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先生,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让方方面面都能接受的方式。除之前的两亿和贵集团投入外,港府再提供5 亿额度配对拨款,像港大一样2:1,每筹得一万社会捐赠,港府便额外增加五千港币预算。”
政府和nb电气各投入两亿,剩下的全部向社会募捐,如果能募到5亿,那港府会额外再提供两亿五千万港币资助。
这个提议算不好,但也算不上坏。
毕竟香港不是德国,之前没这样的先例。而且正如她所说的,一下子增加几亿高等教育预算,需要对方方面面有个交代,尤其现在这个多事之秋。
关键是送了一块紧邻科大的无敌海景地皮,如果按地产商拿地的价格算,光地皮就值十几亿。见刘思伟和吴金华微微点了下头,章程决定见好就收,同意道:“我们努力一下,建设费用和设备投资应该没多大问题,但实验室建成之后仍需要港府资助部分研发经费。”
“按大学研究所标准资助怎么样?”
大学多少可以收点学费,实验室却只出不进,章程想都没想便摇头道:“陈方女士,我们进行得是前瞻性和应用性研究,追踪最前沿的技术,与大学研究所和大学实验室有本质区别。如果按大学研究所标准,那我们今天所谈的就成重复投资了。”
教资会代表点点头,深以为然地附和道:“大学研究所和实验室只能做一般性研究,所以这几年一直在借用nb实验室和香江实验车间的试验仪器、设备甚至人员。”
教育署代表问:“按项目申请?”
“这只能适用于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一个设想、一个细小差异,都可能随时改变研究方向。与教科书上所描述的一样,科学就是在不断探索,走一条前人从没有走过的路。”
“那章先生认为多少比较合理?”
章程盘算了一番,抬头道:“政府每年资助4亿,nb电气投入4亿,再向社会募捐一部分,算上接受委托研发订单所获得的收益,争取凑10~15亿。看上去挺多,听起来也挺怕人,可对基础研究而言,这点投入实在算不上什么。”
包括刚开始招生的科大在内,港府今年在高等教育上的预算共38亿港元。如果按照他的要求,那nb实验室跟大学并没什么区别。
可人家同样投入4亿,港府怎么着也不能比一个公司少。
考虑到每年拨款4亿很难给方方面面一个交代,陈方司长与财政司、教育署和教资会代表去隔壁研究了半个多小时才提出一个折中方案:港府每年拨款4亿,但nb实验室在从事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同时,必须每年给香港培养100名硕士研究生和60名博士研究生。
比科大还精英的精英教育,代表香港工科教育的最高水平。
对nb实验室而言这根本算不上条件,因为这几年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只是人数没这么多,也没像这样公开化而已。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