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寻死,你为毛要上吊呢?把人支走。直接往桌子角上一撞,死得不是更快些?还是才爬上椅子,就被小丫头看到叫起来了,哄谁呢。
等等,这女人肯定是不哄她,那就是哄她丈夫了?贾敏抬眼往林如海脸上看去,果然这人心又软了,面带一丝不忍。这白兰,还真是把她丈夫的脾气摸得挺透的。难怪敢爬床。
“是不是觉得她好可怜,好值得同情啊?”贾敏淡淡的问了一句。
林如海立时挺直身体,很是严肃的说:“没,肯定没有,她有什么好可怜的。我有那同情心。不如去同情一下,今年遭灾的百姓。”
“你知道就好。”贾敏白了他一眼,“在咱们府里,一不缺穿,二不缺吃,虽是个丫头,却也有人服侍,别说平民百姓家的女孩,就是一般士绅人家的千金,比她们也多有不如。这就样,还不足,闹死闹活的,让世上真正受苦的人,该怎么熬下去。”
“她要寻死,我成全她。”贾敏对白兰真是耐心用尽,“把人绑了,嘴也堵上,让叫人牙子来,今儿就打发了她。”
“是。”翠竹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因为刚刚提到灾民,贾敏道:“前天庄上的管事来送租子时说,如今京郊有许多自山东来的流民,就是今天遭了灾的那些。”
林如海脸色很不好看,恨恨一拍桌子,“我也知道,听慕霖说,都中已开始驱赶流民了,不许他们进城。”
“我记得今年山东是遭了旱灾,可没听说这么严重啊?圣人不是派人拨了粮食和药品去赈灾了么?怎么还会有流民?”贾敏记得,今天山东大旱的时候,林如海他们还专门为了这个,连着辨了好几天。从如何御防,到如何自救,再到灾后援救,都一一的讨论过。甚至还将他们的意见写成了条陈,让慕霖带回家给他老爹了。
因为那段时间,林如海每天回家都要翻阅很多书,还要跟她一起回忆,现代社会时遇到旱灾时是怎么做的。是以,她的印象比较深刻。
林如海冷笑:“派万春来这个人渣儿去,百姓得什么好。”万春来,本来是启祥帝用来给儿子练手的,却被二皇子招入麾下,如今已经在瞄着户部尚书的位子了,女儿嫁入二皇子府做了侧妃,他儿子万仕林也水涨船高,身边聚了一群纨绔子弟,天天跟杨泽他们过不去。
贾敏道:“是啊,人心比天灾还可怕。”
“昨儿下了一夜的雪,刀子不知会冻死多少人。”林如海放了下筷子,表情十分沉重。
贾敏道:“我已经让人去施粥了,粥中放了红枣和老姜,裹腹的同时,也能驱一驱寒气。”她能作的也就是这些,至于什么把家里的粮食合都拿出去赈灾啊,请大夫去义诊啊等等的,就算有能力作,她也不能动手。封建皇朝,能给百姓施恩的只有一人,那就当今圣人,别人借着天灾想要收买人心,皇帝第一个就会不高兴,当面夸了,后面肯定要收拾你。
尤其是官宦人家的,更是要注意。皇帝也许能容得下公侯子弟欺男霸女,却容不下他们收买人心,给自己赚名声。特别现在处于非常时期,几个皇子为了皇位争得厉害,这时候特别出风头,与皇家争名,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施粥?”林夫人坐直了身子,很是严肃的问女儿,“你大嫂让的?”
林滟道:“嗯,我昨儿听大嫂吩咐林福了。”
“胡闹,百合去请大奶奶过来。”林夫人沉了脸。骂了一声,叫去请贾敏过来。
林滟十分不解,“太太,嫂子这是在作好事啊?”朝廷不管那些灾民,她们管还不行么?又不用朝廷一分钱,又能安抚了民心,哪里不好?
“蠢!”林夫人骂了女儿一句,见她满脸委屈,才闭了闭眼睛,解释道:“有事情只有圣人能做。就如这民心。得时刻向着圣人才对。朝中若是设了粥场。咱们跟着没事。若是圣人没说,咱们却很出头了,好事也会变成坏事!”他们这种当官的,作事之前都得想想。要中商人,那怕是皇商,或者普通的乡绅就没有这么多忌违了。盖因身份不同,处事自然也不能相同。
林滟还是不大能够理解,林夫人叹了口气,“你将来成了,你们府里的下人都去府里的大管家,有慈悲心,是个大大的好人。事事都把大管家想在前面,反到是你这个主人,可有可无的,你高兴么?”
林滟这才恍然大悟,可不么。她肯定不会高兴的啊!好吧,由已及人,皇帝大约也不会高兴的。
贾敏进来,林夫人就冷着脸问:“听说你让人去施粥了?”
贾敏浅浅一笑,微微颔首:“也不算是媳妇让的,前儿去承恩寺上香,听主持说如今天冷,有许多人食不裹腹,为此生病死了的不在少数。他们寺里,虽尽量施粥,耐奈能力有限,许多人都顾不上。我听了,便封了银子,又送了米粮过去,只算是香油钱吧。”她早就预备着林夫人问了,并没有用自己家的人手做这事,而是送去寺里,由着和尚去赚这份名声吧。
林夫人这才缓和了神色,点头道:“也罢了,这几日朝中就会有旨意下来,咱们再做也不晚。”
“嗯,媳妇知道,我已经都安派好了。”贾敏笑着说。
“你心里有数就行,好了,你忙去吧。”林夫人笑着说,“这几日天冷,各屋里用的炭多,要让他们都注意一些,别着了火。”
“嗯。”贾敏应了一声,就带人退了出来。
不光是要防火,现在都用炭盆取暖,还得防着一氧化碳中毒。她这几天已经吩咐下去了,晚上用点着炭盆的,必要把窗子开了一道缝,决不能把屋子里捂着严严实实的,一丝了风也不透。又分好了夜巡组,让她们分上下夜去巡视,省得有夜里吃酒赌牌的。
林夫人见儿媳妇走了,看了女儿一眼,“你啊,要学得地方还多着呢。”
林滟凑过去撒娇:“太太。”
“你啊,这样出门子,让我怎么能放心?”林夫人戳了女儿一指头。林滟已经十四岁,她一直在给她相看人家,也跟林侯商量过了。她的意思是,给女儿寻个公侯人家的次子,嫁过去也不用管家理事,生子压力也没有长大大。女婿人品好些就成,靠着家中的势力,便是不从科举走,也能有个不错的前程。
林侯跟她想的不大一样,他想给女儿选个书香之家,便是家中根基薄一些也不怕,只要老子给力,儿子靠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