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这一定不是我写的文(修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7章 真正的腹黑(一)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尼木县面积平方千米,人口30394人。辖1个镇、7个乡:塔荣镇、麻江乡、普松乡、卡如乡、尼木乡、续迈乡、帕古乡、吞巴乡。县政府驻塔荣镇。邮编:851300。代码:540123。

    曲水县面积平方千米,人口33159人。辖1个镇、5个乡:曲水镇、达嘎乡、菜纳乡、南木乡、聂唐乡、茶巴拉乡。县政府驻曲水镇。邮编:850600。代码:540124。

    堆龙德庆县面积平方千米,人口45551人。辖2个镇、5个乡:东嘎镇、乃琼镇、羊达乡、古荣乡、柳梧乡、马乡、德庆乡。县政府驻东嘎镇。邮编:851400。代码:540125。区号:0891。

    达孜县面积平方千米,人口26723人。辖1个镇、5个乡:德庆镇、塔吉乡、章多乡、唐嘎乡、雪乡、帮堆乡。县政府驻德庆镇。邮编:850100。代码:540126。

    墨竹工卡县面积5492平方千米,人口44958人。辖1个镇、7个乡:工卡镇、扎雪乡、门巴乡、扎西岗乡、日多乡、尼玛江热乡、甲玛乡、塘加乡。县政府驻工卡镇。邮编:850200。代码:540127。[10]

    4人口编辑

    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1.53万人,增加1.69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非农业人口)21.14万人,增加0.76万人,乡村户籍人口(农业人口)30.39万人,增0.93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根据对城镇住户的抽样调查,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14元,比上年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总支出14371元,消费支出11083 元,比上年增长6.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9元,比上年增长11.18%。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镇市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 13108人,领取养老保险金人数3740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374人,上缴失业保险金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和退休人员为28077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10609人。

    201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5.9万人。

    201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7.61万人。[1]

    5历史沿革编辑

    古代

    史籍上第一次出现“拉萨”二字,见于公元806年藏王赤德松赞所立《噶琼寺碑》,其中有言:“神圣赞普先祖松赞之世,始行圆觉正法,建拉萨大昭寺。”由此可见,拉萨的城名,已经出现了近1200年了。

    大约公元1世纪前后,高原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经过多年的和战,又集结成若干个部落联盟,其中以山南河谷的雅隆部落联盟、阿里地区的象雄王国和雅鲁藏布江以北的苏毗部落联盟最为强大。这时,拉萨河的古名“吉曲”已经出现。拉萨所在地则被人称为“吉雪沃塘”,意为“吉曲河下游的肥沃坝子”。[11]

    那时吉曲河流域先后属于苏毗部落联盟中的达甲沃和赤邦松两个王族统治。公元7世纪初,雅隆部落首领朗日松赞率兵北上,成为整个吉曲(拉萨)河流域的主宰。朗日松赞把营盘设在墨竹工卡的甲玛岗山沟,在这条长长的南北走向的山沟中,建造了几座宫堡,他的儿子、吐蕃王朝缔造者松赞干布,公元617年出生在甲玛沟的强巴明久林宫堡中。

    传说这位少年王子征战路过吉雪沃塘时,时值盛夏,风和日丽,只见周围群山四合,秀水中流,地势宽坦,雄伟壮观。同时这里北通青海,南靠山南,西连象雄,东接多康,地处雪域中枢,交通方便,物产丰富。他做出了迁都吉曲沃塘的重大决策。

    松赞干布先后迎娶了尼泊尔尺尊公主、唐朝的文成公主,为两位公主修建了大、小昭寺,分别供奉了释迦牟尼八岁和十二岁等身佛像。大昭寺建成后,为纪念山羊驮土建寺的殊胜之举,寺庙取名山羊幻化庙,城市也改名为“惹萨”,意为“羊土城”。

    公元8世纪,赤德祖赞迎娶了大唐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将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像,迎请到大昭寺主殿,制定了一整套供养祭祀仪轨,在红山和药王山之间修造了称为“巴嘎噶林”的三座大白塔,形成进入拉萨的大门。

    自从金城公主将小昭寺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移供大昭寺主神殿,这尊佛像成为整个雪域藏人信仰的中心,朝拜供奉者络绎不绝。缘于这尊至神至圣的佛像,“惹萨”又改名为“拉萨”,意为“神佛之地”。

    位于拉萨北郊5公里河谷边缘的曲贡新石器遗址距今约为4000—5000年,海拔3690米,该遗址出土了1万多件文化遗物和大量兽骨,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拉萨河谷已有人类活动。曲贡遗址下层中还出土了一枚铜镞,铜镞呈扁平形,经鉴定原料为冶炼所得,表明当时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开始跨入青铜时代。

    拉萨城始建于公元7世纪,之前这里叫卧马塘,是苏毗部落管辖的放牧场。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全藏,将政治中心从山南转移到拉萨,建立了强大的吐蕃奴隶制王朝,并修筑了大昭寺、小昭寺和最初的布达拉宫等寺庙宫殿。传说松赞干布驱使山羊背土填塘修建大昭寺,人们便以“惹(山羊)萨(沙土)”作为这一城市的名称,在汉文古籍中称“逻些”。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兴盛,前来朝佛的人日益增加,于是围绕大昭寺逐步建立旅馆、商店、民宅、官府,形成了一条环形的八廓街。因为佛教的兴盛,藏族人民把这个城市视为“圣城”,于是“拉萨”(意为圣地或佛地)之名便取代了原有的名称。

    史事件

    城市缘起:朗日松赞进军吉曲河流域

    大约1世纪前后,西藏古代历史开始有了一些模糊的轮廓。这是由先民一代一代口耳相传,然后被吐蕃王朝的史家记载在典籍上面的。

    据说当时高原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藏族史书称"十二小邦"或"四十小邦"。"各小邦地方,各有小城寨"。经过多年的和、战,又集结成若干个部落联盟,其中以山南河谷的雅隆部落联盟、阿里地区的象雄王国和雅鲁藏布江以北的苏毗部落联盟最为雄强。这时,拉萨河的古名"吉曲"已经出现,被称为"吉曲考"(拉萨河流域)的地方已经为人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