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泰山北斗老教授的考校(第二更)第(1/2)页
新书求收藏和推荐,感谢兄弟们的辛苦,请继续大力支持!
刘秀松实际上很感激这个时代的老师,每一个人都是有理想,有高尚情操的人,为了帮助人也是想尽办法。
黄昏时分,刘秀松就开始等在约定的教学楼门口,过了一会才看到温清曼和徐陵结伴下楼,看刘秀松手里挎着书包,满意的点了点头。
于是一行人就出发了,刘秀松跟在后面走,他们在前面随便的聊着,都是国家关注的科技大事件,这个时候的知识分子确实对国家前途非常关切。
东拐西拐,终于到了,原来是一个很大的院子,房子密密麻麻,青砖灰瓦结构,在当时这种房子在城市来说也不算太差,不过就是结构布局不好整个大院子里还有很多小院落,正好是傍晚吃饭的时间,传来的饭香和孩子的玩闹嬉笑声。
走到这里,温清曼和徐陵都开始比较肃穆,就是默默的在走,走到一处平房处,看到院门是开着的直接走了进去,进去之后发现屋子的门也是没锁的,屋子里有个简陋的茶几,旁边是老沙发,皮有点破败,旁边有个桌子,上面摆满了旧式的家什,整个房间虽然看上去陈旧,不过也很简单,中间有一位老先生,应该就是岑棣了,端坐在沙发上,正在看报纸,瘦瘦的青矍老者,看到有人进来,深邃的目光扫过来,立刻堆满了笑容。
“清曼、阿陵还有这位同学,坐。”说着站了起来,拿了暖水瓶就去倒水,站起来后显得身材非常高大。
“先生,我来。”温清曼马上接过了水瓶,给大家倒满了水。
刘秀松看徐陵一直没坐,他也没坐,一直等到岑棣招呼重新坐下才坐了下来。
“最近工作怎么样?”老者开口就问,显得很随和,伸出手来,跟大家握了握手。
“学生开学了,忙过了一阵,就说来看看先生,也给先生推荐一个人才,读过《经济学》原本的,刚才我聊了一下,发现还是很有见地。”
“哦,你读过《经济学》原本?”岑棣一听立刻来了兴趣,马上就问到。
“岑老师,我是随便看的,在我以前的老师那里看到的。囫囵吞枣看的,有点感觉,不甚明了,所以我才想系统的学一下。”刘秀松赶紧欠身,屁股挨了沙发边坐。
“谢谢。”刘秀松看到温清曼端了茶水,立刻又站起来说。
“先生,刘秀松现在是我们数学教研组的高材生,才13岁,今天非要说是去参加经济学的研究生考试,徐陵问了几个问题,觉得掌握的还不错,而且数学和英语都可以,所以也是想请老师教导一下,看看有什么讲义给他参考一下,我们经济学的书太少了。”温清曼倒过了水,也直接就开口说话,在岑棣面前也没了针锋相对的想法,反而还算说了好话,由此可见对岑棣的尊重。
“听你们这么说,那我们随便聊聊。”岑棣也是比较惊奇,才13岁如果能懂那么多,可是个天才。
“你对我们现在的经济形势怎么看?”岑棣一开头给了个大课题。
“目前现在的经济形势整体来说是在恢复阶段,不过从根本上来说经济结构已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也有很大的问题,就拿我家乡来说,我们靠湖,地少,以前是贫困到极点,但我们有一个最大的资源点,就是湖,所以我们公社就靠湖做文章,发展了养鱼、养猪和柳编,下一步如果再发展起沼气,那么整个公社就可以实现质的飞跃,我们整个国家来说更是如此,目前主要是依靠农业,重工业不强,轻工业基础弱的连基本需要都满足不了,所以我们要大力完善这种资源配置,因地自宜的发展,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说的就是这个理,当然国家能够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整体规划,那么经济形式会更好。”刘秀松突然想起了这个人,岑棣可是中国经济界的泰山北斗,真正太皇太祖一样的人物。
岑棣陷入了沉思,他发现这个13岁的学生不简单,虽然说的粗浅,而且跟政策脱离了,但讲的非常符合经济规律,如果国家政策一直好转,那么绝对是个可造之才,如果还跟以前一样搞运动就是祸非福了。
“先生,我说的不对吗?”刘秀松看三个人都在沉思,试探着问,是不是搞的太出格了?那就糟了。
“恩,很好,刘秀松同学,理解的比较深刻,还有实例,你想考经济学的研究生没有问题,这样吧,你有空就来,我们一起随便探讨探讨,正好我也有一些笔记,可能对你有帮助。”岑棣下定了决心,既然国家动作已经这么大,而且已经转向了生产上来,就应该趁机多读书多学习,良材美玉自然要精心雕琢。
“真的,谢谢岑先生,还有温老师和徐老师。”刘秀松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兴奋异常,这个老师可是个宝啊。
“刘秀松你可要珍惜啊,先生对我们都没那么好。”徐陵也是很高兴,就打趣道。
“呵呵,我这么多学生,你们都算幸运的了,秀松现在年龄还小,不能走弯路,我带一带扶一把,将来也给国家教出个人才来,你们也不要懈怠,继续学习,现在虽然不搞经济学了,也要在自己的专业里有所建树才是。”岑棣看大家都很开心,还是语重心长的教导了一番。
由于岑棣的支持,刘秀松在北京大学里就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本科的课程除了必修的,其他的都可以不上,专心准备研究生考试。
刘秀松也在每周二和周五的时候去借看一下笔记,同时就上一次没懂得问,不过他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每天必须看懂看完一本,不过在开始阶段还比较轻松,主要是中文的,后来的都是岑棣在美国的时候许多系统的理论,就看的晦涩难懂起来,不过在请教的时候岑棣反而更开心,可以看的出岑棣的学术倾向和理论,可惜了在国内这么蹉跎不前的30多年,如果顺着之前的研究下去,他也绝对是国际上响当当的经济学家,取得的成就绝对不止现在教书育人而已。
刘秀松虽然比以前更忙了,主要是学习系统的支持,高等数学要重新看一遍,政治反而是背诵比较容易一点,英语的专业术语要加强一下,专业的系统理论就只能看笔记和去图书馆看一些国内的主流经济理论,这个可不能偏差了,再多的现代东西都要抛弃掉,不然那可真的就是找死了。
不过在学习之余,刘秀松也与秦柯经常见面,因为她发现他英语底子非常好,尤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