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美好生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79章 郕王府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朝登紫陌,暮践红尘。一连走了半个多月,其中辛苦不言自明,总算是一路向北,敢在元日之前来到了北京城郊。

    连日来彼此一同结伴赶路,少年人之间的交情日益加深,每日里说说笑笑,讨论学问,聊些琐事,旅途困苦反而成了一桩乐事。

    朱祐桓有意并诸多感兴趣的习俗,请教饱览群书的万贞儿,尤其是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节,问得最多。

    这一请教方知,原来明朝并没有春节一说,但是意义完全相同,就连除夕夜都一样,自元月一日起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皆属于过节,整整十五日举国欢庆,如何不热闹隆重?

    而元旦即是一年的日春了,象征着新一年的到来,中华文明的影响下,农历日,也是众多少数民族的传统佳节,乃至整个古时的亚洲,几乎每个小国都有立春过节一说。

    明朝的春节,一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面对来年寄予厚望,类似的舞狮子,贴春联,挂年画,燃鞭炮,拜年等习俗一直流传于后世,反而古时最隆重的两件事则渐渐无人重视,一个是接神,一个是敬天。

    顾名思义,接神和敬天都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古人敬畏天地等诸神,坚信一年四季是否风调雨顺,皆于帝王百官乃是民间百姓的一年来的罪孽有关。

    接神源于上古礼仪,敬天则源于汉初,与其说是敬畏上天,还不如说是贿赂些贡品,说上些好听话,祈求各路神仙们高抬贵手,今年别使劲折腾老百姓了,总得让俺们种田吃饭吧?因此,春节诸多习俗也大多于农业有关。

    农为立国之本,一直是华夏圈子里的几千年习俗,为了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帝王新年来临的头一桩大事,就是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去天地坛祭拜天地,开春时还得去先农坛祭拜先人等一干农贤。

    至于什么日坛,月坛,地坛,反正成化年间,还都是没影的事呢,

    书归正传,一行人沿着官道缓行,原本寒冬季节旅人不适合出行,不想这几日却格外热闹。一路上先是遇上年年朝贡的琉球国,倭国的朝贺使团,接着又碰上了安南国使团,等来到城郊外的拱极外城时,又汇聚了吐鲁番,哈密两国使节团。

    浩浩荡荡的异国风情格外使人兴奋,反正这些使节年年来朝,岁岁进贡,一个个早就是汉人通了,操着汉语穿着汉服,一个个笑的那叫一个开心猥琐,谁让随便拉来几车土特产,回头上国就赐下几车皮的金银绸缎,路再远也值当了不是?

    接待藩属国自有礼部等衙门操办,朱祐桓默默坐在车里感受着大明朝的繁荣强盛,看着车窗外的异国人士的谦恭笑容,终于体会了一把天朝上国的尊严。

    不提此事勾起了朱祐桓的诸多回忆,对比日后,如何能不使他感慨万千?越是此时的所有人对此习以为常,他越是觉得坐立难安,奈何人小位卑,很多事急是急不来的。

    北京城的一切不必细表,反正光是城门,就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就算见识过真正的大都市群,朱祐桓还是被眼前雄伟坚固的古城震撼了一次。

    京城从外到内,分别为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各式古色古香的建筑目不暇接,可惜坐在车内,又是沿着中轴线的笔直道路前行,除了道路两旁的森森古树和几条沟渠外,并不能真正观赏到京城的各处景致,倒是北方隐约能瞧见巍峨壮丽的紫禁城那高耸的宫殿轮廓,以及著名的钟鼓楼。

    从外城永定门长驱而入,过了内城正阳门,穿过皇城正南面的大明门,一行人身份尊贵,竟然直接进了皇城。

    此时的北京城,充满着朝气蓬勃的大国气象,除了一些古迹和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寺庙,民居之外,几乎绝大多数建筑的历史距今不过百年。

    永乐皇帝下旨建造都城,中间不过隔了两代帝王,到了英宗皇帝时又下旨二次扩建,这一座历史名城,被后世外国学者誉为当今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世界奇观,所有建筑的平均年龄下来,不过五十岁左右。

    行至皇城,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三家人当下依依惜别,相约日后相见不提。盖因寒风凛冽,雪花飘下,还是赶紧各自归家的好。

    重新上路,朱祐桓就感觉马车转道向东而行,隔着朱红色的高大城墙,就是代表着九五至尊的紫禁城了,两侧都是连成排的官署衙门,最使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占地面积极大的社稷坛和太庙,竟然就建在紫禁城正门前的两端,看上去庄重肃穆,气象万千。

    过了社稷坛,迎面就瞧见一眼望不到头的浩淼大湖,朱祐桓很快反应过来,这里就是万贞儿所说的太液池了,一旁的高山就是用当年挖池子的泥土堆积而成的景山,也即是俗称的万岁山了。

    好一个大湖,难怪被百姓称为海,太液池的占地面积不亚于紫禁城,由北向南,按照间隔的区域,被称作朱祐桓耳熟能详的,北海,中海和南海了。

    达官显宦,勋贵皇族的府邸大多位于皇城以东,原来元朝时皇城的格局是左右对称的,但当年明军攻克元大都后,以灭王气为由,硬是把个元皇宫都给拆了,后来朱棣干脆下旨把紫禁城向南平移,是以紫禁城靠西,皇城的居住区在东。

    郕王府就位于皇城最里面的西北角,附近都是些亲王府,把王府建在这里自然大有讲究,一来距离紫禁城有些偏远,中间隔着道观佛寺,再往西则是中海,即封闭又僻静,环境清幽,纵使想做些什么事,您也够不到帝王的乾清宫不是?

    再来就是安全问题了,宫门下令一关,哪怕是紫禁城都陷落了,这里也有时间安排王爷们赶紧逃走,反正是考虑的面面俱到。

    至此朱祐桓总算明白过来,为何帝王会把自己圈养在老家,果真是个现成的大监狱,远离老百姓的各式胡同,繁华街市不说,就算近在咫尺的豪门府邸,想出来串串门都得连续闯过数道关卡,堪称难比登天了。

    自得其乐的笑笑,反正朱祐桓打定主意这几年躲在家里韬光养晦,住在深宅大院也好,就是不知老祖宗什么脾性,好不好相处?

    远在济南的奶奶被称作老太君,朱祐桓下意识把大祖母汪氏称作了老祖宗,把个郕王府视作了大观园,就不知是那里,否还有一干姐姐妹妹等着自己?

    正胡思乱想呢,不知不觉马车缓缓停下,领头太监下马过来客气几句,当即带着人告辞而去,显然对于朱祐桓的今后非常放心,连府里都懒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