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大总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章 中国出面调停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外迎接开来的增援部队”,实际上,他乘上美国驻俄大使馆的小汽车逃跑了。

    当天,克伦斯基逃出圣彼得堡,到了普斯可夫,住在北方战线司令部。第二天,他就纠集了当地克拉斯诺夫将军的骑兵军约5000人,向圣彼得堡发动进攻。在这期间,克伦斯基与暗藏在圣彼得堡的 “救国革命委员会”联系,让他们在城内策应,要军校士官生在克拉斯诺夫军队逼近圣彼得堡时举行暴乱,内外夹攻,扼杀列宁的政权。

    不久,克拉斯诺夫军队占领加特奇纳,29日到达了沙皇的皇村,离圣彼得堡仅二十公里。这时,克伦斯基满怀喜悦,接连向各省行政专员下达手谕,要他们将粮食向圣彼得堡运送,供他的军队到达圣彼得堡时使用。但是,好梦不长,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立即行动,分得了庄园和土地的农民,霸占了资本家工厂的工人,这个时候都以为自己就是这国家的主人,在布尔什维克的号召下,革命士兵和赤卫队冒死反击,部队转入反攻,占领了沙皇村,并在普尔科夫高地给克伦斯基的军队以致命打击。

    克伦斯基为了挫伤列宁的军队攻势,向布尔什维克提出谈判的要求。列宁回电报说:“苏维埃从来不跟垂死挣扎的敌人谈判!”

    克伦斯基眼看大势已去,扮成女人在加特奇纳钻进旧宫殿的密道逃走了。当天,克伦斯基化装成水兵,搭上开往摩尔曼斯克的塞尔维亚军用列车,逃出了加特奇纳。不久,他经芬兰到达了伦敦避难。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很快掌握政权。布尔什维克是少数派,迅速组建武装赤卫队保卫苏维埃,由托洛茨基率领的代表团,去和德国人谈判。

    这时,布尔什维克人开始出尔反尔,托洛茨基认为德国国内的革命也迫在眉睫,声明他自己不向代表团讲话,而向德国工人讲话。德国总参谋长施利芬坚持列宁承担此前达成的协定义务,托洛茨基不作明确答复,后来声明俄国不能接受德国人的条件。列宁的“不战-不和”的声明,激怒了施利芬。他命令鲁登道夫的军队继续深入俄国领土,

    由于俄军没有能力抵抗,德军前进了两周,军队进到普莱普斯湖和纳尔瓦,距离圣彼得堡只有几百公里,这里面临入侵的危险。列宁赶紧给托洛斯基发电报,接受德国提出的全部条件,签订全部卖国条约,和德国全面停战,俄国国内谁有居心叵测的议论或不同意见,就让嗜血的契卡去残酷镇压,喝干他们的鲜血!他们很了解斯拉夫人,只有皮鞭和鲜血能让斯拉夫人当好奴隶!

    这时,中国、美国、欧洲各国都有了新的敌人——列宁的苏维埃政权。英国、法国、德国在西线又陷入了持久而残酷的消耗战,伤亡每天数以万计。宋骁飞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他拉上了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试探性地向各国提出和平建议,把矛头一同指向俄国布尔什维克的邪恶政权!从一开始就视世界大战为疯狂之举的教皇,也积极配合宋骁飞寻找一个各方接受的停火条件。因为无神论的布尔什维克人,将会动摇整个欧洲教会的根基!

    世界和平的希望似乎还是有的!英国新任首相劳合.乔治在一次非官方讲话中表示愿意接受中美的谈判调停,他讲话的目的不是要使谈判开始进行,而是向英国工会组织说明,继续进行战争的责任在德国柏林一方,责任在同盟国一方。奥匈帝国也愿意拥抱这个想法,因为奥匈帝国的主力军队已经溃败,二元帝国处于奔溃的边缘。

    尽管从长远看,柏林、伦敦、巴黎的政府都认为自己会取得胜利,不会轻易放弃战争。但他们的政府官员也清楚,决出胜负的时间很长,谁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征服对方,而且一旦中国和美国加入,战争平衡的格局将会被迅速打破。双方的领袖公开表示愿意公平地进行和平谈判。德国政府也开始利用中国作为中间人,试探协约国的意向。

    宋骁飞总统和威廉.塔夫脱总统调停的举动受到了世界反战舆论的大力支持,由五人组成的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当年还接受国民大会和很多著名学者的提名,准备选择宋骁飞和威廉.塔夫脱共同获191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未完待续。。)u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