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幕灵想了一会道:资料不全,你最起码应该提供这些船的大体沉没时间,当时的目的地,经常走的航线,这样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和海洋情况,才能分析出它可能沉没的地点。
韩孔雀笑了笑并没有再说什么,如果他把需要的资料弄齐了。还需要岳幕灵分析?
那样分析出来的资料算谁的?
白晓亦此时也看到了韩孔雀提供的资料:这是二战时期日本占据秦、皇岛时,通过那里的港口走私的船只?
岳幕灵道:对了,三四年到三六年,这两年应该是美国白银法案时期,这个时期的运向美国的船只,走私的应该是白银。
1932年1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上台,开始挽救美国经济搞新政,其中之一便是抬高银价。
到1934年6月,世界各国都在经济危机中挣扎之时,美国通过了一部《购银法案》。推动白银升值,从而重创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经济,将当时的中国推到了崩溃边缘。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农业救济修正法案》,规定总统具有处置白银的权力,12月,美国开始收买国内新产白银,次年6月,通过《购银法案》,在国内外市场广泛收购白银。
由此,世界银价一路狂涨,纽约白银市价从1934年6月的每盎司4角5分,12月涨到了5角4分,次年又涨到7角4分!
《购银法案》对中国经济的最直接影响,是白银外流,因为中国的白银便宜,中外商人遂将大批银元运往伦敦、纽约卖掉,赚取暴利。
南、京政府惊慌了,颁布各种措施限制白银外流,然而根本挡不住。
中国本是半殖民地,白银主要掌控在外国银行手里,国民政府根本无力干涉。
从1934年到1936年,中国流失白银约达64531盎司,约合12.9亿元。
日本政府更是乘火打劫,大量走私白银出境,仅1935年头9个月就运走1.44亿两白银。
用美国国务院的话讲就是:我们榨干了中国的钱。
许多银行因为白银挤兑风潮,不得不宣告清理或倒闭。
当白银风潮过去了,从中国这一边来看,是被迫放弃明代以来沿用近400年的银本位,实行法币改革,不再采用银元为货币,改用纸币,并延续到今天。
从美国这一边来看,则是助长日本的势力,严重损害了美国在华利益,甚至包括白银集团的利益。
长期以来,美国白银集团一直担忧中国取消银本位,导致全球白银需求量进一步减少,但恰恰正是他们极力捣鼓的《购银法案》,最终逼迫中国放弃了银本位,这真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韩孔雀的目的,就是想要寻找一艘押运白银的宝船,而且是沉没失踪在中国近海的宝船。
这些宝船目标小,影响力弱,如果操作得当,是最容易被起获的宝船。
而当年,日本的造船技术,抗风浪的能力并不强,只要遇到了一些大的风浪,就有可能沉没。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