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地收购回来的粮食除了一部份用来酿酒以外,大部份都被刘昊储存了起来。在渔阳,刘昊在城北建立了一座占地极广的粮食储备库。有了这座占地百亩的粮食储备库,刘昊相信,任何时候,他都可以从容应对粮荒。
对于东汉刘昊比谁都清楚,这是一个天灾不断的年代,黄巾起义的原因,除了汉朝统治的原因,更多的是民不裹腹吧。刘昊不想让这种事情在他治下的幽州重演,所以,为了避免日后不必要的麻烦,刘昊必须提前准备。
与其它地方不同,应该说是与整个大汉朝都不同,刘昊的粮食储备库与各地的都不一样,自从有了煤矿以后,刘昊又发展了炼钢和石灰厂,在储备库刘昊仿照后世粮库的样子,建了一个又一个的粮仓,使用石灰进行防潮。而且地面都是青石铺筑,使用石灰进行抹缝。每个粮仓都有通风口,平时地面也可进行晾晒。而在粮仓,刘昊也是一样,布置了重兵进行把守。只不过相比其它地方的粮仓土木结构,谁要是想一把火烧了刘昊的粮仓怕是有点难度了。有了足够的粮食和酿酒坊,将军酒的出产率便提了起来,现在整个酒坊有工人将近千人,一日便可产酒两百斤,一个月下来,便有六千余斤的将军酒,可是这点酒应对整个汉朝的销量还是有些不够看,所以,刘昊只好舍远求近,主要针对雒阳,冀州并州青州徐州等地的首府及重要城镇,而幽州便是将军酒最大的销售地,并且在渔阳的销售量是最多的,刘昊也是想通过此法,吸引大批的好酒之人来到渔阳,来到幽州。因为将军酒的好喝,各地除了幽州的渔阳之外,配送额度都有限,明显的供不应求,如果想喝酒,就只好奔幽州而来。毕竟好酒的魅力对好酒之人是有绝对的吸引力的。而刘昊心昊也是十分清楚,古时候一般的好酒之人,可都是相当能打的,这也算是一种吸引人才的策略吧,只是他没有想到,使用这个手段给他带了一众意想不到的人才的到来。
除此之外,刘昊的天淇纸在雒阳,在汉朝各地都掀起了抢购热潮,那些文人士子在第一眼见到如此洁白的纸张,如此顺滑的纸张之后,都不约而同的被这种纸张给吸引了,一时间,文人士子们竟以能够拥有天淇纸为傲,仿佛谁有了天淇纸,就可以像征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学士一样。这一点是刘昊万万没有想到,直到消息传到刘昊的耳朵里之后,一个卑鄙,无耻的计划,在刘昊的脑子里形成了。
现在渔阳的纸坊,每天大约可以生产一千张白纸出来,本来,这些纸用来应对各地的销售已经是供不应求,但是自从刘昊知道了文人士子们对纸张的需求和喜爱程度之后,他改变了策略,而是将百分这六十的纸张存了起来,只留一小部份销往各地,并且广发告示,自此以后,天下各地文人才子,不论出身贫富,只要是来幽州入仕,帮助幽州发展尽一臂之力的,都可以免费使用天淇纸。此昭一出,顷刻,天下间文人才子振动。云涌一般向幽州而去。
一日仅产一千张,只有四百张发往各地,怎么可能供得上全天下万万文人才子的使用。在雒阳,天淇纸的价格已经炒到了二十两银子一张的天价,而且还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刘昊对于皇城雒阳很清楚,雒阳是整个大汉朝文人士子聚集的地方,各方势力交错,文的武的,精通巧匠的,熟读兵法的想要什么样的人才都有。
而刘昊的天淇纸真正能够在雒阳流通的也仅仅是一小部份中的一小部份,各地的商家都看到了天淇纸蕴藏的商机,一旦有新的货源流入雒阳,便全部出手抢购,然后囤积起来,等待价格上涨。但是刘昊的一纸告示一出,比任何人都敏感的各地商家便纷纷觉察到,他们手中的存货是无论如何也比不过刘昊的。与其这样囤货待价,不如反客为主。
“李掌柜,你看这下个月的纸张份额,能不能多给我们卫家一点呢?”
“卫家主,您也是我们的老主顾了,只是这纸张的份额是我们大老板定下的,每个月销往雒阳的就只有那么多,而且各家此前也都预定好了数量,我这,也是没有办法啊。”
“李掌柜,就通融一下了。”
“卫家主,谁都知道您卫家在河东在整个汉朝都是数一数二的大户,可是,我真的是无能为力啊,纸张就这么多,实在是不够分啊。”
“真的没有办法吗?”
“真的没有。”
“李掌柜,这个可以有。”
“这个是真没有啊!”
“那万一要是有呢?”
“万一要有?”
“对,万一要有。”
“除非……
“除非什么?”
河东卫家一直以来都是名门望族,放眼整个汉朝也可以是数一数二的大家,冲帝时,卫瑶官拜护羌校尉,东汉之起,卫家便是诗书名门,儒学望族,所以,对于这种洁白的纸张,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卫家家主本想借机多收扰一些天淇纸以便族内子弟使用及抬高价钱赚上一笔,可是没有想到,刘昊来的这么一手,一下子使他的计划泡了汤。为了保住市场,所以卫家家主找到了负责河东及司隶一带的天淇纸总代理商李掌柜,想要趁此时机多拿一些份额。“大老板的意思,现在幽州百业待兴,极缺人才,而幽州苦寒,士子们一般不愿前往,所以大老板才出此下策,想通过此举吸引文人才子去往幽州,如果卫家主能够在此事上帮上我们大老板一忙,以后这纸张,想来,我们大老板一定也不会少给家主你。”
“哦,真的是这样?”
“当然,这是我们大老板亲口说的,上一批纸张过来,我还问过怎么比原来少了好多,送纸的王掌柜亲口告诉我的,说大老板想要借此吸引人才去往幽州。”
“如果是这样,到是简单。”
“简单!”
“对,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我到希望和你们大老板做一个交易。”
“什么交易?”
同样的事情不仅仅发生在河东,在雒阳,在并州,在冀州,在青州在徐州都是如此。
“王掌柜的,这个月冀州的纸张一共有多少啊?”
“比之上月还少,只有一千张。”
“一千张?”
“是啊,大老板说了,现在人手不足,无法造成足够的纸张,而且幽州自古人才凋敝,大老板手下也没有什么合适的人才来督造纸张,所以我们大老板说了,以后这纸张要减少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