舀了几下,吹了两下放到嘴边吃了口,“好吃。”
高身在民间呀,没想到一个小茶肆做的豆腐脑这么好吃,小玉又要了两碗豆腐花慢慢吃起来。
“这位公子小姐,炸豆腐盒子上桌咯。”张大婶把盘子放好在桌上,笑呵呵的收了已经脏掉的碗,“两位可喜欢吃山中野货,那两位卖的是山里的一些果子,还有些野菜,看看有没喜欢的,带回去尝个鲜也好。”
“呆会再看吧。”小玉笑了笑,她可没少吃那些山货,话说春天确是山货生长很快的季节。
“喂,你这笋子怎么卖的?”一个大娘挎了个篮子,牵着一个少女走到了小山的摊前高声问道。
“大娘,这笋子是春笋。很嫩很鲜的,老的脏的外皮我们已经剔除了,你真心要就卖你十二文一斤。”小山笑呵呵的对那大娘说道。
“什么!你这是想卖个肉价钱啊!你这可不是肉,都是山里的货,哪值那么多钱,随便去山里采点就有了。”那大嫂不屑的瞥了那春笋,瞧着那笋子实在嫩,又有些不舍。
“那大娘你多买点,算你八文一斤好了,山里也不是随便能去的。剥整笋子也不是件易事啊。”小山呵笑着说道。俨然一做惯生意的模样。对那妇人无礼的话语并未动怒。
“少来,你们这些乡下来的,欺负我们城里的不懂市不成,三文一斤。我全要了。”那大娘伸手拨弄了下春笋,实在有些舍不得放下。
“大娘,算了,看来咱们这生意是作不成了。”小山笑着脸,心头虽有些不高兴却还是忍住了,这春笋可是他和爷爷辛苦挖了,哪能这么贱卖了。
“哼,有什么了不起,你们不过些乡野粗民。除了种田还会做什么,我远远就闻到一阵屎味。”那大娘提脚踢了背篓,差点让筐子掉了下去。
“这位大娘,你怎么这么说话!我们干干净净的做人,靠自己双手挣钱。挣的全是辛苦钱,人虽穷,这身衣裳却洗的干干净净的,哪有什么味道。”毕竟是年轻人,小山还是有些气愤,忍不住站起身来反驳道。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伯拉了拉小山的衣裳。小山看了一眼,说道:“爷,她凭什么这样说咱们!”
“哼,我还说你不得,你们这些乡下的泥腿子,跑到了咱们城里的地盘,横什么横。”那大嫂吊着眼,明显一副瞧不起人的模样。
“你…..”小山伸出手,却被老人拉了回去,“小山算了。”
小山看了老人一眼,埋着头不再说话。
“莫非你们祖上几代一直是城里人不成。”小玉撇嘴笑了笑,忍不住出言道。
“我们孙家祖上几代就是城里人了,怎么着?”那大娘把胸往前一挺,斜眼瞥着小玉。
“喔,我听说这燕州百多年前可是一片荒野,真厉害,你们家居然那时候在这盖了一座城?”小玉捂嘴咯咯笑了起来。
有些围观的人也笑了起来。
那大娘面色涨的通红,呸了一声,“你怎么知道,小碲子,没事别在这瞎说。”
“我可不是瞎说,咱们大夏的风俗志上可有,我口说有凭啊。”小玉挑了挑眉,也斜眼看着那大娘。
“五百年前说不定大家都是一家,这位大姐,你何必说这些,咱们这燕州城若是没有燕公,说不定还是一处山野呢,小山是个孩子若有冲撞的,还望你见谅。”张大婶张嘴说了句劝和话。
那大娘不领情的转过身去,拍了拍手,“咱有说错么?都是你们这些人进了城,把咱城里给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