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玄武争雄之李元霸别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玄武门之变(转载)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之际,尉迟敬德突然纵马疾驰到东宫和齐王卫队的阵前。    他的手上高高举着两颗鲜血淋漓的头颅。    冯立、薛万彻等人顿时绝望——他们很清楚士兵们看见太子和齐王的首级后会作何反应。    果不其然,尉迟敬德的举动一下子令东宫和齐王的部队士气尽丧,士兵们开始四散逃逸。薛万彻只好带着数十名亲信骑兵逃出长安城,亡命终南山。冯立对部众说:“我斩杀了敬君弘,多少可以回报太子了!”随即解散了军队,独自一人落荒而逃。    按《资治通鉴》记载,当太子和齐王喋血玄武门、其部众与秦王军激战正酣的时候,高祖李渊正与裴寂、陈叔达、萧瑀等心腹重臣在海池(皇宫内的人工湖)上惬意地泛舟。    天蓝水碧,蝶舞莺啼。    大唐天子李渊仍然在享受一个与往常一样美丽而宁静的早晨。    一直以来,李渊自以为能够在太子(齐王)和秦王之间做到一碗水端平,可他万万没有料到,他颤颤巍巍端了多年的这碗水已经在这天早晨彻底倾覆了。    舟船缓缓靠岸,高祖李渊和诸位大臣准备去上早朝。那个浑身上下沾满鲜血的尉迟敬德就在这时候走近了海池。他披戴盔甲,手执长矛,身后跟着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他们脸上带着同一种肃杀的表情,迈着大步径直朝皇帝走来,就像一根尖锐的锥子无情地刺入这个静美的早晨,也狠狠刺痛了李渊的目光。    巨大的震惊与错愕让李渊的脸色瞬间苍白如纸,身边的大臣们也同样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李渊的脑中一片空白。    直觉告诉他——一定有非常严重而且非常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直到尉迟敬德走到面前跪地叩首,李渊才回过神来。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厉声质问:“今日谁人作乱?你来这里干什么?!”    尽管李渊努力要表现出一个天子应有的威严,可他分明听见了自己声音中的颤栗。他不知道这种颤栗究竟是出于震惊和愤怒,还是出于对一种不祥之兆的恐惧。    “回禀皇上,太子和齐王叛变,秦王已率领军队将二人诛杀!惟恐惊动陛下,特意命臣前来护驾。”    果然是意料中的惊天噩耗!    就像一声晴天霹雳在耳边轰然炸响,李渊感到了一阵剧烈的晕眩。他的身体摇摇欲倒,左右连忙上前搀扶。    最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长久以来的担忧和疑惧终于变成了血淋淋的现实。自己最终还是没能阻止这场骨肉相残的悲剧在李唐皇族的身上发生,还是不可避免地重蹈了姨父杨坚的覆辙……不,是导致了一场比杨隋皇室更为惨烈的宫廷祸乱和政治灾难!    这一切究竟是谁造成的?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是自己没有扮演好一个皇帝的角色,还是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是因为太子和齐王不择手段把秦王逼得无路可走,还是秦王处心积虑要夺嫡篡位?抑或这一切兼而有之?!    其实,现在追问这一切已经毫无意义了。就算能够得到一个确凿无疑的答案,不也只是徒然加深自己的哀伤和悔恨吗?!    李渊感到头痛欲裂。    他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惨痛的现实——曾经苦心经营的政治平衡,曾经努力维系的家族亲情,此刻已经像一个被风暴劈打得四分五裂的鸟巢,在狂风骤雨中飘零了一地。李渊预感到自己的余生注定要变成一根残破的羽毛,没有了任何分量,也掌控不了方向,只能在秦王划定的轨迹中独自飘荡,最后黯然走向生命的终点……    实际上这样的命运从眼前这一刻就已经开始了。李渊在心里苦笑,尉迟敬德说得好听,护驾!天底下有这么护驾的吗?说白了不就是逼宫吗?!    看着尉迟敬德身上的斑斑血迹,李渊的目光忽然有些迷离。他不知道在那些已经变得乌黑、甚至是有些肮脏的血迹中,哪一簇是太子的,哪一簇又是齐王的?    有那么一瞬间,建成和元吉的音容笑貌无比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李渊觉得自己伸出手去,仿佛仍然可以触摸他们年轻的脸庞、感受他们温热的呼吸……    可是,这样的幻像稍纵即逝。    李渊艰难地把目光从尉迟敬德的身上移开,把脸转向那些宰执重臣,用一种近乎虚脱的声音说:“没料到今日终于发生这种事,诸贤卿认为该怎么办?”    一向倾向于太子的裴寂比皇帝更加惶惑而茫然,张着嘴巴不知道该说什么。而一向同情秦王的陈叔达和萧瑀则斩钉截铁地说:“建成和元吉当初就没有参加起义,对于帝国的建立也没有多大功劳,并且嫉妒秦王功高望重,所以才会共同策划对秦王不利的阴谋。秦王今日既已将他们翦除,而且功盖宇宙、天下归心,陛下如果封他为太子,把朝政大权移交给他,便不会再有什么事端了!”    此时此刻,李渊还有别的选择吗?    “你们说得对。”李渊喃喃地说,“这正是我的夙愿。”    此时,玄武门的兵戈尚未停息,禁军、秦王卫队与东宫、齐王卫队依然在鏖战不止。尉迟敬德向高祖提出要求,请他颁布一道敕令——命各军一律服从秦王指挥。    李渊很清楚,这是秦王诛杀太子和齐王后必然要走的一步棋。第一步是兵权,第二步是储君之权,而第三步,无疑就是皇权!    这是一个夺嫡篡位者必然要上演的政变三部曲!    然而,明知如此,李渊也只能照办。    片刻后,检校侍中兼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从东上阁门飞驰出宫,一路高声宣布皇帝敕令,那些仍在纠缠恶斗的士兵们才陆陆续续放下了武器。为了进一步稳定局势,李渊又命黄门侍郎裴矩前往东宫晓谕众将士,惶惶不安的东宫人心才逐渐安定下来。    太子和齐王既已“伏诛”,秦王既已接管了京畿兵权,全面控制了皇宫,这场血流满地的政治灾难就该结束了吧?    此时此刻,东宫和齐王府的上上下下也许都在暗中祈祷——但愿秦王就此收起他的屠刀,不要再赶尽杀绝!    可是,不幸的是,秦王的刀并未入鞘。    很快它就将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准确地落在太子和齐王的十个儿子头上。    无论谁都无法阻挡……    一轮丽日高悬在大唐帝国的中天。    鲜血满地、死尸狼藉的玄武门就像一个巨大的伤口怆然裸露在正午的阳光下。    李世民踏着未及擦干的血迹一路向宫中走去。    偌大的太极宫内,到处可见惊魂甫定的太监和宫女忙忙碌碌地往来穿梭。他们不时向秦王投来暧mei而惊恐的一瞥,然后赶紧低下头匆忙走过。    空旷的武德殿上,高祖李渊正低垂着头,神情木然地坐在御榻上,静静等待着李世民的到来。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