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大总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施利芬计划的缺陷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战争主要取决于双方火力的较量,而苏克霍姆利诺夫对于这类告诫则一概嗤之以鼻。俄国派出大军在德国境内打一场现代战争,乃是一种充满危险而又万分复杂的行动,需要作一番呕心沥血的精心组织,在铁路轨距宽窄互异的不利条件下,等于找死。结果到底怎么样?你给我们讲讲过程。”

    容蓉回答说:“是的,俄军积弊甚多。训练不足。物资匮乏,将军不称职。组织工作不力。但对于俄军的这些积弊,英法并不关心,甚至俄国能不能打赢,英法也是不关心的。他们只希望在法国遭到德国进攻时,俄国像一发大炮弹,一下子扔过去,一声巨响,俄罗斯哪怕粉身碎骨,德国至少也得缺胳膊断腿,能牵制住德国的部分兵力。 沙皇尼古拉二世也妄想在战争中捞取好处。战争爆发后,沙皇任命他的堂叔尼古拉大公为俄军总司令,尽管俄军问题多多,尼古拉大公还是向法国大使保证,为了遵守动员令下达第15天就开始行动的诺言,他将不待部队全部集结完毕,准备先行出动2个集团军向东普鲁士大举进攻。”

    宋骁飞哈哈一笑,说:“俄军的总司令是尼古拉大公呀?我见过此人,他身材高大、相貌英俊,是当时最受俄国的年轻人最钦佩的人。为什么呢?不是因为他的才能和功勋,而是因为他憎恨中国人和德国人的态度。在俄国愤青心目中,他是皇族宗室中真正的爱国者,唯一的男子汉。可惜,此人虚有其表。”

    容蓉回答说:“确是如此。尼古拉二世很懦弱。他得知自己被任命为俄军总司令后,竟然哭了很久,他知道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完成大侄子交给的任务,手下能干的人寥若晨星。不过,他的运气倒是不错。驻守东普鲁士的德军主力是第8集团军,一共只有4个半军和1个骑兵师,再加上柯尼斯堡的卫戍部队,人数只相当于俄国的一个集团军。而且德国第8集团军司令普里特维茨上将也只是威廉二世的宫廷宠臣。这人的好吃习惯要比他的军事才能出名得多,因此还得到‘胖家伙’的绰号。”

    宋骁飞说:“双方的最高指挥官都是饭桶,这战争倒是有意思。我听说普里特维茨的高位,是他经常在饭桌上给皇帝讲荤段子得到的奖赏,总参谋长施利芬认为他不胜任,许多年来一直想撤换他,但是因为他深得皇帝欢心,一直换不了。东普鲁士相当于满清的东北,是德意志帝国的发祥地。1701年,霍亨索伦皇室的第一位君主便是在这一区域的首府柯尼斯堡加冕登上普鲁士王位的。在这片国土上,农庄富庶,牧场广阔,霍尔施泰因种的牛群随处放牧,猪群和鸡群在石头围墙的场院里东奔西突,著名的特拉克嫩种马为德国陆军繁育着源源不断的战马,那儿的大庄园都归容克贵族所有。这个地区自从条顿骑士团于1225年盘踞以来,七百年间除了波兰人的几度统治以外,一直是德国人管辖的。德军丢了东普鲁士了吗?”

    容蓉回答说:“普里特维茨见俄**队人多势众,是德军的好几倍。就急匆匆从波兰撤军了,他主张固守东普鲁士,在那里沿安格拉普河。一直穿过因斯特堡峡口,都已精心修筑了防御工事;在东部沼泽地区,道路都建成高出地面的堤道,因此可以将敌人约束在高于平地的狭小堤上。此外,整个东普鲁士铁路网纵横交错,守军便于运动,可以从一条战线迅速转移到另一条战线。迎击敌军的任何一翼。”

    宋骁飞说:“不战而退。这普里特维茨还真是个白痴!”

    容蓉说:“当俄国哥萨克骑兵粗野的喊叫声传遍东普鲁士时,德国人感到无比震惊。他们本来想集中主力搞定西线,没想到这帮野蛮人这么快就来了。在8月12日。天刚刚亮,俄军第1集团军在莱宁坎普夫将军率领下进入东普鲁士。8月19日,萨姆索诺夫将军率领的第2集团军也开拔了。按照俄军大本营的作战计划,第1集团军从北方切断德军与柯尼斯堡的联系。第2集团军切断德军与维斯瓦河的联系。把德国第8集团军包围在东普鲁士突出部加以歼灭,进而直取柏林。这是拿破仑战争结束以来,德国领土上第一次出现俄**队。”

    冯国璋问:“战斗结果怎么样?”

    容蓉回答说:“8月18日,双方发生了第一次交战,由于德军本来就不打算在边界纠缠,莱宁坎普夫击退了德国第1军,开始深入东普鲁士境内。8月20日,德军在古姆宾年对俄国第1集团军发动进攻。起初德军打得颇为顺手。但俄军发起了强大反击。先是德国第1军被击退,接着德国第17军也遭到痛击。德国第17军伤亡8000多人。俄军还俘虏了1000人,缴获了12门火炮。与此同时,德国第20军与俄国第4军进行了小规模战斗,得知主战场失利后也撤退了。但是莱宁坎普夫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停在原地休整。这时候,普里特维茨接到俄军进攻得手的消息,大感震惊。他当即下令,要求全军继续向维斯瓦河上游退却。施利芬大怒,忍无可忍,用兴登堡接替普里特维茨任司令,鲁登道夫接替瓦德西任参谋长,并定下了一条严格的军令,投入全部兵力,对首先进入德军大炮射程的一路俄军予以痛歼。”

    宋骁飞说:“鲁登道夫被选择接替瓦尔德泽成为第八集团军参谋长,是施利芬赏识他在列日转败为胜的战绩吧?”

    容蓉说:“是的,鲁登道夫在8月22日得悉他的升迁,那时他正在那幕尔附近比洛的第二集团军中。鲁登道夫立即坐了一辆参谋部汽车,向科布伦次疾驰而去。在科布伦次的那天晚上,德皇和施利芬接见了他,对他简单介绍了情况。三小时后,他乘了一列专车开往东线,兴登堡在那里和他会合。兴登堡和鲁登道夫重用了一位年轻的中校,他就是德国总参谋部里的俄国事务专家是马克斯.霍夫曼中校,他的工作是研究俄国在对德作战时会采用怎样的作战计划。霍夫曼才三十多岁,身材魁梧粗壮,脑袋又大又圆,普鲁士式短头发,短得快要露出头皮,使他显得象是秃头。他神态随和,但绝非苟且。他戴一副黑边眼镜,两道乌黑的眉毛捻得左右卷翘。1898年霍夫曼从参谋学院毕业后,曾奉派到俄国担任译员六个月,接着在施利芬任内的总参谋部的俄国科干了五年,然后在中俄战争中出任德国的军事观察员。他重理旧业,研究俄国的作战计划。俄国总参谋部的一个上校曾于1902年以高价卖出了一份本国的作战计划。他还截获了俄国人正在传送非密码电讯的报告,所以俄军必然惨败。”

    宋骁飞说:“俄国人也真是笨。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