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将注意力放在另一处地方的唐松便拉起上官婉儿蹑手蹑脚的向前方那棵浓密的桃树后走去。
眼见唐松并不是有意冒犯于她,上官婉儿的脸色好了许多。继而又对唐松的行为十分好奇。
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他如此?
不生气也罢,好奇也罢。只是,上官婉儿对于唐松紧紧拉着她的手实在有些不习惯。
然则不等她再次抽手出来,人已被唐松拉着向前走去。
三十年来,第一次,上官婉儿被牵着手走在一个男子身后。
不过只有几步路的功夫,两人便走到了那株浓密的桃树后。待两人都隐身起来后,唐松轻轻的吁了一口气,也松开了拉着上官婉儿的手。
上官婉儿顺势收回了手,学着唐松的样子小心拨开身前的桃枝向外看去。
他们所在的地方是一片桃李园,深春时节,树树桃李竞相开放,或艳红或璀璨的桃花李花在灿烂春阳的照耀下迸发出无尽的春意与妍美。放眼望去,入目所及皆是如霞如霰,其美姿美色实已到了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地步。
偶有春风吹来,片片桃李随风飞起,浑然为这一片无边美景增添了几分梦幻般的色彩。
太美了目睹如此静寂无声却又动人心魄的自然之美,上官婉儿心底赞叹之余,竟莫名的想起了诗经《桃夭》篇中动人的句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触景生情,脑海中自然而然的便浮现出了这样的诗句。但等上官婉儿回醒过来时,脸上却蓦然一红。
那家女子不多情,那家女子不怀春?怪之怪这春深的季节,怪之怪这明媚的天气,怪之怪这芳菲的桃李,怪之怪他……那鲁莽的一牵手。
这一刻,脸上起了淡淡红晕的上官婉儿就如九天玄女跌落凡尘,那带着丝丝烟火气息的姿容之美,就连她身畔脸畔的夭夭桃花也为之黯然失色。
收摄住纷乱到有些迷乱的思绪,上官婉儿便看到这株桃树前方不远处正有一个身穿新进士服的士子在低头徘徊沉吟。
这士子徘徊沉吟之间不时的抬头看看远处,那里正有一个须发皆白的皓首老人在一株桃树前忙碌着什么。
那老人当是负责管理这片园子的,他的身边还跟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小女孩儿活泼可爱,有着极其动人的娇憨美态,尤其是她那头发,乌黑顺泽,充满着无限的生机。
花开正盛的桃李,皓首白须的老人,娇憨动人的少女,这一幕真是让人无限遐思。
老人正自忙碌,小女孩儿在他身边叽叽喳喳的说着什么。两人都不曾注意到身后桃树掩映之间的士子。正自沉浸的士子也不曾注意到藏于桃树后的唐松与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正自看到这里时,耳畔传来唐松的低语:“这士子分明是要做诗了,诗缘情而绮糜,他这番动于景,发于心,我料其吟出来的必是上佳之作若是咱们这时候惊了他的诗思,实是有伤风雅的大罪过”
他刚才如此的小心翼翼,蹑手蹑脚居然就是为了这个?
从朵朵桃花中侧过脸来,上官婉儿看了看紧紧盯着那士子的唐松,无论如何也无法将此时的他与那天在宣仁门城头看到的他给重合起来。
原来这个少年除了刚烈之外,居然还有如此明朗澄澈的一面
一瞥之间,上官婉儿面对别人时早已锻造的无比坚硬的心居然柔柔的软了一下儿。
唐松没心思理会上官婉儿的这些想法,他此刻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那个士子身上。
后世学了六年文学,研究了四年诗词。看到的都是书本上的,还从不曾亲眼见过这些绝美的诗篇词作是怎么被创作出来的,这未尝不是一个大遗憾,而今这个遗憾就要被填补起来了。
毫无来由,但唐松心中总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个士子吟出的必定会是诗歌史上的经典名作,而他这个后世里靠翻弄经典混饭吃的人就将亲眼见证一首经典的诞生。
没有唐松后世那种经历的人很难理解他此刻的兴奋与紧张,但他这种兴奋却是实实在在的。
就在这时,沉吟徘徊了许久的士子终于在芳菲桃李下吟出了第一句:“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听到这两句诗,唐松全身激动的几乎要颤栗起来。
神哪,后世沉迷此道十年,乃至最终过劳死在了这个上面。苍天有眼,终于让我亲眼见证了文学史。
就只为这一刻,这一穿也值了
过度兴奋的唐松简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兴奋,他不能喊,不能叫,不能中断这文学史上经典的一刻。但他的情绪又太激动,必须要宣泄出来。
最终,狂喜中的唐松就像后世那些看球看疯了的球迷一样,激情之下两个完全陌生的球迷也能来个毫不涉及男女私情的拥抱。
于是……唐松就紧紧的拥抱了上官婉儿
因为兴奋太甚,这拥抱就太紧,紧到脸贴脸的地步。
再遭突然袭击,上官婉儿完全僵硬了,与唐松的脸紧贴着的左脸上温度骤升。
孰可忍孰不可忍
就在上官婉儿再到爆发边缘的时候,宣泄了一把兴奋的唐松已经主动的放开了她,复又双眼灼灼的盯向了那个士子。
他甚至都没看要发飙的上官婉儿一眼,他脸上的表情很专注,很兴奋,也很澄澈,澄澈到了纯粹的地步。
十六年常伴武则天,上官婉儿不仅锻炼出一颗坚硬的心,也炼就出一双明辨的眼。
但此刻,她那善辨人心的双眼却失灵了。
她看不出唐松有刻意冒犯的意思,一丝一毫,一星一点都看不出
如果唐松是刻意冒犯之后又伪装出这般样子的话,那他就太无耻了,一个刚烈却又不乏风流雅思的少年怎么会无耻到这个地步?
于是,上官婉儿很少见的为难了。
这已经蓄足气势的“飙”究竟还发不发?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就在她脑海中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那凛冽的气势便已开始慢慢消散下去。
这株浓密的桃树前,同样完全沉浸于诗之世界的士子浑然忘我,一旦吟出了第一句,后面便是文思泉涌: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为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那士子一口气吟到这里后却猛然卡住了,似乎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