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第二次东征他已是远征军的副帅,由此可见皇帝迫于军中元老迅凋零的现状,不得不授其以大军权,而这次把西京平叛重任托付于他,可见对其已给予了一定信任
杨义臣是代北人,其父尉迟崇是先帝的老部下,在其同宗尉迟迥起兵反叛之际,大义灭亲,率代北大军坚决站在先帝一方,而这一举措彻底扭转了整个局势先帝感其恩,在其阵亡后抚养其子义臣,并赐皇姓,隶属籍杨义臣长大后坐镇代北,统领父亲的老部下们镇戍北疆,与突厥人反复交战,功勋显赫,曾与帝国名将史万岁会师大斤山,重创北虏而史万岁却遭杨素诬陷,为先帝所杀,成为帝国一大冤案杨义臣受到连累,功勋被夺,代北将士亦一无所获,就此与杨素结下仇怨
史万岁是关中本土贵族杨素与史万岁之间的恩怨,并不是个人恩怨,实际上是当时的皇统之争已经白热化,先帝和太子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以史万岁、李药王李靖的哥哥为代表的一批老中青武将都是太子的坚定支持者,而拿到击败北虏功勋的这些武将们,必将给太子以大实力先帝借“史万岁”的人头打击东宫太子党,乃在情理之中
杨义臣也是太子的支持者,所以他不但没有拿到击败北虏的功勋,反而被调离代北,到西北军里镇戍灵朔,而代北大军则被当时统领五十二州军事的并州总管汉王杨谅所控制,而杨谅叛乱的主力军,便是这支代北大军杨谅兵败,代北大军损失殆尽
杨义臣最大的“本钱”便是代北大军,代北大军没有了,杨义臣也被调回东都出任宗正卿,太仆卿,不再统领军队,算是彻底“闲置”了,但也因此赢得了皇帝一定程度的信任,毕竟他的实力不复存在,所以西征时,皇帝重起用了杨义臣,东征也带上了他,而这次是让他到关西统军平叛
杨义臣做为宗室重臣,又有代北为根基,又有武川系为后盾,而且是文武兼备的府兵统帅,必被卷进皇统之争,所以,此刻他出现在西京叛乱战场上,不能不让伽蓝联想到日益激烈的皇统之争
伽蓝的地位也提高了,而且身份尊贵,完全有资格与杨义臣“坐而论道”
稍事寒暄,又聊了一些西北局势,忽然,杨义臣面色一整,郑重其事地对伽蓝说了句“谢谢”
杨义臣所谢,乃是东都那九十个团的府兵,如果不是伽蓝冒着极大风险,“欺骗”了东都留守樊子盖,“甘愿”在两京贵族的胁迫下“默契”配合,那些无辜的府兵必定魂归黄泉,白死了,而他们的死,对帝国的伤害难以估量
伽蓝苦笑,躬身说道,“舅舅该谢的,应该是陛下”
杨义臣神色沉郁,久久不语
伽蓝迟疑片刻,低声询问道,“舅舅,龙卫府已日夜兼程而至,剿贼一事迫在眉睫,请舅舅……”
杨义臣举手阻止,“这里是关西,某的帐下,都是关中三辅子弟”
话中有话,杨义臣的意思很明了,他是想打,想战决,奈何这支军队他指挥不了,而皇帝也知道这一情况,所以才十万火急调龙卫府到关中平叛但问题是,如果扶风叛贼的背后是关中本土贵族,有着某种政治目的,那么即便是龙卫府,短期内也一筹莫展
“某和某的龙卫府,必唯上大将军马首是瞻”
伽蓝断然发誓
杨义臣笑笑,徐徐说了一句,“贼帅向海明,乃沙门弟子,其所纠集之贼众,多为沙门信徒”
伽蓝霍然变色,半晌无语这怎么可能?西北沙门为何自寻死路?法琳师叔莫非疯了?
=
=
=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