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紫凤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 抚慰重臣夜相探第(6/9)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陡挑,目射奇光:“除非他们会登天遁地,否则我就非找到他们不可。”

    字宇如斩钉截铁,闻之惊心。

    薛梅霞见丈夫愤怒若此,不忍再说,螓首微垂,默然不语。

    傅小天向她看了一眼,以为她犹在为失宝之事忧心,忙安慰道:“你放心,凭他们,还逃不出我的平掌心,相信我,我一定会把这两件东西追回来交还给你。”

    薛梅霞心中一阵感动,抬起螓首,柔光凝注,道:“小天,你想错了。虽然紫凤钗是我和夏大哥的订情之物,值得留作纪念,如今既然丢了,也并没有非追回来不可的必要。问题仍在如你所说,这两件宝物关系今后武林命运至大,不容沦落魔掌……可是,小天,目前帝都情势至为紧张,随时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你能轻易走开吗?”

    傅小天闻言如遭棒喝,不错,身为当朝重臣,肩负皇室安危重任,值此京城风云瞬变之秋,岂能不顾而去?

    然而,偏偏追寻失宝之事又势在必行,为了争取时机,且这一下,左右为难,可把个豪勇盖世,从不知难为何物的傅小天给难住了。

    他连连击额,不得主意,一时直急得双拳紧握,团团乱转。

    夫婿遭遇到困难,做妻子的感同身受,薛梅霞眼见傅小天满面焦灼之情,芳心如割,走过去,轻扶铁臂,柔声说道:“小天,别这样.急坏了也没有用,不如冷静下来,慢慢想法子。”

    傅小天连连摇头,苦笑说道:“这……这有什么办法可想?”

    薛梅霞欲慰无从,只有默然垂首,突然,她又霍然抬头:

    “小天,我想起来了,这件事我们何不仍请夏大哥再帮次忙?”

    傅小天摇头截口道:“这怎么行?我们已亏欠他很多,怎好意思再……”

    “不!小天!”薛梅霞激动地道:“这个你倒不必过分顾虐,你知道,他不比一般人,他劳碌一生,还不都是为了别人?再说这件事既然关系今后武林祸福,他若是知道,即使你不找他帮忙,他也绝不会袖手不管的。”

    话锋微顿,黛眉微蹙,垂首说道:“至于他的内伤……反正皇上限期一月,必须找到他,你正直急速将他寻到,让他来此多住几天,奸好养息……”

    她言之成理,而且也只有这条路可走,傅小天犹豫再三,终于点头道:“好,就听你的。”

    转头向窗外看了一眼,又道:“霞,天已亮了,你安歇吧,今天别下楼了。……事不宜迟,我这就去找纪泽商量办法,即刻开始寻找。”

    说罢,又凝注爱妻片刻,转身缓步下楼而去。

    目送夫婿背影消失,薛梅霞似乎突然不胜娇弱,颓然倒入几旁软椅之中。

    是的,她太累了,近月的旅途劳顿,加上多重的精神负担,她实在承受不起了……

    帝都侦骑四出,足迹几乎遍及北京城每一个角落。

    一连三天,徒劳无功,那位带着极重内伤的宇内第一奇才,玉箫神剑闪电手夏梦卿,到底去了哪里,竞无一点蛛丝马迹可寻。

    不但找不到夏梦卿,而且也未发现那后来赶往大内接应的大漠驼叟无影神鞭独孤奇的一丝踪影。

    问遍帝都武林,没有人知道这两个人的下落,即连那眼线极广,素称消息灵通的丐帮分舵也不例外。

    这一来,可把两个人急坏了。

    傅小天那双浓眉,锁得越来越紧,英风尽扫,豪气无存。

    薛梅霞更是可怜,镇日围坐愁城,寝食俱废,原已消瘦脸庞愈增憔悴。

    因为,她关心太甚,尽向坏处设想。

    这是第四天的夜晚,天际依然高悬着一钩冷月。

    (此处缺一页)

    万寿山之东,五泉山静静地屹立着。

    五泉山,以多山泉闻名,康熙帝因势修建静明园,常偕帝后游兴于此。

    雍正、乾隆以降,更成了皇族们讲山玩水、探幽揽胜的好去处。

    游山玩水、探幽揽胜,那该在白日。

    就算雅兴赏月,也该等到月满。

    可是,偏偏就在今天这月色凄迷昏暗之夜,有人深宵登临,站在那山巅边缘,呆呆地望着一钩冷月出神。

    毫无疑问,这人必是当朝皇族中人,否则怎能入此禁区,留连不返?

    昏暗月色下,更可看出这人乃是一位身着黑衣的少女,一位绝色的少女。

    称她绝色毫不夸张,因为那张俊俏的娇靥,足以闭月,足以羞花。

    夜凉令人有衣衫不胜单薄之感,而她,却是一任夜风飘荡衣袂,拂乱云鬟,一动也不动,有如一尊玉女雕像。

    那双清澈深邃的美目中,好像笼罩着一层薄雾,显得那么的迷述蒙蒙。

    弯弯的黛眉微蹙,似乎心中充满着难解的愁怨,娇靥凝霜,比夜色还要冷上三分。

    那露在月色的肌肤,白哲晶莹如玉,隐隐具有一种惑人的威力。

    人儿、夜色、山景,组合成一幅静的图画……一切,一切,都凝结在一片静寂之中。

    蓦地,宁静绽开,一缕低吟的清音自她那失色香唇间袅袅透出:

    “寻寻觅觅,冷冬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度酒,

    怎敌他,晚来风息?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声轻叹,闻之令人心酸,两排长长的睫毛一阵眨动,两颗泪珠儿,随着夜风飘逝……

    敢情,她是一个对月抒怀的断肠人儿。

    吟的,是李易安的“声声慢”。

    她清音微顿,正待二次张口。

    突然间,一缕萧声呜咽而起,直透长空。

    这萧声,来自她脚下峰崖间百丈处一片树海中,莫辨确实所在。

    但有一点却是母庸置疑的,那就是萧声中蕴含着大多的东西,悲伤、忧郁、凄凉、失意……

    (此处缺一页)

    显然这吹

    -->>(第6/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