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美人迟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四章 抄经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长公主的这次邀约,明面上是抄经还愿。但在各家主母的心里,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掇芳园关门闭户十多年,如今乘着嫁孙女的机会,正好重新开放春宴,纳入社交圈。而长公主偏偏没这样做,挑了几家闺中少女,去抄什么经。     鉴于她唯一的嫡孙,如今也到了说亲的年纪,又没相应的风声传来。各位夫人们心中,自是盘算开来。     都在猜测:会不会借抄经的机会,相看多家姑娘呢?     汪峭旭身世显赫,外祖是两朝辅政的阁老,祖母是著名的荣福大长公主。     本人又是从小素有才名的,长得玉树临风,还性情温和。自是家有待嫁闺女的贵妇们,眼中首选的佳婿。还听说这年轻人,颇为上进,早就中过秀才,正准备明年秋闱下场。     能被长公主亲自邀请,是女儿莫大的荣幸。就是到时亲事谈不成,能被挑出来参加此类活动,也是抬高女儿身价的大好机会。岂能错过?!     受邀的人家,纷纷把自家姑娘打扮得光鲜靓丽,遣往掇芳园去帮忙。     作为小主人的汪峦映,代表长公主,出面招待了大家。     如今她已满十一岁,往十二岁的年头里跨进了。有祖母和母亲的亲自调教,上回的喜宴时,就开始帮着家中长辈,张罗些小客的招待任务了。     如今掇芳园的仅剩的两姑娘中,她年纪居长,又是嫡女。自是该她出来历练,且在京中世家小一辈的姑娘中,她的人缘也算不错。     长公主派何嬷嬷,在旁边指点着孙女当好主人,招待这帮娇客。     带着两丫鬟,被引到她以前住的含露轩安置下后,妙如就被一婆子引去给长公主请安。     到万禧堂时,那里早已经是莺声燕语一片。     帘子撩开,是沈家大小姐正在跟长公主逗趣。乐得老人家哈哈大笑,屋里其他几位,或是掩嘴窃笑,或是害羞地垂下头,还有的跟旁边人说着悄悄话。     妙如一眼扫过去,果然有梅、沈两家的小姐,还有聂锦瑟,其他两位她不认识。却没见她的小闺友薛菁。     妙如上前行礼,又跟各位姐姐们一一互相见了礼。     见她终于来了,长公主忙招呼过去,拉着她的手,对其他人打趣道:“‘二甜’总算聚首了,看看,姐妹们都到齐了,就差你了!许久都不来咱们家里玩!”     接着又转过头去,朝峦映道:“映儿,这两年也没在一起比过了,这回你得好好跟表妹比比!”     众女陪着老人家聊了一会儿闲话,汪峦映就领着大伙,前往要抄经的霞蔚阁去了。     在路上,向旁边带路的婢女,妙如特意打听起薛菁来。那丫鬟告诉她,前日薛家姑娘,被她舅舅接去沧州,给外祖母拜寿去了,故未能赴约。     一路沿着浅溪向西北角蜿蜒行去,爬上一座七八层的六角阁楼。     那建筑飞檐凌空、雕栏画栋的。一看便知,是专门为登高而造的。加之建在山坡上,地势颇高。站在顶层远远望去,可将掇芳园的全景尽收眼底。     肃衣净手后,众女在一尊佛像前叩拜一番。然后在一张长案边,依次排开,蘸沾笔墨,着手抄了起来。     以前跟师傅念过一段时期的经,妙如对卷册中的经义,多了几分了解。一面在心里默念着,一面手上疾笔如飞。     看得旁边的沈嫣然,啧啧称奇:想不到她小小年纪,笔法流畅,字体娟秀,本以为长公主请她来,只不过是凑个数,让她赶份热闹。没想到抄起经文来,倒是有模有样,轻车熟路的。让她暗暗心惊。     又暗中瞥了眼左侧的梅玉尘,只见她心无旁骛,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移动着笔杆,仿若沉浸于佛理经文之中。认真的样子,让人看了,都不好意思再东张西望了。     沈嫣然忙收敛心神,也专心致志地抄了起来……     大约两炷香的功夫后,汪峦映的丫鬟,捧着瓜果和茶水鱼贯而入,请在场的各位小姐稍事歇息。     众人停下手中的笔,退到旁侧的廊边,坐下来放松,聊起闲话来。     “钟妹妹,听说在江南时,你曾拜在素安居士门下,学过一两年,可有此事?”看到她独自扶着栏杆,向远处眺望,聂锦瑟走过来,跟妙如搭起话来。     “是二伯母看小妹在家中闲着无事,把我收笼过去指导一二,跟在她身边草草学过一年。”不敢托大,妙如谦虚地答道。     听到素安居士的名号,其他几位少女,纷纷凑过来聆听。     “听说她在江南开了座女子书院,可有此事?”接过话头,梅玉尘问道。     “是有这回事!就在咱们钟府老宅的东北角。第四个年头了……”     “钟妹妹,给姐姐们说说,那女学到底是啥样的?”     看她们感兴趣,妙如也来了劲头,把汩润书院的模式,和开设的课程介绍了一遍。     “二伯母在江南,若知道大家对女子书院有如此兴致,肯定会开心的。”妙如由衷地感叹道。     看着她众星捧月般被围在中间,汪峦映眼波微闪,一种说不清的情绪漫延开来。     “说素安居士的相公,哦,就是你二伯父,当年那首《长相忆》,据传就是作给谢氏的!”有人提起这段八卦。     “他们成亲前有见过吗?”沈嫣然有些不可思议。     “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传言说,在某次花灯会上,钟才子遇到了意中人,回来后写下的。他们成亲没多久,就听说夫妻俩感情极好。若素安居士不是他意中人,见到相公写给其他女子的情诗,哪有人不生气,还能马上琴瑟和谐的?”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虽然此种说法有些牵强,但大家宁愿相信那是真的。     “对了,听你刚才说,那书院叫什么“汩润”,你二伯的表字,可不就在里头……”     妙如心头一惊,原来是这样!     二伯母果真是为了她相公,才开的女子书院,取的这名!     难怪不愿离开淮安,想是舍不得二伯父的趣园了。     咀嚼他们的浪漫故事,怔仲间,妙如不觉有些痴了。     在场还有个少女,也是满脸的艳羡痴迷之色。     就这样抄了一整天,傍晚回住处时,妙如的手都快抬不起来了。她泡完澡,倒头就睡了。     第二日,上霞蔚阁时,沈嫣然正跟聂锦瑟在窃窃私语。     “你昨晚听到没?从湖那边传阵箫音,从未听过的一首曲子,很是好听,有些缠绵婉转……”     妙如猛然一惊:湖边?     据她所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