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鳌拜王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六章【家有喜事】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二十六章【家有喜事】     何府最近喜事不断。     第一件喜事,鳌拜被封做了太傅,成了朝廷最年轻的一品大员。虽然他也捐了不少财产,但一家人都很高兴,尤其是何如宠,知道这消息连连称赞他光宗耀祖。     如果瓜尔佳氏的祖宗知道鳌拜跑到明朝当了一品大官,非得气的显灵不可。很多人信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鳌拜从不相信。他觉得未来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路怎么走,自己选。     第二件喜事,凤凰怀胎近十个月,终于要生了。鳌拜两世为人第一次做父亲,心情非常激动,心里一直默念着:“一定要生儿子,一定要生儿子。”     虽然他一再强调不重男轻女,其实非常害怕凤凰生女儿。从遗传学角度讲,他们有了儿子,将来很可能会是英明神武的一代猛男。但要是女儿……这孩子以后得长多高?将来他怎么给女儿找合适的夫婿呢?     等了两个时辰,凤凰顺利生下了一个男孩儿,这孩子的哭声从门外就听的非常清楚,一浪高过一浪,犹如海啸。     产婆把孩子抱出来的时候,一家人都挺纳闷的,怎么凤凰肚子这么大,生出来孩子却这么小,只有不到五斤。产婆道:“恭喜老爷,贺喜老爷,夫人怀的是双胞胎或龙凤胎,还有一个呢。”     鳌拜大笑道:“还有?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一炮双响?”     “你说什么呢,这么难听。”海蓝珠锤了他一拳,转对何如宠说道:“爷爷,你给孩子想好名字了吗?”     为了表示对老人的尊重,他们决定把给孩子起名的重任交给何如宠。     “哈哈,老夫早就想好了,不过只有一个。第二个你们起吧。你们俩生出的孩子,肯定会很健康,你是大鹏,孩子的名字也含了展翅高飞之意。我给他起的名字是……”何如宠捻着胡子,一字一句道:“黄健翔”     “……”     一群人纷纷叫好名字。鳌拜的心朝着夕阳泪奔而去。儿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不是一个人     很快,第二个孩子也生出来了,还是个男孩,鳌拜亲自给这孩子取了个大气的名字,原创的名字——“黄飞鸿”(你这哪里是原创了?)     有了这两个儿子,鳌拜更想尽快成为皇帝。拖家带口,可不是争霸的好方式。孩子一出生,他的心态都有些软化了,感觉如果没有战争,一家人就这么平平安安的过,吃喝玩乐,谁也不理,也挺好的。     可惜,如果什么都不做,金国迟早要打到中原来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应该也还是会出现。因为崇祯没有减少辽饷的念头,百姓的日子也过的很苦。     孩子出生后,一群人到何府祝贺,除了孙承宗一家人,苏梦儿、梁彬、大批锦衣卫成员外,一些鳌拜根本就不熟的人同样送来了礼物和祝福。人有了本事,朋友也会多。总被人吹捧,鳌拜也比原来多了几分傲气。可能历史上很多权臣、奸臣都曾经是正直的,只是讨好他们的人太多,心态才发生了改变。     最尊贵的客人,莫过于崇祯帝朱由检。他一来,成群结队的大臣们尾随而来,何府从建成以来从没这么兴旺过。     崇祯看过了孩子,对孙承宗、何如宠说道:“不知两位大人还愿意回朝廷效力吗?朕准备命何大人回礼部。孙大人,我希望你能再次出任辽东经略。”     “让微臣再去辽东?”孙承宗一听就心动了。如今又到年底,女真人在过冬的时候就蠢蠢欲动,辽东那边局势确实不稳,喜峰口一带,更一直没有加固防守。他立即施礼道:“皇上,臣愿意为国效力,我希望一个人能跟我一起去辽东。”     一看孙承宗往自己身上看,鳌拜叹道:“孙爷爷,你不是说我吧?”     “你现在是锦衣卫指挥使,我怎么会找你?我想让你的徒弟哈日查盖和我一起去辽东,他功夫不俗,到现在也没个官职,这不是浪费人才吗?只要他根我走,立即升参将,干上几年肯定还会升职,你觉得怎么样?”     鳌拜很希望哈日查盖能去体验一下战场生活,积累些战斗经验,当然觉得好。不过他还是把哈日查盖找了过来,征求一下他的意见。从少林寺回来后,哈日查盖和石榴的婚期也定了。现在一听要让他当官,哈日查盖也很高兴。他已经喜欢上了京城的生活,但家毕竟在蒙古大草原,去边关的话,可以抽空回去看看父母。     哈日查盖道:“师傅,我如果去了那里,是不是很久都不能见你了?这样好吗?”     鳌拜笑道:“在京城生活的太安逸,人就会缺乏雄心壮志。你去边关锻炼一下,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我都是有好处的。你是蒙古人,又这么厉害,如果能收复一些蒙古部落的话就更好了。我们很快还会见面,你和石榴成亲后就过去吧。功夫别落下,金钟罩要练好,记得千万别把这门功夫随便外传,明白了吗?”     哈日查盖又问道:“那我什么时候能回来?”     这个问题,没人回答不了。鳌拜心想这要看他在中原发展的速度了。如果哈日查盖可以帮他收服一些蒙古部落当拥兵,肯定实力大增。将来等他当了皇帝,也方便和蒙古人搞好关系,用联姻等方法来巩固两族的友谊。     哈日查盖决定去边关,孙承宗和崇祯都很高兴。他们有聊起了战术问题。孙承宗接受了鳌拜的建议,已经不打算再钻关宁锦防线的牛角尖了,他提议明军撤出锦州。     孙承宗说道:“黄鹏,你说的是对的,锦州如果据守,得调动各方力量去援救,这也正是女真人期望的,如果不救,一旦锦州被围困,就是一座孤城,粮草一尽,守城的人为活命,只能选择投降。如果我回辽东,准备在喜峰口加固防守,以防他们绕道进攻中原,关外只留宁远,用来消耗敌军的力量。可惜东江镇现在已经成不了气候了。对于边关的防守,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鳌拜道:“很简单,只要别和女真人在关外决战,我们就很有利。不出五年,根本就不用打仗,他们没钱没粮,内乱就够受的了。我想接下来他们一定会去攻蒙古,打击林丹汗来扩大实力。我不建议去救援蒙古,也不赞成给蒙古交易供应粮食,这些给蒙古的粮食,很可能等于变相救济了金国,为他们出兵做了准备。他们无法发展,在关外又讨不到什么便宜的情况下,两年之内,他们一定会想办法绕道进攻中原。喜峰口是最有可能的位置。”     不是有可能,而是一定。八旗军围北京的战役,他记的很清楚。不过明军已经有防备的情况下,他们怕是绕不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