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女兵英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18章 综合考试题②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蒲英在考试时有个习惯,就是在试卷发下来后不急着答题,而是先检查检查纸张有无缺页、印刷有无错误,并在快速浏览之后,对题目的难易程度有一个初步印象。

    今天的综合考试,她也是先看了看题,发现里面有数理化应用题,但绝对没有高考试题那么专业、那么深奥,另外还有不少文史地理、哲学政经、甚至生活常识之类五花八门的考题,倒有点百科知识问答的意思。

    她一边拿起笔写下名字,一边在心里分析起来。

    前些日子进行的笔试,都是考条令条例、政治思想、军事理论基础等方面,也都有教材和复习资料,大家只管背诵就行了。这一次的考试,题量很大,内容很多,教导队却没有组织大家事先复习……

    难道,这次的考试并不注重成绩?教官们只是想看看新兵们的“真实”文化水平?

    谁都知道,征兵的要求虽然是高中毕业,但有些人是虚报年龄、办假毕业证来参军的。而且就算真的是高中毕业来的,全国教育水平的地区性差异还是蛮大的,所以新兵们实际的文化程度很是参差不齐。

    而了解他们文化程度的差异,实际上是为了新兵下连的分配,做准备的吧?

    蒲英想起司指导员常说,部队这些年发展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步子越来越快,通信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很需要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的新兵。这也是为何现在部队特别欢迎大学生参军入伍的原因。

    想到这儿,蒲英决定全力答好这份试卷。

    当然,她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想要当一名好兵,而是有自己的打算。

    大半年前的家庭灾难,使她的精神乃至人格尊严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命运的大起大落,世情的沧桑变迁,她几乎完全不能适应,总想逃离那个让她压抑又悲哀的城市。于是,她来到了远离家乡的陌生军营。

    刚来时,别人或多或少都会觉得训练太辛苦、生活太刻板、不太适应,她却觉得这样挺好——可以让头脑放空,什么都不想,把自己当机器人,听着班长的命令“一步一动”就好。

    什么都不想,心里的伤口也就不会痛,也就结了痂。

    不过她那颗深藏在厚厚痂壳下的心,毕竟还年轻,还是对这个火热青春的军营慢慢产生了共鸣。

    这里的人朝气蓬勃又单纯友爱!即使有勾心斗角,也不过是为了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

    这里评判人的标准单一精确而公平公正!教官和连排班长们,不在乎你过去是什么人、家里有什么人,也不在乎你家里的地位或金钱,甚至也不在意你的美丑,他们只看你的训练成绩和态度。

    尤其是几次并非本意的出色表现,让蒲英得到了越来越多赞赏的目光之后,她也开始喜欢这种努力付出就能得到别人尊重的感觉。

    这里比她预想的要好!

    于是,原来并没有长远计划,只是把军营当临时避风港,准备混上两年就退伍,再回地方开始新生活的蒲英,忽然改变主意了。

    她想,何不就留在这里呢!就在这个没人清楚她过去的地方,开始新生活呢?

    既然有了长期留在这里的打算,她首先想到的是留在一个好单位。而卫生队、通信站、后勤部门,这几个女兵可分配的地方中,她最想去通信站。

    因为看了那次老兵表演,她已经深深被通信兵课目中出现的雷达天线、电台密码、卫星传输等东西吸引,她觉得这些比操枪弄炮、摸爬滚打或是打针输液什么的,技术含量高多了。

    虽然不知道什么条件的兵能被选到通信站,但她猜测数理化方面的知识应该不能太弱了吧?

    所以,今天的这个文化考试,蒲英决定要考好,尤其是在数理化方面的表现,更要出色才行。

    开始答题后,蒲英一直觉得很顺利,曾经久违的在考场上得心应手的感觉也回来了。除了少数记忆类的题目,要凝神回忆一下,她的笔就几乎没有停顿过。就算是数理化题目,也是边审题边演算,很快得出了答案。

    慢慢做到最后一页,题目却变成几道心理测试题。

    蒲英看看题,觉得不像在新兵体检时做的心理量表测试题,倒像是一些网站或杂志上流传的、女孩子们喜欢玩的趣味心理测试题,什么把以下动物按照喜恶重新排一个顺序、用一种颜色来代表一位亲戚朋友,诸如此类的问题。

    蒲英皱起了眉。

    她一向不喜欢心理学,讨厌那些自认为可以了解别人内心的所谓心理学家。虽然,她也承认有的心理学理论是有一定道理,人类的心理活动也确实有一定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被认识、被引导和改造。

    但她更相信,打破常规的心理“变态”者更多,而“心之迷津,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所以,对这几道题,她连想都没想,就照着题目的原意或本来的顺序抄了一遍。反正这些题都没有标准答案,怎么答都行、怎么解释都可以的。

    做完这些,蒲英发现最后一道题不是心理题了,猛一见到还有点意外。

    那题问的是——你怕不怕死?

    看上去,这又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自由发挥题。

    不过,真的没有标准答案吗?

    显然,对于军人来说,这道题是有标准答案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就是pla的口号吗?

    蒲英想了想,又轻轻摇了摇头。

    正常人哪有不怕死的?除非他根本不知道生死的区别。真正不怕死的,只有疯子和无知小儿。

    简单地写上一句“不怕死”,能让教官们满意吗?蒲英可不这么认为,但她也不擅长文科生的长篇大论。

    最后,她在答卷上写道:我怕死。但我知道,保卫祖国和人民是军人的天职,只要我还穿着这身军装,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愿意去死。

    写完了,她再看了一遍,觉得有点脸红。

    因为这话貌似真诚,其实很空。

    只要战争没有来临,只要中国的男人还没死绝,她都不认为自己会有兑现誓言的可能。所以,她写的话是没办法验证的,而她在心里也不认为,在生死关头自己会像纸上写的那么“伟大”。

    好在这只是一次文化考试而已,想来教官也不会把这上面的话当真的。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