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前,皇宫太医院同僚,眼望着海太医匆匆收拾桌上东西相互交换了困惑的眼神。有的开始摇头叹息,有些劝他要慎重,有人甚至说要替他把酒饯行。
海太医双手摆了摆:“不用了,老夫年纪大了,不仅记性不好。也喝不得太多酒。心领了,心领了!山高水长,咱们后会有期。”
说着,他一拱手向众人施了一礼,让随身伺候的小厮扛起他的包袱,就走出了门外。
他人一离开,在身后太医院的杏林圣手们中间,仿佛就像炸开了锅。
如今这个医官署里,最不好混日子的就属妇人科了。前几朝精于此道的御医,不是被宫妃争宠拖累,就是告老还乡,避世不朝了。
如今海太医一走,这方面更加缺乏能人了。
也不知因何缘故,这连着的两任君主,他们的子嗣都较为稀少。先帝只诞下六位皇子,其中二皇子还夭折了。今上在子嗣方面就更艰难了,登基如今已近三年,竟然只有一个皇嗣,还是位先天有病患的童子。
就拿海太医来说,宫里嫔妃之前争风吃醋,是常有的事。她们为了有娠,不听医嘱,想尽各式各种奇特的法子,不仅影响太医们正常调理,更是让他们背了许多黑锅。
“我怎么感觉,老海是故意的……”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一位中年医者说道。
“为何要这样说?”贺太医接口问道。
“你看啊,老海在在太医二十年,何曾犯过此等简单低级的错误?”那中年太医说道。
贺太医神情一肃:“说得有理。那你到是说说,他毁掉名声,于自己有什么好处?”
“恐怕是要借这次事情隐退。”那人压低声音道出自己的猜测。
“隐退有多种方式,为何要选这种,无需用这种自损的法子吧?!”贺太医摇了摇头,眉头紧蹙起来。
“嘘,我也只是猜测而已。老海一向保守谨慎为此还曾激怒过国舅爷。他若怕得罪权贵,早在兰蕙郡主临盆后,就要以医术不精引咎辞职。
何需等到现在。”
“曾大人言之有理,我也觉得事有蹊跷······这样说来难道是祥嫔娘娘的胎有不妥?!”贺太医道出自己的疑问。
曾太医一惊,朝贺太医摆了摆手:“这可是你说的,我什么都没听见……”
后者苦笑着摇了摇头,转身进屋,收拾起出门要带的行李。
他们的这些猜测,立马就被传到俞彰的耳中,作为当事人他的脸上当下就气成了猪肝色。
派人往镇国公府一打探,说郡主怀双生子时,海太医其实早诊断出一男一女。只是世子爷担心妻子身子弱,怕加重她的心理负担,直到先产出一个后才告诉她的。
等俞彰派人缉拿海太医时,人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不禁有些怀疑,当初罗擎云那怒气,是否也是装出来的。
试想想一次得了嫡子嫡女,母子平安。谁还会对现场的大夫横眉冷对、怒气冲冲的?
难道,他就这么不愿跟俞府联姻?!
元睿帝见到表弟时就发现他好像哪里不大对劲。于是,问起他的原因。
俞彰磕磕巴巴将原委说与了陛下听。
“原来是这回事?!”元睿帝抬起头来,停下手里朱笔,劝道,“确实是你想多了,要朕说,你是不该老跟他们两口子,在那些事上纠缠。毕竟,他俩的亲事都曾不顺过。还不允许人家心有顾忌,好好为子女打算。”
俞彰神色有些古怪过了半晌,才试探着问道:“陛下就不怕,他们这般推脱,其实是存了二心,不想搭进儿女的终身。”
元睿帝先是一愣,随即从书案后头踱出来走到韩国公身边,拍了拍他的肩头:“世显,为人要心胸开阔一些。恰恰相反,若他们真一口答应,跟你联姻,那咱们才要担心呢!凌霄跟我一起长大的,他是什么性子,朕还不了解啊?!他若想谋此位,肯定能做到漏水不滴。何必留这么大一个破绽?!”
“那陛下不怕,他是故意留这破绽,让您放松警惕的?好图谋后事的?”俞彰跟在他身边,提醒道。
“那又如何?!六弟毕竟在咱们手里,镇国公瘫痪在床,他手里的握的牌并不多,反而处处受制肘。与其盯着他,还不如多观察文臣的动态,看他们在沈潜走后,又有什么新的动作没有······”元睿帝瞅了他一眼,不再做声。
俞彰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了,说道:“他们那边,听说群龙无首。倒是消停了几分。”
“那就好,看来锦衣卫这组织,确能震慑一些不安分的。”俞彰一脸喜出望外的样
满脸郁色地回到韩国公府,俞彰在跨进正院寝间的那一刻,脸上瞬间堆起了笑容。
自从得知生下的闺女后,妻子高氏心情就一直不好。
就在海太医诊断出,她腹中胎儿是男孩时,高氏为了彰显主母的气度,果然地给府里姬妾断了汤药。如今妾室的肚子里,已有六个月大了。听说是个男胎。
若生的儿子,那韩国公府居长的名头,将被庶子抢去。谁也不愿意看到此等情况。这也是俞彰为何会怒发冲冠,跑到太医院找人算账的原因。
“别想那么多了,若她生的是儿子,咱们就留子去母,抱到你跟前养着。”见妻子眉宇似有忧色久久不散,俞彰忙拍胸脯承诺。
高氏缓缓抬起眼眸,扫了他一眼,说道:“不妥,孩子长大了,铁定以为是我害了他生母。”
“那怎么办?”俞彰眉头微蹙,恨不得此时逮到海太医,将他碎尸万段,以泄心头之恨。
俞家大姐儿洗三的那日,妙幺a一家已经在南去的大船上了。
两小家伙第一次坐船,特别兴奋,白天在甲板玩了好几个时辰。天还没完全黑下来,他们就沉沉地睡去了。
入夜,船舱外面的水浪拍着船舷的声音,让妙如a反而睡不着了。这艘镇国公府专门订造大船,在大楚也十分罕见。因为罗家谢家祖上都是苏州人,镇国府的私家大船,比起官船毫不逊色。
船上十分平稳,连两孩子都丝毫没感到不适。出发前,除了元睿帝派贺太医作为寻医钦差,随他们而行。还派了支十多人的精锐羽林军,跟着保护他们。加上罗家府兵,这艘大船里外被挤得满满的。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