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七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让几位从未坐过飞机,这段时间一直忐忑不安的老人松下了一口气。

    晚上的火车,身边全是亲朋好友,请列车员锁上门,摇摇晃晃的睡得比家里都香。

    第二天早上9点半,列车晚点半个多小时抵达南巡首长年轻时组织并指挥起义的千色市。

    腾老爷子在军内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军区政治部主任吴光远少将不仅从自治区政府所在地宁南赶到千色火车站亲自相迎,甚至从军区总医院带来一个医生和一护士,防止老太太和吴秀兰伤心过度而出什么意外。

    千色有一个军用机场,但由于跑道和航线等原因,丁爱国联系的南航包机并没有打算在这儿降落,而是距长山陵园更远的宁南,之前联系的三辆旅游大巴自然也用不上了。

    章程、刘思伟、陈正淮和王元正向吴主任表示了一番感谢,便招呼众人上了吴主任从军区调来的客车。尽管一致表示不需要陪同,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吴主任,仍决定陪这支庞大的扫墓团走一趟。

    军分区的一辆切诺基军车开道,警灯闪烁,引导着由一辆黑色红旗和五辆丰田考斯特组成的车队,沿着蜿蜒、陡峭、崎岖、狭窄的盘山公路,浩浩荡荡地往中越边境驶去,一路看来,仿佛在一页页翻阅那南国美丽的画卷。

    山涧茫茫的云海,是章程所看到最美丽的景色,但是,却无法唤起他炽热的心情。坐在他身后的老奶奶和母亲吴秀兰,更是紧盯着车外的山、车外的水、车外的村落、车外的小草……车外血染的风采。

    车队距长山越来越近,丁爱国、陈正淮、李晓山、陈士康、王元正和古心远的心情变的越来越凝重。他们的心早已奔向群山掩隐中的南国边陲小镇,并试图把车外掠过的一幕幕景色,与硝烟弥漫的那段记忆对上号。

    他们贪婪的满足着视线的**,努力的吸吮着空气中凝结的残留,静静聆听着风里如泣如诉的低沉回婉,虔诚的眺望远山沉默的宁静……甚至想下车恭敬的抚摩这片久违的土地。

    160公里的山路,车队做了9次停留,每一次停留,都让他们眼眸潮润。160公里山路,车队用了5个小时,每一个小时,都让他们心绪澎湃,他们是在用心感受,感受这一片熟悉的热土,感受他们遗留在这里的青春岁月。

    下午4点24分,车队缓缓开进一个小镇。

    十几年前饱受战争洗礼,看上去不免陈旧、破败,外面飘起毛毛雨,镇上的道路泥泞不堪,低矮的房屋沿小道并不规则的排列着。学校前的操场便是小镇的中心,是人们经常聚集的地方。

    在操场旁,小山丘上文化站的广播,每天将小镇从睡梦中唤醒,有条不紊的将山外的信息传递,也诉说着小镇的大事小事。

    陈正淮迟疑了好一会儿,终于回头说道:“老太太,秀兰,这就是长山镇,要不我们先找个地方吃饭,等吃完饭再去看援朝。”

    老太太抖得无法自制,紧抓着儿媳妇的手,颤颤巍巍地说:“援朝……援朝……援朝在哪儿啊……我看不见啊……”啊字一出口,老泪决堤而出。

    这里的一切对吴秀兰而言,更是像风车一样在眼前旋转,天和地颠倒了,她闭上双眼,任泪水奔涌。

    “外婆,你怎么哭了,我们昨天不是说好不哭的吗?”

    小家伙扑到她怀里,刘思伟急忙干咳了一声,拉着他胳膊说:“嘉辉,别缠外婆,到爸爸这儿来。”

    吴秀兰反应过来,摸了摸车座下的旅行包,哽咽地说:“正淮,还是……还是先去看看他在哪儿吧。”

    “好的。”

    陈正淮微微点了下头,旋即走到驾驶员身边,举起胳膊朝陵园方向指了指。正探头往后面张望的开道车司机打开转向灯,带着车队径直往镇外开去。

    长山陵园始建于1979年,1988年竣工,占地40多亩,背靠青山,面向绿水,共安葬烈士257人。

    由于经费有限,陵园的建筑显得有些破旧,没有停车场,车只能停在山脚下的公路上,甚至只有一个管理员。而像这样的陵园,县里有好几个。章程后世来这里时,另外几个陵园已经全部迁到了这里,并进行了大规模修缮。

    “到了,下车吧。”

    章程刚伸出胳膊,准备扶奶奶起来,突然看军区政治部吴主任的随员,从前面那辆车的后备箱里取出一个花圈。紧接着,一个穿着旧军装的中年人,从山腰的陵园飞奔过来,跑到吴主任车前像是汇报什么。

    他们祭奠的是烈士,自己拜祭的是家人,没准备花圈,也不需要花圈。

    人还没到陵园,老太太已经哭得撕心裂肺,外公外婆也老泪纵横,把众人搞得有些手足无措。

    好在事先有分工,大舅妈和二舅妈负责安慰老太太,大姨和小姨负责劝慰外公外婆,顾红霞、许萍、葛爱芳、田秋菊等人负责劝说母亲吴秀兰,陈宝琳和吴小莲等小辈照顾章慧和章琳。

    母亲比想象中更坚强,边走边叮嘱道:“东西都带上,千万别拉下。”

    “知道了妈,不会拉下的。”章程应了一声,把她一直念念不忘的旅行包背得更紧了。

    刘思伟、游少均、丁文明、张兵、吴小柱、吴小军、陈长河……手里捧着各种各样的祭品,丁爱国、陈正淮、陈士康、李晓山、王元正和古心远则一人抱着一箱茅台。大舅二舅和大姨夫二姨夫则比较老套,按照老家风俗准备了一大堆黄纸香烛。

    两个捧着花圈的军人在前面带路,吴少将在管理员的陪同下紧随其后,一百多人的祭奠对外,就这么浩浩荡荡地往拾级而上。

    走进刻有“长山**烈士陵园”的大门,就看到用大理石竖立起的烈士纪念塔,正面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是“你们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几个大字。

    环境很不错,比较清幽。垂柏长青,小树点缀,配上鸟儿的悦耳歌声,的确是很适合烈士在此安葬。

    “章营长的墓在这边,各位请跟我来。”

    管理员在吴将军的指点下,边陪着众人往里面走,边介绍道:“这里安葬了来自全国二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越还击战牺牲的烈士,章营长最大,级别也最高……”

    烈士墓区分为四区,每区烈士墓排列整齐有序,墓碑都是躺着放的,斑驳的碑面上嵌着一个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