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隐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章 暗箭之伤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松长吐一口气,抬眼看看窗外秋高气爽的天色后,拉上水晶就向外走去。

    “我这里还没做完”这一个月高强度的工作下来。必须与不同的人不断交流的水晶说话越来越流利,已经再不是过去那种磕磕巴巴的样子了。

    “回来再做不迟。这些日子真把人闷的都发霉了,出去走走再说”

    在家里憋的狠了想要出来,但两人真从小侧门出来之后一时却不知该到那里,现在人多的地方唐松是不会去的。去了也只有闹心。

    唐松在侧门前自失的一笑,“听说这附近有个小无相寺,咱们过去瞅瞅”

    水晶自然不会反对。(看小说就到 )

    小无相寺虽位于北城的上好坊区但并不知名,规模也不大。兼且现在又是下午,寺中更少人烟。显得有几分寥落。

    但这份清静倒是正合了唐松的心意,谢绝了知客僧的陪伴。两人入了山门闲步走去。

    走不多远便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桂花香,秋日、古寺、桂花,漫步其间,头昏脑涨的唐松感受到久违的放松,兴致一起便引着水晶向桂香来处寻去。

    一路走到寺后的一个园子时终于寻到了桂香源头,小无相寺的这个后园不大,至多两三亩的面积,收拾的也不精细,但也正因为如此,倒凭空为其添了几分野趣。

    园中不甚规则的种有六七株老桂,枝繁叶茂间黄花点点恰如碎金,淡笼这座小寺的桂花香便是从此间漾出的。

    园中更为寂寥,除了一个老僧在一株桂树下看着什么之外,便再无一个旁人了。

    唐松边在园中闲走边与水晶说着闲话,“地处北城闹市,却能有此清静小寺,更兼这几树好桂花,这一趟倒是来着了。若能在这时听你弹奏一曲,便可称无憾了”

    言至此处,唐松顿了顿,“是了,水晶,我可是很久没有听你操琴了”

    “你若想听,回去便给你奏上几曲”

    这却不是唐松想要的答案,“若不是我想听,你就不弹了?”

    “这些日子何来空闲?”

    听到这话,自然勾起了唐松龙门山中八卦池畔月夜闻琴的回忆,思及在这洛阳第一次见面时水晶的点尘不染云淡风轻,再想想她这些日子案牍劳形,在档案文书中打转的景象,唐松心底莫名的生出许多不快来。

    那感觉就似乎是有一样极美极好的事物因为自己的原因沾染了尘垢一样,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水晶,我也好的差不多了,从明日起你就别管名单的事情了,还像以前那般过你想过的生活可好?”

    与唐松并肩而行的水晶扭头看了他一眼,“现在的日子就很好啊,虽然有些累,但我喜欢”

    闻言,唐松讶然,“翻弄那些档案文书,既枯燥又乏味,你怎么可能喜欢?”

    “喜欢就是喜欢,何必骗你。那每一份档案文书后面其实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每一份考语后面都是一段鲜活的人生”

    唐松停住脚步伸手将水晶的头扳过来,盯着她的双眼看了许久后才不得不承认水晶还真没骗他,但这个发现却又让他有些失落起来。

    失落,真是失落呀!

    那个云淡风轻到点尘不染的水晶怎么会喜欢这些东西?

    是她变了?还是自己从来就没有真正了解过她?

    唐松不知道答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此时此刻也不想再说什么。

    两人沉默着走了好一会儿后,水晶蓦然道:“琴在心中,每有所思自然化为曼妙心音,又何需定要抱着太古遗音琴焚香而奏”

    水晶在小无相寺中说出这样的话。听来着实有几分禅意,但这却未能化解唐松心中的怅惘与失落。

    正在这时,前方一个空悠的声音传来,“当日苏州一别,今日在此偶遇,看来老僧与善信确有几分缘法”

    唐松应声看去,说话的正是园中除他们之外唯一的那个老和尚。说来也巧,这和尚居然就是当日他与太平在苏州寒山寺脚下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那个老僧。随后两人曾在苏州城门处匆匆见过一面。这老僧还曾送给他一串念珠。

    这样的偶遇实在太难得,唐松加快步子迎了上去,欢喜问道:“果然好缘法,大师什么时候到的洛阳?”

    “好叫唐善信知之。老僧来洛阳已经有些日子了”

    “哦,大师知道我?”

    老和尚闻问,笑了笑却未作答。唐松转而问道:“苏州时太过匆忙,竟未请教大师法号,着实惭愧”

    “贫僧法藏”简简单单四个字。老和尚对自己的介绍就结束了,对自己的来历一字未提。

    他既不说,唐松也就没再追问,转了话题。“未知大师方才在看什么?”

    法藏和尚稍稍侧开身子,露出身后一面石碑来。

    这面石碑风雨斑驳。显然是有些年头了,正面碑文部分显然被老和尚擦拭过了。唐松凑近前去看过之后才知道这个看来毫不起眼的小无相寺居然很是有些根底。

    据碑文所载,小无相寺占的这块地方原属初唐开国功臣兼名相长孙无忌,因其母信佛,遂将此间舍为佛寺,算得是长孙家的家庙。庙宇初成时就连太宗皇帝也曾往此间舍过香油钱,甚至就连小无相寺的寺名都是出自御笔。

    此碑记的就是小无相寺的由来,是以碑文的内容到此也就结束了,但据这些已有些模糊的文字不难回想起当年小无相寺初成时香火鼎盛的盛况。

    但这种鼎盛并没能维持太长的时间,最终随着长孙无忌与武则天政争失败而告终,长孙固然落得个被逼自尽的结局,小无相寺也由贵族家庙沦为洛阳城中一座不起眼的小丛林。

    遥想当年的盛景之后再看看小无相寺如今的寥落,自然就会生出些盛衰之感,或许因是对比的太强烈的缘故,法藏和尚亦未能免俗,“历数百年间人物,拓跋无忌堪称人杰,可惜,可叹”

    拓跋原是胡姓,六朝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时改为长孙,是以老和尚口中的拓跋无忌其实说的就是长孙无忌。

    唐松本不是喜欢伤春悲秋之人,穿越之初,他在登岘山时给柳眉解释堕泪碑的典故时就表现的很明显。加之深藏在骨子里的昂扬进取,在听到法藏饱含着历史沧桑的叹息之后,心里原本生出的一点盛衰之感反倒一扫而空。

    一念至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